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游资 甲流 中药价格 超常规

【中国经营报】游资布局甲流 中药价格超常规暴涨

2009-12-05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甲流”第二波高峰疫情,拉动了中药热销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在刚刚结束的第6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及同期举办的2009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中药成了众人关注的重头戏之一。

  “非典”时也有人如此炒作,却因“非典”被及时抑制,市场需求减少,亏到血本无归

  “一个月前,四川南江产的某等级金银花价格为120元/公斤左右,但现在涨到了240元/公斤。”成都国际商贸城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多位商户说,近期抗“甲流”相关中药材领涨整个市场,其他一些普通药材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轮中药价格飞涨的主导因素,是游资事先布局炒作获利。

  “凡事预则立”

  “甲流”第二波高峰疫情,拉动了中药热销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在刚刚结束的第6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及同期举办的2009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中药成了众人关注的重头戏之一。

  “相比较而言,一些抗流感的中成药更受青睐,我们的复方板蓝根冲剂,不少客人当场就下了订单。”四川蜀中药业集团品牌处方部总监杨理娜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药交会这两天,公司已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800万元左右的订单。而博览会主办方人员刘兵川透露,今年中药企业的展位需求量相对去年每家平均增加了26%。

  受“甲流”疫情影响,金银花等紧缺药材以数倍价格飞涨。金银花涨价数倍的消息遍布全国。但业内人士表示,此轮金银花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产地供应吃紧,市场炒作抗“甲流”概念推高了这波涨势。记者注意到,只要涉及到抗流感类的中药材(如板蓝根、甘草等)价格都有所上涨,但涨幅不大,价格相对稳定。业内人士称,11月价格指数曲线出现近10年来的最高峰,且有继续走高之势,属于超常规暴涨。

  这背后不乏有游资事先布局炒作获利。知情人士透露,四川成都火车北站很多大型中草药仓库,都掌控在十几家药材商手中。其中一家生产链条贯穿药厂、流通、药材的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就预计到了流感,开始囤积原料,2008年年底卖出,获利数千万元人民币。

  据记者了解,这种“风险投机”至少会提前半年开始,一般会和专门倒卖原材料的药材采购机构合作,快速“吃货”,同时因其有下游产业链可消化,一定程度上风险较低,又抓住了短期获利的商机。但投机的风险也很高,四川省医药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医药公司负责人王文辉透露,“非典”时也曾有人如此炒作,却因为“非典”被及时抑制导致市场需求减少,亏到血本无归。

  世纪纵横(北京)管理咨询公司医药市场专家孙彤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就已经有很多游资就看中了“甲流”爆发的机遇,开始囤货。在三五月份,部分药材需求已经开始突然放大,部分游资参与囤积转手,药材市场处于被下游垄断的尴尬境地。出现这种情况的实质原因是整个中药材行业处于无序生产,主要以个体生产者为主,以往就存在着囤积销售,这是市场发展的自然结果。

  更多药企凭着行业敏感积极备战。王文辉代表了一部分企业“凡事预则立”的运作思路,过去几个月,其所在公司抗“甲流”的中药销售翻了好几倍,中药和中成药的销售都已经翻番。这是王文辉敏锐捕捉信息的结果:今年他从日本考察回国时,接受了严格的健康检查,他敏感地意识到国家对抗“甲流”的重视,从3月份就开始行动,加大对上游的掌控,对一些重点药品缩短业务线,同时加大适量库存,保证供应。

  入秋后,全球“甲流”疫情加剧,中药出口量急增。具有退热、抗病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广谱功能的传统中药板蓝根、小柴胡等走俏海外。国际市场对中药的认可,催热了防治流感中药材的出口商机,带动了中药材出口上扬。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中成药企业较去年同期销售额增加了43%。来自医保商会统计数据显示,前3季度中药出口额达10.4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8月同比大增23%,9月同比激增46%。

  随着疫情发展,对中药的需求已非刚性而颇具弹性。业内人士分析,如果“甲流”感染者以保守估计3000万人计算,将有超过1500万人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即使不计算民众预防性服中药,今年中药材的使用量也需增加30万吨以上。特别是用于抗病毒的中药材,每个品种在原有消费量基础上,将另外分摊5000吨~10000吨甚至更多消费增长量。以连翘为例,今年新老连翘加在一起产量仅5000余吨,较往年下降幅度超过50%。按目前的消费量计算,现有货量将不足5个月使用。金银花、板蓝根等大宗品种缺口也会继续加大。中药产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并不好吃的蛋糕

  在孙彤看来,“非典”因其蔓延时间相对较短,并未形成中药产业的发展契机。而随着对“甲流”抗体的辨识,更多人开始考虑中药是不是治疗大范围抵抗传染病的有效措施,这可能是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契机。但目前,中药产业在宏观政策以及行业层面都存在诸多发展阻碍。

  王文辉认为,“甲流”疫情的治疗需求的确给中医药企业带来机遇,但是前景并不乐观。相关部门在宣传上更多地强调预防,同时政府绝不会让“甲流”蔓延下去。作为以抗“甲流”为卖点的中药企业可能会获得一些市场,但能不能借此机会咸鱼翻身,很难说。

  重庆灵方生物成都分公司市场经理李平刚认为,中药材有其他特殊周期,短时间内扩大产能不现实。例如,金银花是一年生,还有其它的药材是几年生的,这意味着存量相对固定。目前的情况更多是投机炒作,需求突然加大,再加上人为囤积,价格肯定波动剧烈。这是市场不成熟的体现。

  孙彤认为,目前药材市场属于“失控”状况。药材种植基本上属于民间行为,行业自律、协作机制非常缺乏,药材的种植分散,不具备对市场的前瞻性,信息也不对称,参与主体远离整个医疗市场,对需求的判断相对滞后。

  事实上,下游市场也不完全是理性市场。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等价格的上涨也使得一些盲目跟风生产感冒类药物的中药厂家叫苦不迭。由于原材料采购价持续上涨,而药厂生产出的成品药价格由于受到政府管制而无法提高,因此一些药厂只能采取减少药品生产的方式来保证正常利润。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中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认为,随着冬季到来以及“甲流”疫情持续蔓延,抗“甲流”药物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药厂正常利润受到威胁。如果“甲流”疫情持续扩大,那么药材价格上升趋势仍将继续,必将导致生产企业迎来一个“严冬”。

  目前,已经有一些中药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冲抵成本。此前由于出货量大,运营成本相对下降,足以抵消上涨的原料成本。但如果销量回落,而药品的出厂价却因为和经销商之间的协议而无法变更,药企必将面临产能过剩甚至亏损销售的尴尬境地。

  孙彤认为,众多打着“治疗流感”的中药和中药制剂和药材,到底哪些能有效地治疗,市场也在不断优胜劣汰。而在加工生产原料上,西药通过扩大原材料、迅速扩大产能的可能性要比中药大得多,而中药原料的存量消耗上升到一定程度,就积占了药厂利润空间,导致中药企业无料可生产,甚至可能价格失控。采用新的可替代的原料的中药制剂的研发也需要漫长的过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在孙彤看来,“甲流”暴露了整个中药产业链的诸多问题,国家行业政策如何正确引导,建立一个以研发为主,向上游控制的,对下游的管理机制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的市场现状可能会加快中药产业调整的步伐,推动大型仓储物流、仓单交易等新生事物的发展,这也将为中药产业信息化发展带来良好契机。

  原文发布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onsume/20091205/13337061505.shtml(中国经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