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酒交所

【华夏酒报】华夏酒报:酒交所,投资还是投机?

2012-06-13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5月25日,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贵州白酒交易所,该交易所是国内第二家白酒交易所。5月底,由北交所集团控股的北京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并于6月在北京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上正式亮相。这让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为代表的酒类交易机构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5月25日,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贵州白酒交易所,该交易所是国内第二家白酒交易所。5月底,由北交所集团控股的北京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并于6月在北京国际葡萄酒博览会上正式亮相。这让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为代表的酒类交易机构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去年以来,各种“份额化交易”“金融化产品”兴起,让多年来“酒香藏深巷”的高端酒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演化为投资品,中国各地的酒类交易平台趁着实体经济遭遇发展“瓶颈”之机,获得了长足发展,包括葡萄酒、白酒、黄酒在内的多家“酒交所”纷纷涌现,酒类投资交易迅速成长为国内另类投资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类交易机构由此成为当今酒类市场一道独特的金融风景线。

  酒交所争相上马

  6月1日,法国ADVINI酒业集团(ADVINI Des Vignobles & Des Hommes)、华龙酒业(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共同启动法国CAZES酒庄收藏级葡萄酒“iCazes时光年份酒套装”商品交易。这是金马甲高端商品交易平台首次推出葡萄酒交易产品,也是世界顶级葡萄酒首次以高端商品交易的模式出现在中国市场。

  据《华夏酒报》记者统计,目前国内与酒有关的交易平台至少有10家,大多数都是去年设立并开始运营的,这些酒交易平台将葡萄酒、白酒、黄酒等尽数涵盖其中。

  在上海,上海红酒交易中心和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分别于2011年4月12日运营、9月26日揭牌成立。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注册资本5.5亿元人民币,股东是上海科技投资公司和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的介绍中也显示,该交易中心是上海市政府特许设立的国际酒类公共交易平台,是上海市政府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部分。

  在四川,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在2011年9月16日开市,注册资本1亿元,主攻方向是白酒电子平台交易。在其网站上称其为中国目前唯一一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面向全国、由四川省金融办公室监管的酒类现货交易所,立足四川辐射“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旨在打造中国最大的酒类交易平台和定价中心。

  在天津,有渤海国际葡萄酒交易所。公开资料显示,该交易所于201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设立,注册资金1亿。此外,明庄酒交易所和滨海国际葡萄酒交易所也坐落于天津,明庄酒交易所于2011年2月发起成立,而滨海国际葡萄酒交易所2011年11月1日揭牌。

  在黄酒之乡浙江绍兴,有绍兴黄酒原酒交易中心。绍兴黄酒原酒电子交易有限公司2011年9月成立后,建立了原酒电子交易平台,于2011年12月开市。

  另外,还有两家成立较早的酒交所。在香港注册的中国期酒市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2011年6月份正式上线中国期酒交易所测试版,2011年11月23日更名为“中国期酒市场”。据了解,该公司法定股本为1万港元。

  在广州保税区,有国际酒类交易中心,这是一家由广州酒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运营的酒类交易平台,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

  面对酒类交易所争相上马的现象,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总裁李雯峰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近几年,酒品价格上涨,国内有许多这方面的收藏与交易需求,但没有一个安全、有保障的渠道;加上消费者对名酒、进口酒的各种误读,令一些消费类的酒品价格严重虚高,变成了所谓的“收藏酒”、“投资酒”。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种营销手段

  “与国外相比,国内白酒金融化才刚刚开始。酒类产品金融化,这是个大趋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白酒品牌参与其中,其规模也会越来越大。”白酒专业咨询机构盛初营销合伙人黄磊认为。

  目前对白酒厂商而言,无论是进行公开拍卖还是竞价原酒交易等方式,并未将其当做一种金融产品操作,更多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很好的概念营销,对企业的销售或渠道模式并不会产生质变,更多是提升品牌价值。”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对酒类产品向投资品转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随着高端白酒的发展,这一领域的投资潜力不断增大,其产品收藏价值也逐渐提高,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关注。纵观国内消费环境,富裕群体的不断扩大、消费升级等因素助推酒类行业景气度高涨,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推动了酒类产品向投资品转变。

  随着白酒行业的发展,白酒金融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周思然认为,但就目前市场来看,白酒金融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而且对许多企业而言,拍卖、原酒交易等方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4月11日,西凤酒历史上首款理财酒在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申购,不到10分钟的时间,12万瓶“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便销售一空。

  据酒业专家肖竹青透露,此次西凤酒的中签率为14%,未中签的人只能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这给价格上涨提供了空间。“西凤酒之所以受到如此热捧,主要是因为其发行价较市场价存在大幅折让,50年年份酒的市场价高达数千元,而交易中心的发行价仅为800元。”

  在肖竹青看来,西凤酒如此低的发行价格“实际上是在打广告,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但他也认为,随着中高端的品牌酒纷纷进驻交易中心,这种类似“携程”模式的酒类交易平台,将会给酒商和投资者带来更多双赢的机会。

