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15%”目标

【中国能源报】“15%”目标靠什么实现

2010-04-21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5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占15%就意味着其消费量要达到6.75亿吨标准煤,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3倍。

  核电装机拟由4000万千瓦调整为7000万—8000万千瓦,水电装机规划2.7亿千瓦,国家逐步推广“林—电”一体化模式……这些都表明,我国正努力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此前表示:“目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只有8%左右,离目标还有一半的距离。”截至2009年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1亿吨标准煤,其中,包括水电、核电等在内的清洁能源消费量约为2.3亿吨标准煤。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5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占15%就意味着其消费量要达到6.75亿吨标准煤,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3倍。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相关测算,如果把这6.75亿吨标准煤换算成电力装机容量,水电应达3.5亿千瓦,核电达8600万千瓦、风电达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达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达3000万千瓦。换言之,届时水电要增加1.23亿千瓦,核电增加7700万千瓦,风电增加1.3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增加1977万千瓦。这也意味着未来10年我国的能源任务与过去60年的发展情况相当。

  有条件实现“15%”目标

  “全社会节能意识提高,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以及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概念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这是我国完成上述目标的基础所在。值得庆幸的是,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洗礼,全国范围内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低碳概念已经有落地生根之势。”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表示。

  在非化石能源的资源量方面,我国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国家能源局水能处处长熊敏峰表示:“水电作为技术最成熟、最具市场竞争力且可以大规模开发的非化石能源,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途经。”我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近4亿千瓦。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水电装机为1.9亿千瓦(常规水电约1.8亿千瓦),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晏志勇进一步指出:“在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的前提下,应该大力有序发展水电。”主要在西北、西南地区征询规划,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黄河上游等大型水电能源基地;在具备条件的其它地区,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站;抓紧开展建设西藏雅鲁藏布江和藏东南“三江”水电能源基地规划认证工作。根据核电、风电发展需要,研究发展抽水蓄能电站。

  除水能外,我国核能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核电装机占我国发电装机的比重仅为1%,与全球有核电国家平均17%左右的水平有很大差距。我国正在加快核电发展,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有24个机组在建,约25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提出要加快发展核电,提高核电比重。

  目前我国的核电装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著名核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表示,国际上核电站60%左右是在内陆,中国是特殊情况。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发展快,能源资源紧缺,所以沿海地区核电发展更快。现在中西部地区经济有很大发展,因此内陆地区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资源储藏情况,考虑发展核电。例如,湖南、湖北、江西等内陆地区,就应该加快推进核电建设步伐。

  除水电、核电外,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据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中心相关资料估算,我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约3亿千瓦,近岸海域也有与此相当的风能资源量。而且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可利用的风能资源量还可能成倍增加,总的风能资源潜力超过10亿千瓦。事实上,我国风电规模近年来发展很快,已连续三年翻番。国家已规划在甘肃、新疆、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等省区建设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此外,我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也有丰富的资源。因此,我国非化石能源所拥有的资源支撑比较厚实,关键是如何加快落实和推进。

  目前,我国百万千瓦火电机组制造已经实现完全国产化;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我国的风电机组国产化率已达80%以上,涌现出金风、华锐、东汽等风机龙头企业;非晶硅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未来可以在价格、技术上与传统能源进行抗衡;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实现国产化,电网发展进入长距离、大容量、特高压送电新阶段。我国能源科技装备水平有很大提升,也是保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15%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 

  实现目标有条件但也有难度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表示,目前央企已经缩减至126家,到今年年底还将至少有27家央企被整合、重组。据了解,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明确提出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3名,达不到要求的要强制重组。4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明确指出:“一些能源央企害怕被合并,拼命上项目、扩大资产,这将阻碍能源结构的调整。”

  尽管我国电力工业有条件实现非化石能源占15%的目标,但却面临来自传统电力体制的观念、政策、发展模式等诸多制约。从8%到15%,非化石能源仅增加约7个百分点,但这是在当前较大的能源消费基数上增加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强调:“未来10年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国非化石能源的资源量十分丰富,但目前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基数还较低。截至2009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8.74亿千瓦,其中水电占22.5%,风电约为2%,核电约为1%,其他一些非化石能源就更少了。“相比风电等其他非化石能源,中国的生物质能发展速度最为缓慢,原因就在于生物质能利润低,国内能源巨头很少关注生物质能,没有起到带动行业发展的作用。”全球最大工业酶制剂生产企业丹麦诺维信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也指出:“新能源产业发展遇到的最核心问题是观念问题,观念不转变,新能源永远不可能有根本突破。目前,加上水能和核能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为8%-9%,真正留给风电等新能源的比例微乎其微。”

  事实上,不仅是新能源,业界对水能资源的开发意见也不一致,影响了水电的发展。在我国的水电开发史上,由于受投资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项目注重工程建设开发,对水电开发地区的移民安置没有从长远考虑,许多移民失去了土地,又没能完善维持长远生计的基础,造成社会不稳定。“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问题、水库移民安置问题、地震安全和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王骏表示。

