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美转 基因玉米 中国市场

美国转基因产品大量流入中国

2012-12-26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目前,大豆以及与大豆相关的食用油被外资控制之后,作为中国人三大主粮之一的玉米正在遭受大豆的“前车之鉴”,这并非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和采取应对措施,极有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必须未雨绸缪。

  目前,大豆以及与大豆相关的食用油被外资控制之后,作为中国人三大主粮之一的玉米正在遭受大豆的“前车之鉴”,这并非危言耸听,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和采取应对措施,极有可能成为残酷的现实,必须未雨绸缪。

  美国转基因玉米大量流入中国

  当前中国市场上玉米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基因玉米正在中国市场逐步推广。转基因技术首先由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以及杜邦公司等发明,他们通过推广此技术来获取高额的回报,即收取专利费和知识产权费用,并推销一系列与转基因技术相关的附带产品,如农药、化肥等。最近几年的世界粮食危机与国际粮价高涨让孟山都等公司大发横财,赚取了巨额垄断利润。

  现在,非洲是世界上最缺粮的地区,许多非洲国家迫于人口的急剧快速增长,迫不得已开始推广玉米转基因技术,并专门制定法律认定玉米的转基因种植合法化。如2008年5月,埃及政府从孟山都引进转基因技术种植玉米,并专门制定了法律来保驾护航。同时,在一些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国家如津巴布韦和马拉维,转基因玉米却越来越多,充斥着这些国家的粮食市场。现在“非洲之角”和东部非洲的严重干旱使一些国家正在考虑逐步放开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毕竟在食品安全和饥荒之间首先考虑的是解决饥荒和吃饭问题。

  单就中国来说,转基因玉米已经大量出现。转基因大豆和大豆油正在被13亿中国人“消费”,这是美国的农民、跨国粮食寡头和美国的上层精英最希望看到的景象,而他们瞄准的下一个目标玉米,则正在“沦陷”。

  其次,玉米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多,供应正出现短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强烈”一方面体现在肉类消费在人们饮食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体现在玉米食用油在人们消费中的支出越来越大。

  从第一个方面来看,供人们享用的动物要消耗掉大量的饲料和粮食。现在,国内猪肉价格不断上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尤其是玉米——价格在飙升。其次,玉米食用油尤其是玉米胚芽油正越来越多的推向市场。当前玉米胚芽油的价格不菲,因为很多粒玉米才能生产出一滴油,所以只有富人才有这种消费能力,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高档食用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而这无疑会要求更多的玉米供应。

  据了解,除中粮集团外,新希望集团等民企2010年也从美国进口了大量转基因玉米。此前有媒体了解,新希望集团和美国一家私营粮食出口商签订合同,一船美国转基因玉米已经运抵山东的一个码头。

  保守估计,从去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美国转基因玉米已超过100万吨。此前农业部人士曾向媒体透露,自去年开始中国从美国采购的玉米已达到150万吨,创下自1995年以来进口玉米的最高水平。

  再次,在玉米供不应求的同时,大量玉米制成的生物燃料却在“吃掉”大量玉米。随着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注重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而生物乙醇无疑是首选之一。美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国。而发展生物燃料对美国经济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美国LECG,LLC。公司的统计报告,2008年,乙醇业共支出220亿美元用于采购原料、设备、服务和其它投入,另外还支出25亿美元用于运输,从而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消费近33亿蒲式耳玉米,价值160亿美元;乙醇生产导致减少进口2.28亿桶原油;政府、大学和私营企业共支出14亿美元用于研发第二代原料和生产技术,其中10亿美元由企业支出,3亿美元由政府支出,乙醇产量约为90亿加仑,相当于替代进口3.214亿桶原油,约占美国原油进口总量的5%,相当于为美国经济节省了320亿美元;乙醇生产经营、乙醇运输、新建乙醇生产企业投资以及研发支出,共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656亿美元,为各经济领域创造49.4万个工作岗位,使得消费者增加199亿美元收入,为联邦政府创税约119亿美元,同时为各州和当地政府创税90亿美元,而联邦政府实施的“乙醇消费税减免计划”和“小型乙醇生产商信贷计划”支出仅为47亿美元。

  美国的生物乙醇计划使得美国大量种植小麦和大豆的农民改种玉米——因为一方面美国政府可以提供高额补贴,另一方面又不愁销路,可以做到旱涝保收。但美国的这一举措却推高了国际粮食价格,使穷国的百姓需要花更多的钱来买粮。而国际粮价的上涨无疑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同时,生物乙醇计划可以减少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

  现在,在中国国内,各级政府也意识到发展清洁低碳环保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在玉米生产大省吉林省,出于招商引资和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众多的生物乙醇企业蓬勃兴起。这种局面正如2010年所出现过的,一方面,玉米开始从国外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国内的玉米消费却未用到该用的地方,机器与人争粮,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应进行转基因技术自主研发避免受制于人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强化种子市场的监管和监督,严格控制转基因种子的流入。暂且不论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仅就转基因技术的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来看,如果中国使用该技术,意味着中国受制于人,否则孟山都会控告中国侵权。现在许多学者认为转基因是一种趋势,因为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现有的粮食生产技术已经跟不上人口过快增长的步伐,所以应该放开对转基因技术的限制。但就目前中国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每年充足的粮食储备可以确保国内的口粮供应,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该慎行。同时,中国应该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发,未雨绸缪,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如此庞大的人口来如何解决吃饭问题?这是每一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只有在该项技术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才不会受制于人。

  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生物乙醇计划的推广和应用。生物乙醇计划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又属于环保产业,可谓一举多得,这也不难理解地方政府如此热衷的原因。

  但中央政府必须从全局来考虑,适当克制地方政府谋求GDP政绩和部门地区利益的冲动。

  美国具有发展生物能源的条件,因为美国仍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处于休耕状态,增产潜力巨大,而人口又不算太多,但即使这样,美国的生物能源计划仍遭到其它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反对,因为美国的举动无疑加剧了世界粮食市场上供应短缺的局面,推高了粮价的高企。

  相比美国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不可能亦步亦趋。中国可耕地面积有限,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开展,大量良田又被挪作他用,同时中国13亿人口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吃饭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而非生物能源问题。

  对中央政府来说,要保证玉米不致成为下一个“大豆”,首先要在考核地方官员政绩时,不仅要看GDP,还要看粮食增产和增收的绩效。其次,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现在,中央政府财政补贴的数额已经跟不上通货膨胀的步伐。农机器械、种子、化肥、农药的价格不断攀升,但政府的财政补贴却未“与时俱进”,农民们普遍反映在现有财政补贴的状况下,种粮不赔本就属万幸,更不要奢谈“赚钱养家”。大量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远远高于种粮的收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大量土地闲置抛荒、土地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了。

  当前,极端气候无疑考验着中国的粮食生产,而跨国粮食寡头在中国的大肆收购、兼并无疑使中国粮食的整个产业链有可能被外国人控制。而已经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没有理由再回到那个饥荒的年代。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