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粮食 危机

我国粮食价格出现暴涨可能性较小

2012-08-23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天气及炒作因素的影响下,农产品价格的涨势会持续,但与2008年相比,由于粮价上涨的驱动因素、需求因素、库存因素、货币环境以及政策预期不同,我们认为重演2008年粮食危机的概率较小。

  在天气及炒作因素的影响下,农产品价格的涨势会持续,但与2008年相比,由于粮价上涨的驱动因素、需求因素、库存因素、货币环境以及政策预期不同,我们认为重演2008年粮食危机的概率较小。

  除大豆外,我国粮食的对外依存度较低,目前粮食价格出现暴涨的可能性较小,但应警惕国际粮价波动向国内的传导,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健全国家粮食体系,优化粮食库存结构,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全球粮食危机重演的概率较小

  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进一步缩小,外汇占款再次出现年内的单月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企稳。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欧元区二季度GDP环比、同比增速均出现下降,7月份的CPI同比增速略高于欧央行设定的增长率目标。美国经济数据好转,7月CPI同比增速创一年半以来的最小升幅,零售销售和工业产出的升幅均超预期,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美国遭遇的干旱天气使得全球粮食市场出现动荡。

  一、干旱频发导致粮食减产

  美国农业部上周三发表声明,受持续的干旱灾害影响,又有15个州的172个县被确定为干旱受灾区,至此,美国30多个州的1792个县成为自然灾害受灾区,其中1670个县是干旱受灾区。美国干旱延续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自5月份以来,美国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高温天气,50个州中已有30多个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旱情,中等以上的旱情区域面积已经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帕默尔干旱指数(PDI)达到59.6%,达到近60年来的最高值(1934年达到79.9%,1939年达62.1%,1954年达60.4%),美国旱灾或将成为1895年以来美国旱情最严重的年份之一。

  由于目前正是玉米和大豆对水需求量最大的生长期,而此次受灾的许多地区又是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这两种作物的减产几成定局。美国农业部(USDA)的每周作物生长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当周,生长状况非常不好的大豆和玉米的占比分别高达16%和26%,而去年同期仅为3%和5%。USDA的8月供需报告再次全面下调了全球农作物产量,其中美国玉米产量预计比去年下降13%,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豆的产量将比去年下降12%。

  从目前情况来看,不仅美国干旱将影响粮食产量,其他一些主要产粮区的恶劣天气也导致粮食减产。作为全球市场占比80%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今年也出现持续的干旱天气,共有16个联邦遭受旱灾,受灾的耕地面积为440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5%至6%。俄罗斯农业部近期将今年的粮食产量预期下调至7000万至7500万吨,下调幅度达到11%至17%。此外,印度雨季降水比往年偏少,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也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其中,乌克兰农业部预测今年的粮食总产量将比去年减少20%左右。

  二、粮价攀升引发关注

  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大豆和小麦出口国,全球40%的玉米和大豆以及20%的小麦来自美国,2011年美国农业出口额高达1370亿美元。受美国干旱的影响,近期全球粮食价格再度飙升。从期货价格来看,CBOT大豆、玉米、小麦的价格均在7月下旬创今年以来的高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数据显示,覆盖55种食品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7月份环比上升6.1%,至213.1点,6月份为200.8点。这也是该指数四个月来首次上涨,凸显过去几周粮食价格涨势迅猛。

  三、粮食危机重演概率较小

  早在2007年至2008年,全球的粮食价格呈飙升趋势,2007年的全年涨幅为40%,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谷物价格指数从2007年4月的148上升至2008年7月的255,升幅高达72%。在粮价上涨的影响下,喀麦隆、埃及和海地等12个国家相继发生“粮食骚乱”,由于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失衡,作为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国的泰国国内出现米荒,大米价格的飙升幅度超过100%。

  由于美国及其他粮食主产区罕见旱灾导致的国际粮食供应紧张日益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骤然增大。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预警,如果处置失当,全球将再次爆发类似于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我们认为,在天气及炒作因素的影响下,农产品价格的涨势会持续,但重演2008年粮食危机的概率较小。

  一是,粮价上涨的驱动因素不同。2008年的粮食危机,主要由于原油的价格传导作用,原油作为一种资源品价格大涨,推动了土地、水、电、农资及人工等生产资料的上涨,将粮食生产的成本推向了新高。目前油价虽然较高,但没有达到2008年的水平,并且这次价格的上涨并不是所有粮食价格都暴涨。从期货价格来看,2007年初至2008年5月粮食价格的最高点,CBOT大豆、玉米、小麦和糙米的价格分别上涨了163%、123%、169%和141%,涨幅均超过100%,而自今年5月美国旱灾的趋势确定以来,四者的涨幅分别为11%、19%、35%和6%,即使把时间区间扩大到年初至今,四者的涨幅也都未达到50%,分别为37%、19%、30%和8%,大米价格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