  前段时间炒得比较热的“风电形象工程说”不仅反映出风电产业发展的尴尬,也凸显了传统电力发展体制对新能源的束缚——原有国家电网的规划是根据当时占很大比例的传统能源发电的特点来规划布局的,即持续、稳定、规模大、分布可控等,这样一个电网很难接纳那些分散、不稳定、规模小、不规则的新能源发电的电力来源。姜谦指出:“在技术条件并不十分成熟的条件下,如果强行接入,必然会对目前尚未实现智能化的电网产生巨大冲击。新能源的并网、技术瓶颈突破等问题都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这或许会成为阻碍我国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因素。”

  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目前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风电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风电机组专业研发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制造人才、高级技工以及风电场运行和维护人员等。这不仅影响到风机的管理、保养、维修,还影响到整个风电产业服务体系的形成。此外,在能源技术研发方面,目前的一些技术研发和创新存在短期行为、利益行为,并没有站在整个电力行业的高度考虑,这无疑将影响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后劲。

  实现目标有条件但也有难度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表示,目前央企已经缩减至126家,到今年年底还将至少有27家央企被整合、重组。据了解,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明确提出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3名,达不到要求的要强制重组。4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明确指出:“一些能源央企害怕被合并,拼命上项目、扩大资产,这将阻碍能源结构的调整。”

  尽管我国电力工业有条件实现非化石能源占15%的目标,但却面临来自传统电力体制的观念、政策、发展模式等诸多制约。从8%到15%,非化石能源仅增加约7个百分点,但这是在当前较大的能源消费基数上增加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强调:“未来10年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国非化石能源的资源量十分丰富,但目前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基数还较低。截至2009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8.74亿千瓦,其中水电占22.5%,风电约为2%,核电约为1%,其他一些非化石能源就更少了。“相比风电等其他非化石能源,中国的生物质能发展速度最为缓慢,原因就在于生物质能利润低,国内能源巨头很少关注生物质能,没有起到带动行业发展的作用。”全球最大工业酶制剂生产企业丹麦诺维信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也指出:“新能源产业发展遇到的最核心问题是观念问题,观念不转变,新能源永远不可能有根本突破。目前,加上水能和核能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为8%-9%,真正留给风电等新能源的比例微乎其微。”

  事实上,不仅是新能源,业界对水能资源的开发意见也不一致,影响了水电的发展。在我国的水电开发史上,由于受投资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项目注重工程建设开发,对水电开发地区的移民安置没有从长远考虑,许多移民失去了土地,又没能完善维持长远生计的基础,造成社会不稳定。“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问题、水库移民安置问题、地震安全和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王骏表示。

  前段时间炒得比较热的“风电形象工程说”不仅反映出风电产业发展的尴尬,也凸显了传统电力发展体制对新能源的束缚——原有国家电网的规划是根据当时占很大比例的传统能源发电的特点来规划布局的,即持续、稳定、规模大、分布可控等,这样一个电网很难接纳那些分散、不稳定、规模小、不规则的新能源发电的电力来源。姜谦指出:“在技术条件并不十分成熟的条件下,如果强行接入,必然会对目前尚未实现智能化的电网产生巨大冲击。新能源的并网、技术瓶颈突破等问题都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这或许会成为阻碍我国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因素。”

  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目前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风电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风电机组专业研发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制造人才、高级技工以及风电场运行和维护人员等。这不仅影响到风机的管理、保养、维修,还影响到整个风电产业服务体系的形成。此外,在能源技术研发方面,目前的一些技术研发和创新存在短期行为、利益行为,并没有站在整个电力行业的高度考虑,这无疑将影响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后劲。

  要进行战略性改革

  近段时间,电价是否上涨的问题再一次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之一。对此,林伯强指出:“2007年煤炭价格走高,但电价是国家管制的,许多老百姓当时就买电磁炉来替代燃煤。因此,无论是电价还是气价,一旦能源价格走高,所有能源的替代都成为可能。届时,能源价格的联动也就可以实现,电价上涨有利于能源资源市场化配置。”

  目前,相互竞争的市场形态只存在于电力生产领域,输电和配电环节具有鲜明的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特征,而电网企业还具有部分政府行政职能,包括财政转移、交叉补贴等。因此,在现有电网结构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地来接纳新能源发电,显然不能适应智能电网的规划。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适时调整不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的生产关系,为电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因此,电力体制改革是包括市场关系重构、政府职能转变、相关支持性制度和设施建设的庞大系统工程,绝非“煤电价格联动”、“竞价上网”、“打破垄断”所能简单概括的。

  2002年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建设在一些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如设置了专门的监管机构、推行厂网分离、实施发电资产重组、电源和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等,这为今后的电力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曾任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电投总经理总经理的陆启洲也表示:“现在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下一步的电力体制改革即输配电分开的难度比较大。”

