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乳业 健康 成长期

中国乳业怎样冲出“三座大山”

2012-11-02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2011年乳制品行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收入还是利润,均成为食品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进入2012年后,伴随经济下行趋势,去年增长良好的乳制品行业发展出现放缓迹象,业内预计下半年乳业消费仍疲软,但进口奶粉量或可创新高。

  2011年乳制品行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收入还是利润,均成为食品行业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进入2012年后,伴随经济下行趋势,去年增长良好的乳制品行业发展出现放缓迹象,业内预计下半年乳业消费仍疲软,但进口奶粉量或可创新高。

  近年来中国乳业发展出现了高成本、高奶价、高进口等新趋势,我国乳业如何在生产成本持续高涨、外资进一步扩张以及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不信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如何让消费者对国产乳品重燃信心,还中国乳业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乳业转型之困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奶源国,但奶业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市场2/3的奶制品需求依赖进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牛奶产量为3656万吨,以当年人口计算,中国人均占奶为27公斤,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10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中国奶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多方面严峻挑战。他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奶业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紧迫。当前要按照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合作化的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提升乳制品的质量和产量,国家加大了推进奶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力图转变长期以来以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方式。然而,来自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制约成为奶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指出,近年来中国下了很大力气整顿奶业。过去中国奶牛大约60%分散在个人手里,而加强整顿后,个人牛群大约占40%,规模化养殖占30%。投入多规模小,导致中国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

  华夏畜牧总裁邵祁则认为,中国奶牛牧场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乏人才。

  中国北方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奶源带,但由于缺少优质种牛和饲料,产量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不得不大量从海外引进奶牛。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仅进口奶牛2800头,而2011年达99361头。

  然而,不断增多的牛群也给中国有限的耕地带来沉重压力。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陈三有表示,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广东,尽管奶业有积极发展的动力,却面临无地可养奶牛的尴尬。另外,农业免税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非但不能从养殖场获得税收,还要承担各种补贴和污染治理。再加上土地用于农业养殖创造的财富远低于工业生产,地方政府没有拿出土地扶持“低效益”的农业养殖发展的动力。

  同时,规模化养殖亟须破解资金、管理等难题。

  奶源争夺战激烈上演

  奶源兴则奶业兴。

  目前全球奶源紧俏稀缺,随着中国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大,奶源供给长期处于偏紧的状态,因此,对乳企来说,得奶源者得天下,加快奶源产能布局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关键。

  尽管我国乳业屡陷信任危机,但业内人士依然看好中国乳制品的市场,国外乳业巨头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力度。

  为扩大在华生产,新西兰恒天然今年4月宣布投资5.57亿元人民币新建两个中国牧场,使其在华牧场增加到5个,奶牛增加至15000头,牛奶产量达到15万吨。

  今年年初,瑞士雀巢宣布,将在未来5年投资25亿元人民币在黑龙江省双城市兴建其在我国的最大鲜奶供应基地。在加大双城奶源基地投资的同时,雀巢集团近日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政府签署合作建设奶源区协议,将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投资建设奶牛基地,在2013年底前建成拥有2000头奶牛规模的基地。

  在更早之前,日本明治乳业公司出资约2.4亿元人民币,在苏州成立全资的生产厂家,拟于2013年生产和销售冷藏奶和酸奶。

  随着恒天然、明治等外资乳企窥视中国乳品市场,国内外奶源之争箭拔弩张。

  近年来,乳业龙头自建牧场已成风潮,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乳业巨头布局全国牧场的动作频频,先后砸下重金投资自建牧场。

  以伊利为例,其曾高调宣布,仅2011年在奶源建设方面投资即达14亿元。2012年,伊利继续强化奶源建设与管理,预计全年将投入12亿元用于奶源基地的建设与升级,从源头上保障产品品质。从2007年至2011年,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的投入已达74亿元。

  而据蒙牛乳业年报显示,蒙牛乳业已在奶源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参股、合建了14座万头以上超大型现代牧场,其未来还将继续参与建设20座到30座超大型牧场。日前,蒙牛表示,蒙牛将新增投资30亿元到35亿元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牧场,三年内实现100%原奶由规模牧场提供。

  同处乳业三甲的光明乳业,在奶源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据了解,2012年年底之前,光明乳业在武汉投资1.3亿元建设的“生态示范牧场”将竣工投产,可饲养奶牛3000头,年产鲜乳1.3多万吨。光明乳业的股东上海牛奶集团也在苏北布局了一个4万头规模的海丰牧场,已经初期投产,目前存栏牛突破1万头。

  中国乳协理事长宋昆冈透露,目前企业自有奶源比例为30%左右,“十二五”的目标是超过50%。

  “奶源的保障在整个乳业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自建牧场或成国内乳企走出奶源困境的最新竞争力”。业内专家指出,生产企业自建牧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奶源不足的现状,提升牛奶品质,但同时对企业也是不小的考验,“企业建立规模化牧场至少需要3年到5年,前期资金投入大、盈利难,再加上我国缺乏丰富的大规模牧场经营经验,人才匮乏”。

  海外投资寻奶源

  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奶粉31.33万吨,同比增长5.66%,进口金额11.22亿美元,同比增长5.64%,全年进口可能达到60万吨的新高。

