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大茅台

【中国产经新闻】“大茅台”之惑:多元化误区早点“醒酒”

2012-03-20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就在房地产调控持续严厉,一些房地产商陆续退出的时候,资金雄厚的茅台进来抄底了。有消息称,茅台的雄心绝不仅止于此,能源、矿产、金融也在茅台的考虑之内。

  就在房地产调控持续严厉,一些房地产商陆续退出的时候,资金雄厚的茅台进来抄底了。有消息称,茅台的雄心绝不仅止于此,能源、矿产、金融也在茅台的考虑之内。

  企业多元发展本不新鲜,不过能走好的并不多。同样,茅台雄心并未获得业界的赞赏。更有专家认为,茅台的多元化并不理智,只追求新行业高利润的冲动,并不能持续发展。

  有消息传出,贵州茅台酒厂有限公司收购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并且已经开始储备土地,打算进军房地产市场。据了解,房地产市场并不是贵州茅台唯一的目标,以后茅台还将在能源、矿产、金融等领域进行投资,收购房地产公司只是贵州茅台新一轮多元化投资的开始。

  众所周知,巨大的政府支持是茅台的最大优势,此番雄心的确立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

  今年1月,贵州省提出了组建“大茅台集团”,实现“千亿茅台”的目标,要求茅台在“十二五”计划末期销售额达到500亿元,“十三五”计划末期收入达到1000亿元。目前,整个茅台集团的年销售额只有200多亿,与贵州省的预期相距甚远。但据接近茅台的人士透露,茅台并不打算采用兼并重组其他酒厂的方式做大。

  “我忧虑的是,茅台能做得好吗?而且,茅台强大的品牌力,能够给它多元化行业提供支持吗?显然不太可能。”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方华明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一般来说,企业在原战略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说对原战略业务的市场潜力产生一定忧虑的时候,实施多元化战略本身无可非议。但中国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动力来源,往往并非如此,是对新行业高利润的追求。茅台酒厂,在白酒高端市场拥有无可争议的“国酒”地位,甚至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奢侈品品牌的企业,选择进军房地产、能源和矿产等投资领域,其动力显然是后者,因为房地产、能源和矿产是几年前直至今后几十年的热点,其中能源、矿产还具备国家战略重要性。“企业是否实施多元化战略有一个基本条件:即企业是否具备,或者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具备一定新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而综合竞争力不是钱或者政企关系可以代替的,高端白酒的运营手段跟房地产、能源、矿产完全不同。”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同样不看好茅台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他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这并不是茅台第一次试水多元化模式,但在其他领域表现都不如意。

  周思然指出,茅台在多元化征途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人才结构和储备上。茅台高层管理人员均来自酿酒第一线,精于酿酒,但在投资上的表现则乏善可陈;投资白酒以外的领域,意味着要对该行业有清晰的认识,而茅台在多元化路上的人才储备尚不完善。

  不过,与方华明不同,周思然认为雄厚的资金和巨大的政府支持,这两点将成为茅台多元化发展的最大支撑点。“因此,此次茅台多元化模式是否能够运营成功,还得看后期市场发展。”

  在酒业内部,茅台也曾尝试过多元发展,曾涉足中低端白酒、保健酒、啤酒、葡萄酒等,但都以失败告终。

  对此,方华明指出,除了品牌定位的错位,茅台也存在着营销操作甚至整个营销系统的构建与管理问题,因为高端白酒与中低端白酒、保健酒、啤酒、葡萄酒在营销系统与操作上差异性实在太大。“就我个人意见,茅台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最好以‘消费者身份象征’作为选择的核心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茅台的多元化战略就可能方向更加明确,与‘国酒茅台’的品牌互动也会更强更紧密。”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