  同时,由于电网公司仍然控制着输电、配电和售电,致使发电集团两头受压,终端用户没有购电的自主权。因此,未来改革的根本还是要解决电网公司隔阻供需纽带的问题。而要解决输配分离的问题,前提是电网要主辅分离,但现状却是国家电网入主平高、许继集团,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不断加强。

  太阳能热水器最初是设计给城市居民的,但由于行业发育、城市建筑设计、价格等原因,在城市的普及十分缓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市建筑在规划和建设时没有给太阳能热水器留出特定的位置和接水口,即使居民想安装都不太可能实现。但令人意外的是,被“逐出”城市的太阳能热水器却成为农村较富裕居民必选的“家电产品”,这就是市场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大唐集团原总经理翟若愚对记者表示:“只有坚持市场化方向,电力体制改革才能有出路。”姜谦进一步指出:“电价改革的继续深化是当务之急。包括电价在内的资源价格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性行业与市场接轨的直接体现,其对国民经济有序、稳健发展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2009年我国资源价格改革虽然仅仅是‘浅尝辄止’,但至少这种大的方针和基调已经确立。”

  “目前,各发电集团陷入‘高负债、低盈利’的怪圈,但面对电力消费需求的增加,各集团还要继续增加发电装机。要消除这一现象,必须对电力体制进行战略性改革。”一位发电集团的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传统观念影响大、传统体制束缚、涉及部门多、关系复杂,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会导致局部与整体之间、新规则与旧制度之间出现混乱和冲突。如果没有主辅分离、输配分离,厂网分开的效果就不会充分显现。

  众多业界人士也表示,要实现电力体制的战略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改革的总体方针,那就是在确保国民经济安全运行的同时,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并非目前部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没有这一总体方针的引导,电力体制的战略改革也就无从谈起。 

  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确保目标实现

  “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涉及改革的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用户、决策层等相关人员应该互相沟通,在形成统一的基本认识后逐步推行改革。其中,政府一定要代表社会大众的利益。”上海大学教授、国家电监会专家组成员言茂松表示。

  4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开始正式实施,不少业界人士指出,它抓住了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上网问题,第二个是资金问题,但关键还是要看以后如何操作。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涉及许多既得利益集团,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需要政府统一思想,拿出勇气,下决心进行改革,打破行业壁垒,提高系统能效。

  事实上,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也要求电力工业在继续贯彻实施“保增长、扩内需”一系列措施的同时,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提高电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电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未来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快速上升的背景下,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15%的目标,不能只靠某个行业、某个部门、某个省份的努力,而应上升为有战略规划与战略变革的“国家行动”。

  中电联最近发布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社会电力消费将增长9%,这反映出社会对能源有迫切需求,但同时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有强烈渴望。因此,开发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已到了“十字路口”。然而,电力行业,包括为其提供支持的矿山、铁路、港口等产业和设施,具有项目投资大、经济寿命长、规模经济明显的特点,也是受传统思维影响最深的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水电建设的高峰期,但水电建设争议颇多,已严重影响了水电工程的建设。一位发电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即使电力行业内部,对开发水电的态度都不一致,可想而知整个社会的争论有多激烈了,这种争议也已经影响到了政府决策。”

  对此,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指出:“必须要用创新的思路来解决水电工程所带来的问题,可以尝试在长江下游一些地区实施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安置上游建水库的移民。”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也表示:“水电开发确实带来了移民和流域生态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管理问题。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运用合理的行政、政策、技术、资金等手段,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比较好地解决。”

  对于风电存在的上网、风机制造等问题,倪维斗表示:“风电发展要以电量为考核指标,不应以装机为考核指标。风电要与电网协调进行电量规划。慢一点,稳一点。要下大力气加大研发能力,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的掌握方面下功夫,不能总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否则,许多利润都被别人赚走了。”此外,目前我国做清洁能源的企业大多不挣钱,一些企业制造出设备,但不能用来发电赢利,就无法投资研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必须统一思想进行有序发展。

  据了解,在英国、美国等电力市场化改革先行一步的国家,尽管发电容量的增加是依靠市场提供的经济信号和用电需求信息进行调节,但一般都有统一的输电规划。但我国以前的电力规划主要是确定最佳发电资源,电网规划实际上是电源送出规划的一部分。对此,姜谦指出:“传统的电力体制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各种非化石能源得以实现大规模应用之前,必须对以单一垄断电网和电力统购统销为核心的现行电力体制进行改革,这需要政策制定者在思想和行动上的转变。

  “电力工业应当走市场化的道路,但市场化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需要自己摸索。”原能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成章表示。1月27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能源委员会;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新能源对未来的重要性。各种信息表明,我国对发展非化石能源观念在不断统一、加强,这将是我国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目标的最强有力保障。

  原文发布地址:http://energy.people.com.cn/GB/11419807.html (中国能源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