主题词:进口葡萄酒 文化融合

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2013-03-15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日前调查中发现,一些经进口酒销商通过减轻运输重量和降低进口关税来降低成本,他们有时会用软质皮囊代替木桶,并在酒中添加二氧化硫,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的腐坏、变质。

  日前调查中发现,一些经进口酒销商通过减轻运输重量和降低进口关税来降低成本,他们有时会用软质皮囊代替木桶,并在酒中添加二氧化硫,以防止运输过程中的腐坏、变质。一些经销商一旦察觉到酒的味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或有其他损失,甚至会在灌装时加入水、色素、香精、橡木素等进行勾兑。这些在保税区内贴上了进口标签和拿到通关手续好后的“进口原装酒”一旦进入市场便开始随意定价,为了让消费者感觉到这款进口酒的质量他们往往把价格提的很高,让消费者很难辨别。

  进口葡萄酒市场等待着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融合

  “在这个畸形消费的葡萄酒市场里多一个懂葡萄酒的人,就多了一个葡萄酒知识传播的媒介,消除这个市场的畸形元素关键在于对广大消费者葡萄酒知道的普及。”翠娜缇葡萄酒联盟的米琪尔,总是在葡萄酒培训前说道这句话。价格、知名度、年份、包装……这些表象的东西都不能反映葡萄酒的真正内涵。

  要选瓶什么酒?什么口味的葡萄酒最适合自己?对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很多消费者通常都无法准确地汇描出来。在市场上发现,最近几年,进口葡萄酒购买者已经从外国人、海归和高级白领层逐渐转入了大众消费。而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还没有能力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择一款性价比合适的酒;入门级爱好者,虽了解一些葡萄酒的基本知识,但还是简单地注重看酒标上产区、葡萄品种等相关信息上,对真正的葡萄就知识也是却一知半解,迷信被宣传得较多的知名酒庄;几乎不懂葡萄酒,盲目跟风购买,且一味将法国酒,尤其是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和好酒画上等号的消费者还是占了大多数。

  依据市场印象,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葡萄酒算是法国葡萄酒,其次是加拿大(冰酒)、意大利和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近二年,包括南非、西班牙、新西兰、智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国家的产品才陆续进入国内。对于这个占世界人口基数最大,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的国度,强大的葡萄酒潜在市场,吸引了全球的葡萄酒生产商这不足为奇,这也给我们了解世界葡萄酒创造了一个良机,关键在于我们的消费者怎么理智的选择出最适合我们自己的那款酒来。

  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第一类是喜欢的淡口味的葡萄酒,这部分群体占50%;第二类(约30%)喜欢微甜口味的葡萄酒,不喜欢干型或带酸味的酒;最后一类占20%,他们偏爱重口味、浓郁的葡萄酒。其中干红占80%,干白占20%。红葡萄酒的消费量远远胜过了白葡萄酒。其实,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成熟,消费者葡萄酒知识的逐渐普及,要解决好进口酒在中国市场上“水土不服”的问题,也是摆在每个进口商和国外生产商的首要问题。中国餐饮历史悠久,有自己的传统和鲜明的特色,完全遵循和模仿国外一道菜配一款酒的葡萄酒品饮习惯是完全行不通的,如今大多进口葡萄都有配餐建议,但大多建议搭配的都是西餐菜品,这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也毫无意义。

  面对着中国的餐饮习惯以及中餐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协调好各种口味的中式菜肴与葡萄酒之间的关系,也确实是一道摆在每一个经营者面前的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也不难发现中餐的传统规律和用餐特点。最近翠娜缇葡萄酒联盟推出的一款“翠娜缇经典组合装”酒,这让我们感到国外酒商开始对中国市场和和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和研究。这款每组六只的商务套装酒,充分的考虑到了中国的宴请习惯和菜品特点,他们根据中餐上餐先凉菜、海鲜再炒菜、主菜等基本的上菜顺序和不同菜品的自身特点,先后选用桃红、干白、多品种混个酒、梅洛、西拉子和赤霞珠等六款不同的葡萄酒进行巧妙搭配,然后形成一个翠娜缇商务配餐组合,让人们顿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市场上也获得了很好的反响。翠娜缇葡萄销售的成功经验也告诉了我们,要赢得中国市场还要有中国的特色。

  随着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我们能惊喜地发现了中国市场上的逐渐出现了平民化趋势,高端酒毕竟是为少数人准备的,真正体现葡萄酒消费市场成熟的标志是大众化。如今一个强大的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正在形成,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壮大起来,需要的是生产商、经销商、监管部门以及广大消费者共同努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