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国内 乳企

2013年国内乳企发展“稳中有升”

2013-05-03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2013年,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挑战,乳企将进一步调整业务,行业发展“稳中有升”。

   随着伊利股份年报姗姗来迟,乳业上市公司年报已尽数披露。业绩报告显示,伊利股份正进一步扩大其寡占实力,而光明乳业则在业务转型下业绩“一枝独秀”。尽管业绩表现不一,但各乳企都已开始关注高端产品市场,并加快其国际化脚步。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挑战,乳企将进一步调整业务,行业发展“稳中有升”。

  光明“一枝独秀” 伊利寡占扩大
 
 
  在2011年保持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伊利股份,2012年盈利却遇到了瓶颈:公司营业收入以人民币420亿元仍然保持了同比12.12%的增长,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7.17亿元同比下降5.09%,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增幅仅为1.43%。
 
  蒙牛乳业则再次显示出业绩颓势,营收、净利润均出现双降:营业收入以人民币360.8亿元同比下降3.5%;公司持有人净利润以人民币12.57亿元同比下降20.9%。
 
  光明乳业“一枝独秀”的情景再度上演:137.7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加16.85%;3.11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89%。尽管在2012年屡遭产品质量方面的质疑,但公司业绩表现依然坚挺。
 
  规模较小的乳企表现则更为参差不齐。三元股份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5.53亿元,同比增长1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3280.18万元,则较2011年下降27.03%。皇氏乳业情况类似:营业收入以人民币7.54亿元同比增加31.76%;而净利润同比下滑44.61%。贝因美表现相对稳定:营收、净利润都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其营收人民币53.54亿元的规模相较三大乳企仍然偏小。
 
  数据显示,2012年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企业业绩超过人民币900亿元,占据乳业上市公司近八成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伊利的市场份额更进一步扩大。目前保持快速增长的光明乳业,营收相较蒙牛和伊利都较小,尚无法造成较大冲击。而蒙牛乳业的表现近两年一直差强人意,与伊利的规模差距渐渐扩大。业内人士指出,伊利的寡占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效应有望支撑伊利在寻求更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销售费用,例如2012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为18%,同比下降5%。
 
  银河证券认为,未来国内乳制品行业有望继续向寡头集中,当CR4(行业前四名份额集中度指标)超过50%时,可以期待市场格局由双寡头向单一寡头转变,行业龙头未来有望形成市场占有率接近40%的稳固龙头地位及高壁垒水平。
 
  高端产品增收效果显著 乳企加快国际化脚步
 
  从伊利年报不难看出,“高端商品”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相当可观。液态乳方面,金典奶、每益添等高端产品的销售份额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而增加收入11.46亿元。略显颓势的奶粉及乳制品门类中,金领冠等高端产品的销售份额持续提升,由此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也使收入增加1.18亿元。
 
  光明乳业年报也称,公司重点产品的快速增长驱动了公司营业总收入的较快增长。通过聚焦“优倍”,抓住鲜奶发展势头,实现鲜奶销售收入快速增长;通过聚焦“莫斯利安”,打造全新品类,推动常温产品的结构升级;通过聚焦“畅优”、“健能”,坚持高端差异化路线,提高酸奶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各乳企也加快了国际化脚步。艾格农业分析,2012年我国生鲜奶的产量为3850万吨,市场的供给缺口在250万吨左右,按照我国乳制品消费的增长预期,2013年供给缺口会达到300万吨以上。2013年4月份,伊利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000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已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批准。中信建投预计,新建项目落成后平均年收入将达到公司2011年奶粉收入的23%,参照目前国内奶粉市场的现状,“国外奶源+本土销售”的模式往往能取得高定价和高毛利率的效果。另外,2012年11月上海鹏欣集团正式完成了对新西兰16座农场的收购。此前有消息称,广东乳企雅士利也敲定了将在新西兰自建奶粉厂。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