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光明 海外收购 为产业 协同 加点糖

【中国经营报】光明海外收购 为产业协同加点糖

2010-01-30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近日,光明集团预备以15亿欧元收购澳洲最大糖业企业西斯尔公司(以下简称“CSR”)的糖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并正式发出了收购意向函。

  继2009年8月拿下云南最大的制糖企业英茂糖业之后,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集团”)又将糖业触角伸向了南半球。

  近日,光明集团预备以15亿欧元收购澳洲最大糖业企业西斯尔公司(以下简称“CSR”)的糖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并正式发出了收购意向函。

  尽管“热情求婚”横遭CSR的回绝,但光明方面显然对此矢志不移。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称:“我们相信,对于CSR来说,光明的并购方案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这将很大程度上助推实现光明一直的糖业帝国梦想。而光明集团旗下的业务结构调整也逐渐进入高潮。

  跨国大并购

  光明集团宣传部副部长陈春山告诉《中国经营报》,这次收购由光明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并正式负责向CSR提出收购建议。

  随后,记者联系到上海糖业并表明采访意图。但截止到记者发稿,始终未能联系到负责该事件的一位蔡姓主任。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光明最终希望通过这次大手笔收购,来获得海外糖业市场。他称:“目前国内的制糖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光明收购CSR主要看重的是其可再生技术。”

  澳洲是世界上的第三大蔗糖出口国,而CSR则是澳洲最大的糖业企业,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占据近半的糖业市场份额。2008年至2009年,CSR的甘蔗榨压量为1350万吨,占澳洲总量3170万吨的42%。

  作为一家百年公司,CSR的业务主要包括建筑品和糖业两部分。由于摊子过于庞大,CSR近年来多次放出风声欲出售旗下糖业以聚焦主业。2009年6月,CSR还曾表示要分拆糖业部分上市。

  但是,在光明正式向CSR发出“求爱”信号以后,CSR一改此前“恨嫁”初衷。CSR在回应光明并购计划的声明中表示:“CSR仍聚焦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董事会认为拆分符合股东最大利益,所以选择继续进行这一计划。”

  甚至澳大利亚政界都因此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澳反对党财政发言人乔伊斯称,这一交易对澳大利亚是一个“危险的提议”,因为“外国政府背景的海外投资对澳大利亚国家利益没有好处”。他指代的是光明集团的主要股东为上海市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海外收购光明除了需要经过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局的审核外,澳大利亚政府方的批准也是一道必经的门槛。

  至此,事情开始变得有些复杂。不过,这显然未能撼动光明“出海娶亲”的决心。葛俊杰信心十足的回应称:“我们相信,相比CSR分拆上市,我们的并购方案是一个更加可靠的选择。”

  价格因素可能才是最关键的分歧。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看来,CSR的声明使用的是迂回战术,为的是抬高报价。“这和之前巧克力行业卡夫收购吉百利的事件非常类似。即双方都意识到并购的必要性,并相信这是一笔双赢的好买卖。分歧仅仅在于价格。”

  陈晨分析,目前国际国内糖价正处于历史高位,这意味光明如想成功收购,还需攒足更多“礼金”。

  糖业帝国梦

  在此之前,光明集团在糖业方面就已经“动作不断”。

  光明集团原有的糖业资产主要集中在东方先导糖酒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两块制糖资产,分别是2007年收购的广西上上糖业和2008年收购的海南白沙糖业。

  2009年8月,光明斥资8.28亿元收购了云南最大的制糖企业——英茂糖业60%的股权,英茂糖业产量在国内糖企中处于前十的位置。通过控股英茂,光明集团进一步牢牢地控制住了国内上游企业。

  目前,光明的食糖年销售规模超过120万吨,占中国食糖消费市场约10%,位列国内规模最大的糖业集团。

  而根据葛俊杰之前在一次公开场合的的介绍,光明的糖业已经确立了“资源+网络+物流+期现货+电子商务”的“五位一体”全国产业战略,形成了“上控资源、下控网络、南北布点、沿海布线”的产业布局。

  陈晨认为,这说明糖业已经成为光明集团的核心业务和支柱产业。这一方面体现在其为光明集团其他产业提供原料供应,如光明旗下的乳业、糖果等都需要大量的料糖。

  另一方面,光明糖业已经越来越作为的一个独立的业务、正式“独当一面”。越来越多的饮料、液体奶、糖果、面包、冰激凌、罐头、月饼制造商产品里,融合进“光明糖基因”。

  在陈晨看来,光明此次收购CSR的制糖业务,意在开拓国外市场,利用进口糖来布局国内市场,加强其在糖业原料的供应权和定价权,“这将帮助光明由国内糖业巨头转变为国际糖业巨头”。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对此表示担忧。东方艾格糖业分析师高旺提醒,糖业是一个周期性比较强的行业,因此收购短期内的风险比较大。他称,眼下整个糖业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高企,这很可能会影响到收购后公司的利益。

  聚焦“5+1”

  2009年起,光明集团着力打造乳业、酒业、糖业、批发分销业和连锁商贸业以及现代农业“5+1”核心主业格局,旗下4家上市公司光明乳业(9.52,0.04,0.42%)、上海梅林(9.34,-0.44,-4.50%)、金枫酒业、海博股份(9.50,-0.10,-1.04%)的主业开始明晰。

  由于业务几乎涉足食品工业的上、中、下所有产业链,光明集团一度被业界称作“超级航母”,也因此一直饱受外界“大而不强”的诟病。

  “几乎在每一个细分领域,它都不能够做到最强。”博盖咨询合伙人高剑锋认为,光明食品集团旗下产业众多,除了带来巨大的管理成本的同时,产业间始终无法做到很好的联动。

  他说,此前光明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旗下产业间“貌合神离”,联动性相对较弱。

  显然这在光明内部亦引起了反思。2009年起,光明启动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瘦身计划”,除压缩管理层级外,还正式开始剥离一系列与主业无关的资产,集中资源发展主业。

  如2009年7月,光明集团以15亿元总价,从上实控股手里正式接盘光明乳业30.18%的股权;随后,金枫酒业将所持有的上海顺联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46%的股权,转让给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约一个月后,海博股份从集团子公司上海城隍投资购回上海海博出租汽车公司5%的股权。

  包括拿下英茂糖业以及这次预备收购CSR,这都说明“光明正通过类似的手段,提升集团相互业务间的协同效应”。

  光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则在不久前的一次公开场合明确表态:“内部整合+外部战略合作包括并购,这将是光明未来几年的战略。”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g/20100130/12287340302.shtml (中国经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