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奶业 洋奶粉

专家称洋奶粉频涨价是借中国奶业信任危机牟利

2011-12-17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惠氏公司日前表示,旗下高端产品“启赋”系列将提价10%左右,有专家认为,这一作法可能引发其他品牌跟风涨价。

  惠氏公司日前表示,旗下高端产品“启赋”系列将提价10%左右,有专家认为,这一作法可能引发其他品牌跟风涨价。虽然惠氏公司表示,涨价缘于配方升级成本上升,但业内人士却表示,这一理由过于牵强,利用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的心理谋求更大利润才是洋奶粉频频涨价的原因所在。

  配方升级惠氏率先提价10%

  “听说要涨价了,只好多买点。”16日,在济南一家超市的奶粉专柜,市民李女士一下购买了10桶惠氏奶粉。“我家孩子一直喝这个牌子的奶粉,刚才听导购说这个月就要涨价,一桶要多30块钱左右,趁没涨多买几罐。”

  在位于济南玉函路的银座超市,一位姓张的销售人员也说,她们已接到惠氏通知,“启赋”系列将提价。“具体哪天涨还没有确定,涨价后一阶段900克奶粉价格将超过400元。”这位销售员说,惠氏奶粉知名度较高,不管是高端的“启赋”系列还是别的产品,一直都卖得很好。

  随后惠氏公司客服人员也承认,从12月开始,惠氏旗下高端产品“启赋”将在各地陆续提价,涨幅在10%左右,目前北京部分超市已经提价。这位客服人员表示,此次涨价的主要原因是配方优化以及为了配合新国标的要求,对部分营养素含量进行了调整,由此造成的生产成本上涨。“要求越来越严格,成本肯定要上升,公司也在尽可能控制成本以减轻消费者负担。”

  据了解,近年来洋奶粉频频涨价,且涨幅惊人。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奶粉41.4万吨,增长67.8%;平均价格为每吨3352.8美元,上涨42.6%。而今年上半年,洋奶粉就已进行了一轮涨价,个别品牌涨幅甚至高过20%。

  长期研究奶粉行业的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纵观洋奶粉涨价史,近年来涨价周期明显缩短,涨价频率也明显增多,这些品牌一般采取错开涨价的方式,集中涨价潮爆发的次数少之又少。此次惠氏奶粉提价,也可以说是对市场承受能力的一种先期预测,一旦市场反应稳定下来,其他品牌必将跟风涨价。

  专家:以成本上升为由涨价站不住脚

  不过,对于洋奶粉厂家的配方升级、成本上升等涨价理由,有关专家却认为站不住脚。

  “毫无疑问,这是企业为产品涨价寻找的牵强理由。虽然新国标确实在部分指标上要求有所提高,但因此而涨价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个人认为,这只是洋奶粉为其肆无忌惮涨价而寻找的一个华丽理由而已。”周思然说。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此前曾表示,成本推动和配方改变是洋奶粉生产厂家常用的借口,比如2009年国际原料奶粉价格一直下跌,但部分洋品牌仍以配方改变为由提价。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赵祥忠认为:“说是配合新国标配方升级,只不过是强化一些营养成分,奶粉中的营养成分有增也可能有减,因此成本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会降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国外奶粉生产厂家都已建立起一整套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即便真是成本增加,10%的提价也过高。何况洋奶粉盈利空间巨大,哪怕不提高售价也完全可以消化这些成本压力。”

  而有关数据也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奶粉的主要原料国际奶源的价格从8月份开始显现了下跌的趋势,原来每吨价格曾高到3万元至4万元,而现在已低于2.8万元,惠氏公司成本上升的论调显然过于牵强。

  此外,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近年来洋奶粉屡次提价,但实际上洋奶粉的毛利率在60%左右,获取的利润惊人。“事实上,原装奶粉在入关之前均价为160元左右,加上关税和运费,其价格应该在200元以上,但目前终端市场上洋奶粉的平均售价已高达300元以上,盈利空间巨大。”周思然说。

  频频涨价是借中国奶业信任危机牟利

  专家普遍认为,洋奶粉之所以频频涨价,主要是摸准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并借以谋取更大利润。

  近日召开的中国国际乳制品交易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据60%至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所占份额达90%以上,已掌握了我国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主导权。

  在济南随机抽查了几位消费者,90%以上的人表示孩子吃的是进口奶粉。“国产奶粉总是出问题,现在就一个孩子,洋奶粉再贵也得买啊,图个放心。”济南市民刘林说,他的话也代表了很多家长的想法。

  “洋奶粉正是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的心理,以配方升级、换包装等借口来忽悠消费者。”赵祥忠说,事实上,洋品牌奶粉并不见得就能保证质量,近几年进口奶粉因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而被退货的事例并不鲜见。去年以来,中国入口的洋奶粉更是接二连三被查出问题,消费者应理性对待。而中国企业也应尽快提升产品质量,加大品牌推广力度。

  周思然认为,洋奶粉涨价的底气归因于国产奶粉的不景气,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以及洋奶粉在我国婴幼儿市场上较高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等。这种频繁涨价现象是不合理的,其所宣称的“配方升级”“包装改变”等理由也是牵强的,这只是洋奶粉针对我国婴幼儿奶粉消费市场现状采取的牟利手段而已。对此,中国企业必须将产品质量的安全保障放在首位,同时应避免不正当竞争,努力打击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规范行业发展环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