  二是,需求面的差距较大。世界银行在2008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02年至2008年,一揽子食品价格上涨了140%,对粮价上涨的各贡献因素中,能源和化肥价格上涨贡献了15%,而生物燃料贡献了75%。可见在2008年的粮食危机中,欧美国家发展生物燃料的需求成为推动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但今年的生物燃料需求不会高于2008年的水平,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2008年的粮食危机期间,次贷危机还未发生,全球经济处于景气区间(2007年、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为5.2%和3%),对能源的需求较大,而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对能源的需求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即将召开的G20特别会议上,联合国很可能要求美国、欧洲及其他国家废除由政府制定的生物燃料生产目标,虽然达到最终目标可能阻力重重,但在世界舆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粮食占比继续上升的可能性较小。

  三是,库存量有较大差距。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8月份全球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的期末库存分别为198万吨、136万吨、105万吨和52万吨,而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四者的期末平均库存为123万吨、103万吨、76万吨和62万吨,除了大豆外,小麦、玉米和大米的库存均远高于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库存较高能够缓冲今年的粮食产量的减少,粮食供给将不会非常紧张。

  四是,货币环境不同。在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全球流动性泛滥,为国际资本炒作农产品价格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目前全球的流动性情况远低于2008年,随着粮食减产预期的兑现,国际资本将逐步回归理性。目前几种粮食作物已经开始震荡回调,结束了单边上扬的趋势,因此预计国际炒作因素的持续时间将明显低于2008年。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都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走势也决定着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2007年初至2008年上半年,美元指数下跌了12%,即使粮食的实际价格维持不变,其以美元标注的名义价格也会出现明显上涨,而目前美元出现了升值,自年初以来美元指数上升了2%,因此两轮粮食减产的货币环境不同。

  五是,应对措施不同。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多个国家采取粮食出口禁令。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G20快速反应论坛(RRF)将于9月下旬或10月上旬举行会议,主旨将在于避免导致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的禁止出口和囤积粮食等措施重现。

  四、粮价上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从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来看,7月CPI中的粮食价格的环比和同比涨幅分别为0.2%和3%,虽然环比涨幅比6月份提高了0.1个百分点,但同比涨幅下降了0.2个百分点。8月份的前两周,商务部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中的粮食类的周环比涨幅分别为0.1%和0.2%,处于正常增长水平。因此,粮食价格并没有出现暴涨,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国际粮价上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

  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我国粮价涨跌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国际效应、供给效应,又有国家调控的政策效应。综合来看,国际示范效应可能推动我国粮价上涨,但是由于我国库存充裕,使得粮食的总供给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出现暴涨的概率较小。

  (一)国际示范效应

  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化对国内粮价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渠道直接传导和农资价格间接传导来实现。从贸易渠道看,目前我国大豆的依存度达到80%,玉米的对外依存度自去年以来有所上升,但也没有超过5%,小麦的大概在2%左右,大米的最低,在1%左右。因此,大豆价格与国际大豆价格高度接轨,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最明显,玉米、小麦和大米由于对外依存度较低,会相对温和上涨。从间接渠道看,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由于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农资产品价格的提高能够间接推高我国农产品价格,但由于当前国际粮价上涨主要由天气因素推动,农资产品价格并未受到影响,因此,间接渠道对我国粮食价格的推动作用较小。

  (二)供给效应

  供给效应将是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关键因素。从夏粮情况来看,今年的产量为1.3亿吨,已经连续九年增产,夏粮的供给比较充裕。从秋粮的情况看,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均受到病虫危害的影响,据农业部统计,截至8月14日,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72%,其中650万亩为严重地区,成为近十年发生面积最大、危害程度最大的一次虫灾,目前已经完成防治任务2200多万亩,粘虫继续爆发的势头已经得到遏制。即使假设虫灾严重的地区玉米绝收,非严重灾区减产30%,由于今年的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26%,预计今年的玉米总产量仅比去年减少1.5%,考虑到库存比较充裕,今年玉米总供给不会出现大幅减少。由于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较高,目前虽为持续供给紧张的状态,但仅能够维持市场供需平衡。总体来看,除大豆外,我国粮食总体供给比较充裕。

  (三)政策效应

  由于我国农产品并非完全市场化定价,粮食价格在CPI中所占权重较大(据我们估算为3.05%左右),政府往往会对粮食价格政策性调控,粮食价格受国际影响相对较小。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相继提高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和收购保护价格,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目前各地政府正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来防治病虫害,保证今年玉米不减产。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我国粮食价格出现暴涨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我国粮食进口呈扩大趋势,也要警惕国际粮价波动向国内的传导,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健全国家粮食体系,优化粮食库存结构,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