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全球 粮价 复苏之路

国际粮价上涨困扰经济复苏

2012-08-30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G20近日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应对粮价上涨,以避免2008年粮食危机重现。

  G20近日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应对粮价上涨,以避免2008年粮食危机重现。

  此次对于粮食危机的担忧始于美国几十年一遇的干旱天气和减产预期,其演化的结果很可能会对正在进行时的经济复苏制造不小的麻烦。

  事实上,如今的粮食危机的表现形式已不再是粮食短缺、大面积饥荒,而是因其“非粮属性”,尤其是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而与实体经济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

  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市场上,粮食往往不像铁矿石、煤炭等产品那样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风向标”。一般而言,工业品更多的考虑需求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农产品主要考虑天气和供给状况。

  从粮食最基本的属性(被食用)来看,当前的粮食供给情况并不足以触发危机。虽然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多个粮食主产国发生自然灾害,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年粮食总产量的预估值仍然创历史新高,作为主食之一的大米供应量充足,小麦和粗粮的可供出口量充足。

  然而,随着粮食的工业属性和金融属性日益增强,上述分析框架变得片面,工业需求和资本需求正成为引发粮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人们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并发的情形,粮食危机已经和宏观经济紧密地裹挟在一起。

  工业需求的大头是粮食被用来生产生物乙醇和柴油,生物燃料产量的扩张被普遍认为是2007年至2008年粮价暴涨的重要原因。如今美国玉米总产量的40%以上用于生产生物乙醇,生物乙醇在美国已经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关乎大量的就业人口,甚至关乎美国在新一轮以新能源为核心的工业革命中能否占据经济制高点。

  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G20等国际组织呼吁美国限制生物乙醇的生产,但在经济不景气之时,经济政策要在工业需求和食用需求之间做出权衡并非易事。

  同时,近年来农业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掀起投资热潮,资金之水大量流入农产品市场,导致大宗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品时常逆势上涨。

  2008年之后,全球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行宽松的货币供给,当时就有学者指出通胀的货币基础已经存在,只是还没有诱发因素,而潜在的诱发因素正是食品或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近期关于美联储推出Q E3的预期再度升温,这无异于是向飙升的粮价“火上浇油”,再次引发人们对全球通胀的担忧。

  对于中国来说,通胀很大程度上是输入性的,国际粮价上涨主要通过进口渠道和期货市场传导到中国,这对于7月份粮油价格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粮食进口超过10%,对于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乃至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值得关注。

  与此同时,随着9、10月份的到来,粮食的下游产品如食用油和肉类等都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物价上涨无疑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经济下行、通胀上行,这将使得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变得更为波谲云诡。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