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洋奶粉

洋奶粉大喊降价或为缓兵之计

2013-07-22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建军在接受媒体表示,从外企自身来说,出于对提高盈利水平的需求,企业依然有推高产品价格的冲动,但是面临高额罚款则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在国家发改委发起的反垄断调查中,迟迟未宣布降价的美赞臣开始动作。近日,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宣布,自7月16日起,将旗下主要产品出厂价下调7%——15%。

  对此,市场人士表示,反垄断调查已经初现成效,洋奶粉企业正在积极调整价格体系,给中国官方及消费者一个说法。

  难有实际行动

  最近几年,国际市场上原奶价格一直在下降。2012年,欧洲乳品局在报告中称,意大利原奶收购价已同比下降15%,而荷兰原奶价格换算成人民币不过1.8元/公斤左右,唯独中国市场的洋品牌价格一直坚挺。

  然而,自7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合生元等品牌洋奶粉启动价格反垄断调查以来,各乳粉企业先后公开表示降价。日前确认接受调查的9个奶粉品牌均已全线宣布降价,其中8个为洋品牌。在承诺降价的9个奶粉品牌中,从宣布的降幅看,单品最低降幅为4%、最高为20%,平均降幅超过了10%。另外,多美滋、惠氏以及合生元3个品牌还给出了降价后一年内不涨价的承诺。

  走访市场获悉,惠氏、多美滋、雅培都按照公开的降价方案下调了零售价,比如惠氏S-26金装幼儿乐3段1.6千克从320元降至256元,降价幅度为20%;惠氏S-26金装膳儿加四维营养配方奶粉900克从206元降至183元,降价幅度为11%。

  然而,洋奶粉的降价行为却难以在终端市场得以体现。例如,合生元日前发布公告称,采取不变动销售价格,而是额外赠50%积分的方式,让消费者享受约11%的建议零售价格优惠,并称此方式为“变相降价”。然而,积分回馈规定消费者必须二次消费时才能享受,且二次消费的内容只能用于购买非乳粉类产品,例如婴儿纸尿布等,且积分仅限当年内使用。

  再比如,惠氏公告称对部分产品降价11%,单品最高降幅可达20%,但降价的主要是其三、四段产品,而主流的一、二段产品并未降价。包括合生元在内的部分品牌也宣称,降价范围不包括六个月以内的婴儿产品。

  目前,降价只是洋奶粉生产企业单方面宣布调低出厂价,销售渠道方面的反应则比较迟钝。走访市场后发现,只有惠氏、贝因美等部分品牌换上了新价格牌,其他洋品牌终端销售价格未见明显下调。

  未来或涨价反弹

  对于目前各大企业降价幅度,有乳制品销售负责人称,这些奶企的降价幅度都不大,仅可以视为是对国家反垄断调查的一种响应。仅依靠对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还不足以降低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一罐奶粉的售价中有一半以上是各级经销商、代理商的费用,仅仅让奶粉生产企业降价是有失公允的,各个环节的价格都需要降。

  “未来如果经销商、代理商或者商场的费用上涨,奶粉生产厂家也要被迫涨价。”上述负责人表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建军在接受媒体表示,从外企自身来说,出于对提高盈利水平的需求,企业依然有推高产品价格的冲动,但是面临高额罚款则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在向建军看来,国产奶粉赢得消费者信任依然尚待时日,国内市场对洋奶粉的需求仍旧不减,加之洋奶粉营销费用高企,因此只要有机会洋奶粉依然会涨价。

  持这种观点的业内人士也不在少数。他们大多认为,即便是政策大力整顿后,短期消费者对进口奶粉几乎“一边倒”的偏好不会改变,消费需求还在上升,而未来进口奶粉量或许会因为近期关于进口奶粉政策的出台而下降,这必然会造成进口奶粉供求矛盾进一步加深。

  有消费者表示,一系列政策表明未来进口奶粉的供应量有可能下降,而国内洋奶粉消费量仍在不断上升,供应量的下滑很容易导致供不应求,加上目前洋奶粉因为降价带来的利润损失,不排除未来会有新一轮报复性价格上涨。

  此前,九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严禁未注册企业向境内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对进口报检时产品距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予受理;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等措施。

  有业内人士坦言,从长期来看,随着国家对洋奶粉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洋奶粉价格的上调必定是大势所趋。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