  例如,交易中心一次性向酒厂购入1亿元的酒向外出售,酒厂可借此省去中间渠道一系列的进场费、促销费、补损费等,降低买家的购买成本。而交易中心以出厂价发行,买家可以通过申购,享受五折购买名酒的优惠。由于首次申购的中签率大概在8%至10%左右,中签者可以因此获得1倍以上的溢价空间。

  “这种商业模式也是一种数据库营销的手段。”肖竹青说,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均与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合作,银行有巨大的客户数据记录,通过购买银行数据、客户经理渠道向投资者推荐白酒理财产品,达到精准营销高端客户的目标。同时,交易中心还要在每款酒品上市时进行全额投保,委托银行对客户资金进行监督以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此前,许多银行已经推出过数款葡萄酒投资信托产品,成为不少非专业人士的首选。葡萄酒信托计划一般是某个酒庄所持有的葡萄酒在某个年份期酒的收益权,多以1桶为一个认购单位,然后按照一定的预期收益率向投资人发售。

  期酒金融化是否会加剧期酒泡沫?也成了市场担心的重点。据了解,现在国内期酒投资的方式,与国外期酒投资模式相差很大,炒作的成分太大,“期酒投资并不是稳赚不赔的,历史上出现过期酒和现酒价格倒挂的现象。但现在的期酒理财产品、期酒基金都说每年能保证10%以上的收益,这是不现实的”。

  是投资?还是投机?

  “这样一场投资,更像是一场纯粹的投机。”业内人士认为,酒本身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功能,变得日益“金融化”了,不过近两年兴起的酒类交易所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舆论的质疑,种种质疑均暗指其背后问题不少。

  上市前进行路演、定向认购、价格撮合交易制度、佣金、第三方资金结算存管、涨跌停限制等交易规则结合起来,这些酒类交易平台推出的交易模式与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艺术品投资很像。

  以中国期酒交易所为代表的这类完全金融化模式。目前争议内容包括交易所的注册资本、产品虚拟化以及有无第三方监管等。据了解,中国期酒交易所只是某个公司推出的交易平台,带来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

  此前,中国期酒交易所推出基于互联网的期酒直销和交易平台。在成立最初打出“20元收藏茅台,高杠杆、高收益!”的标语,像炒股票一样炒茅台。最早一款上线销售可交易的“53度五星贵州茅台酒”不超过1000瓶,每“IPO”价格为20元,发行总量10万股。

  而所有在中国期酒交易所上市的品种均采用“T+0”回转交易,涨跌幅度设置为20%。投资者根据价格涨跌买进卖出。不过,在经营了近一年的时候,这一平台可以交易的酒类品种依旧只有数款。一位证券业人士告诉记者,与其说这是酒类交易所,不如说是远程电子商务。投资者的资金也没有第三方托管,“没有任何保障”。

  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总裁李雯峰透露,在世界上诸多的酒品中,只有不到1%的酒品具有收藏价值。但从目前的酒类交易情况看,“虚火”同时存在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

  一段时间以来,“拉斐现象”被认为是中国酒类交易不成熟的典型代表。过度的追捧背后,不仅是不理性的投资行为,也催生了大量的山寨产品、假冒产品。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总裁李雯峰透露,在世界上诸多的酒品中,只有不到1%的酒品具有收藏价值。但从目前的酒类交易情况看,“虚火”同时存在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这样一场投资,更像是一场纯粹的投机。

  由于酒类交易模式与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艺术品投资类似,文交所乱象在前,包括期酒交易所在内的酒类交易平台从一开始面向公众,就遭遇了与天津文交所类似的争议。

  首当其冲的便是以中国期酒交易所为代表的这类完全金融化模式。目前争议内容包括交易所的注册资本、产品虚拟化以及有无第三方监管等。据了解,中国期酒交易所只是某个公司推出的交易平台,带来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

  据了解,这类完全金融化模式客户可以通过在线开户、在线充值、在线进行申购,但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和所有的期货品种一样,期酒有杠杆,并且还是T+0交易。与期货交易不同的是,“期酒”交易时间为每周周一至周日连续7天,每天从9点到21点连续12小时。此外,上市品种的涨跌幅度目前为20%。

  然而在推出仅仅一个月之后,该平台上的某些品种就被爆炒。记者发现“尼雅2013”发售价格为每份10元,当前价格已经炒涨到了每份50元左右,短短几十天,上涨达500%。

  跟炒房一样,酒品金融化尤其是葡萄酒投资在中国市场也已然变味。“只炒不喝,成为持续推高酒品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有业内人士表示,酒类产品相对于其它金融产品的流动性更差,因此更容易被操纵,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尤甚:跟风的多,懂行的少;炒的人多,收藏家少。

  “高泡沫将导致酒品投资走到尽头。”资深酒品投资人士高先生表示,国际葡萄酒交易趋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相比于艺术品市场,中国眼下酒类金融交易模式要开放、丰富很多。据了解,现在开发酒类金融产品的不仅有地方政府、地方产权市场,现在又将出现酒业企业、酒类经销公司、酒类物流公司,设计的交易模式也是各有千秋。不过,最后谁更能禁得住市场的考验则需要时间来检验。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