  另据中国国际乳制品交易会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14万吨,2009年进口31吨,2010年进口48万吨,2011年超过65万吨,其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部分厂商的主要奶源已经不再是收购原料奶,而是进口奶粉,从新西兰等国家进口奶粉后,再制成常温奶、酸奶等产品。

  “中国的原料奶奶价已经成为除日韩以外世界上最高的!”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说。他介绍,今年新西兰进口奶粉的价格最便宜时每吨2.2万元,现在在2.3万——2.4万元左右,如果用国产奶源,成本就要3.5万元。郭本恒算了一笔账,目前原料奶收购价为3.5元/公斤(光明收购价为4.27元),一吨就是3500元,9吨奶做成1吨奶粉,再加上其他费用,差不多是10:1,也就是说一吨奶粉的成本3.5万元,远超进口奶粉。

  一直以来,欧盟与新西兰的奶源都被宣传为“全球最佳”,坐拥环境上的优势——地广人稀、水草丰茂,为自然放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国外的土壤和水质相比国内而言污染较少,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国内并非没有好的奶牛饲养地。与国内乳企青睐进口奶源相反,国际知名品牌雀巢食品却选择在中国施行奶源本土化战略。早在1987年,雀巢就开始在黑龙江双城建设奶区,双城位于北纬45度,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

  面对国内消费者一面倒向消费“洋奶粉”,中国资本争相拥抱欧洲乳企。

  光明食品曾缔造了中国乳业首桩跨国并购案例,早在2010年就收购了新西兰信联乳业有限公司51%股权,耗资约3.82亿元人民币。去年扭亏为盈,目前该厂是10万吨奶粉的产能,相当于光明一年总的原料奶收购量。

  刚成为蒙牛乳业“二当家”的丹麦乳业巨头爱氏晨曦(Arla Foods)近日宣布,将扩大其本土Arinco工厂的生产规模,以履行和合生元签订的10年奶粉供应合约。

  无独有偶,国产奶粉商圣元也宣布签约法国索迪亚集团,投资9000万欧元在法建奶粉加工厂。这也是圣元首次“出海”投资。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称,中国乳业走出去正是时候,也正合适。在海外找奶源成本要比国内低,加上这两年海外投资门槛在降低,也让中国企业愿意“走出去”,建立自己的加工基地。同时,欧洲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期和当地市场需求的饱和,也急需要对外新兴市场的发展。

  同时,宋亮表示,乳企海外投资,应当注意风险。对于国内乳企来说,最直接的风险有三点:一是市场风险。投资后有关产品能否顺利在国内实现销售;二是政策风险。目前我国正和欧洲保持“小蜜月”的氛围,但是如果有一日“风云突变”,中国的资本输出还可不可行值得观察;三是当地的劳资、产权等风险。如果对当地产业政策和法规不了解,盲目投资就有机会给经营带来负面冲击。

  把握机遇促产业升级

  乳业进入调整期,也是机遇期,将迎来健康成长期。

  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在年初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目标,我国计划到2015年达到原料乳产量5000万吨,“十二五”期间增长33.4%。

  近日,英国咨询机构发布的全球乳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全球乳业市场将从目前的4360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5050亿美元,增长地区主要在亚太和拉丁美洲。报告称亚太地区的主要增长将来自中国,预计2017年中国乳业市场将增长9%。

  从长远来看,乳制品行业仍会继续呈现上升发展态势。东兴证券刘家伟指出,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不高,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国内乳制品消费有巨大提升空间,行业规模也会得到持续扩大。

  日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称目前国产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状况是历史最好时期。

  中国乳协理事长宋昆冈说,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有四个:一是标准先进,新修订的标准是我国婴幼乳粉的第四代标准,技术上是先进的,也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二是原料的质量与安全有保障。近3年来,政府和企业加强了对原料基地的整顿和改革,对全国的奶站进行清理整顿,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奶站;运奶车辆实施准运证制度;原料乳进厂批批检验;三是加工技术装备先进、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质检部门重新核发生产许可证,对生产企业的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国家监管系统完善有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对婴幼儿乳粉的生产环节加强监管,工商部门对经销单位实施许可证管理,3年来,国家对乳制品行业的整顿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副司长马纯良表示,乳制品企业重新核发生产许可证,对企业规模、车间洁净度、包装全部机械化、具备对产品所有检验项目的自检能力等纷纷提高要求。在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方面,婴幼儿乳粉企业都普遍实施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质检部门加强对原辅料质量检验,整个生产过程的监管,建立完善的乳制品追溯体系,经过对全国乳制品企业集中重新审核,原来的1176家,已淘汰400多家。

  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王黎明指出,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原料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奶源建设滞后,使生产环节不能保证稳定,产品价格变化较大;还有一些企业用奶粉生产还原奶却未在包装上标注等。

  广州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认为,当务之急,是整合企业创新、政府监管、市场发育三方面的力量,从提高我国奶牛饲养水平,加强现代化专业管理入手,逐步淘汰一些小散户,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大型牧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目前,国内乳企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要减轻乳企负担,政府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推进,第一个方面是加强对奶源的检测。第二个是加快培育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构建公开、公正、公平交易体系。只有这样,乳企在出现产品问题时,才不会推卸责任,国家监管部门也要做到公开、公正、人性化地处理问题,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风险,重新赢得消费者的忠诚度和信任感。”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当今乳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国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乳品要缩小与公众预期的差距,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地重视质量,一点一滴地唤回公众的信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