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VC药企 发改委

【华夏时报】VC药企集体停产 发改委年底紧急出行标治理

2010-10-08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维生素C的价格就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而VC行业似乎也始终逃不开涨价—扩产—压价—减产—再涨价这样周而复始的怪圈。如今,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下跌已经成为各方无法回避的问题。

  维生素C的价格就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而VC行业似乎也始终逃不开涨价—扩产—压价—减产—再涨价这样周而复始的怪圈。如今,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下跌已经成为各方无法回避的问题。9月份,VC价格大幅跳水,从今年1月份的每公斤75元跌到目前的每公斤37元。这使得东北制药(18.74,0.69,3.82%)等国内维生素C的主要生产厂商开始停产保价。

  《华夏时报》记者从接近发改委的一位消息人士处获悉,发改委将在今年年底前制定出产业准入标准,根据标准审批和建设内外资新增维生素C项目,以应对维生素C产能过剩和价格不稳等状况。

  产能过剩倒逼政策

  “目前的情况是,VC生产行业准入标准的出台已经刻不容缓。”上述消息人士向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目前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价格不稳已经比较严重。”

  据了解,此前全球维生素C两大生产企业是DSM(帝斯曼)和BASF(巴斯夫),近两年由于成本压力纷纷宣布短期停产,维生素C生产主要集中到了国内的5家企业,即东北制药、华北制药(12.97,0.26,2.05%)、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和鲁维制药。目前,官方数据显示,这5家企业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量超过10万吨,全球VC的价格也基本掌控在国内5家企业手中。

  也正因如此,从2008年开始,国内维生素C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销售价格最高时达到每公斤140元,优厚的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掘金者”。

  据记者了解,仅2009年一年,就有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山东润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泰格生物等企业着手上马了VC项目,就连一向以青霉素工业盐闻名的河南华星,也开始了VC转产。

  与此同时,VC龙头企业也进行了产能扩张,如山东鲁维制药投资3亿元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并新增一条生产线,将VC原料药的年产能力由1.2万吨增加到2万吨。天相投顾分析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已有和在建VC总产能达20万吨左右,远远超过全球总需求的十余万吨规模。

  “目前,整个市场对VC的需求已经开始表现出现萎缩的迹象,”广发证券(33.94,2.72,8.71%)一位医药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而新建产能或者新投产企业,由于尚未有固定的销售客户,因此往往会以低价去争夺订单,使得整个VC的市场价格一跌再跌。”

  VC厂商停产

  事实也正是如此。今年7月份开始,维生素C的价格大幅跳水。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维生素C的国内销售价格为每公斤75元,到9月初已经跌到每公斤37元。而出口企业报价也日益走低。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VC的出口均价为10.20美元/公斤,到今年7月份主要出口企业出口报价已经跌破5美元/公斤。

  这样的价格让维生素C的主要生产厂商逐渐无法接受,近日开始纷纷调整生产以应对这场“降价危机”。

  9月27日,东北制药宣布,根据公司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安排和BRC(英国零售商协会)认证工作需要,经公司研究决定,定于9月20日开始对公司维生素C的主要生产线进行停产检修,预计停产检修时间为45天左右。

  而东北制药对维生素C的停产决定显然与价格下跌有关。半年报显示,东北制药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1.71亿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的3.17亿元同比减少46%。而东北制药也曾公开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受VC市场价格下降影响,同时公司已经开始从原料药为主向制剂产品为主转型。

  不仅如此,此前宏源证券(17.20,0.80,4.88%)的分析报告指出,早在去年年底,东北制药800吨的VC深加工生产线已开始投产,包括VC钠、VC钙等,附加值更高,毛利率在60%以上。

  与此同时,另一家主要生产商华北制药已经开始调整旗下制药项目。9月29日,华北制药集团新头孢项目投产,迈出了原料药向制剂药转型的第一步。而据一位了解华北制药情况的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由于维生素C的内销价格今年大幅下降了52%,为了不影响公司2010年业绩预期,集团下属子公司河北维尔康也在考虑减产或停产。

  10月8日,有消息称,今年9月,包括东北制药在内的五大维生素C生产厂家召开协调会,停止对外长单报价,并宣布从9月20日开始停产保价。

  广发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针对VC价格波动对业绩的不利影响,目前有不少公司纷纷将触角伸向了利润更高的制剂产品及VC深加工产品,通过制剂业务的发展、高附加值的免疫制剂、生物制品来降低VC利润率下降的负面效应,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

  而业内多位专家表示,目前VC价格处于历史低点,接近生产成本。如果龙头厂商纷纷停产、限产,再加上发改委可能出台的行业准入政策,都将有助于维生素C的价格企稳。

  限产执行遭质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事实上,今年1月份,发改委已经联手工信部对维生素C行业开展了调查,将其归入了行业过剩行列。当时发改委高调表示,将研究制定五项限制维生素C产能的措施,其中也包括抓紧制定产业准入标准,严格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和发放的规定,但当时并未给出明确的时间表。

  “整体来说,VC产能一直是过剩的,之前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也做出过限产决定,”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但问题的关键是,限制产能的政策具体如何实施,因为这中间还涉及到地方政府的问题。”

  由于前几年维生素C价格一直较高且相对稳定,而且生产用的原料价格也持续偏低,VC的生产利润率较高。比如,2009年,VC的出口价格一直在每公斤10—11美元,成本却只有4—5美元。因此,当时在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业绩、企业和投资者追逐利益的双重驱动下,原有的一些小型生产企业低水平扩张,部分地方新建了大量产能,成为地方经济的有效带动部分。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发改委给出了行业标准出台的最后时间表,而“准入门槛”的设定也或将依照实力厂商的产品标准施行。一旦行业标准出台,一些内外资新增维生素C项目将会被重新审批,规模实力较小的厂商也将会因此被要求停产或减产,从而保证大厂商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地位。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1008/23138749007.shtml (华夏时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