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海外种地

【中国企业报】海外“种地”新产业进入投资领域

2011-12-13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政府给力,企业发力,却不可忽视海外阻力,新型农业或为海外投资打开突破口。

   政府给力,企业发力,却不可忽视海外阻力,新型农业或为海外投资打开突破口。
  
  “走,到海外种地去!”这句话在我国50多年的农业对外援助历史和20多年的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历史中愈发掷地有声。
  
  在世界人口突破70亿大关、全球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的大环境下,“农业”一词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产品价格的普涨使得去海外买地种粮的呼声再起,中国资本亦蠢蠢欲动。”安邦咨询研究员李浩说。
  
  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农业及食品加工业对外投资的企业占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均超过30%。而在中国贸促会2009年的调查报告中,对外投资于农业和农产品企业的比例仅为6%。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海外农业投资发展至今仍未形成规模与体系,与发达国家的海外农业投资更是相距甚远。
  
  眼下,政府层面的支持与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海外农业投资跃跃欲试,然而盛宴来临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
  
  政府给力企业发力
  
  农业“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国家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支持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并重点支持企业在“境外农、林、渔和矿业的合作”,同一企业当年最多可获得政府补助3000万元。
  
  具体来说,境外农业合作是指我国企业通过开办企业、购买或租赁土地等方式在境外开展的农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经营活动。
  
  对此有农业部官员表示,该政策将大大促进我国农企“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企业热衷于海外农业投资看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广阔的获利空间。国外不少地区农业资源富余,土地使用、获取成本低,气候条件好,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产出,这是企业获得盈利的主要手段。企业的提前布局似乎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
  
  近日,重庆粮食集团计划今年在巴西巴伊亚州新建大豆加工、仓储、物流等大豆产业园。项目投资约5亿美元,2012年将建成产能为年产150万吨的大豆压榨厂,随后逐步建设年产20万吨的大豆精炼厂、30万吨生物柴油加工厂和大豆卵磷脂加工厂,同时进行加工仓储、运输港口的建设。
  
  黑龙江省农业局投资1.58亿美元与巴西合资在当地共同种植大豆。
  
  中粮集团也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增加100亿美元进行海外市场并购,主要农产品的供应问题将是其投资的重点。
  
  “在原料产地投资种植及加工项目,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保证产品供应。”中粮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希望集团旗下的新希望海外投资公司已于11月正式成立,投资方包括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控股。据了解,新公司主要从事农业领域的国际并购。
  
  “走出去”阻力重重
  
  我国政府的给力和企业的发力依然避免不了国外的阻力。
  
  与前几年持欢迎态度相比,巴西近两年对国外企业在本国的购地行为“由晴转阴”。
  
  据媒体报道,近日巴西政府出台了新的法令,禁止外国人、外国企业及外国控股的巴西企业购买或并购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巴西企业。
  
  去年,巴西政府就已经出台法令收紧外资购买土地,规定外国人、外资企业或外国人控股的巴西企业,不得购买或租赁250—5000公顷以上的土地。今年的新法令则是外资企业限购土地令的加强版。
  
  无独有偶。大豆的另一个主产区阿根廷也开始限制外国人在阿买地。阿根廷农业部长胡利安多明格斯公开表示,阿根廷政府正推动议会通过相关法案,限制外国人在阿根廷购买土地。
  
  粮油行业人士指出,企业投资成功的最大因素来自于当地政府对国外企业的政策,对要去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讲,是限制性还是鼓励性的政策,直接影响企业项目的决策及成功与否。
  
  而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对外资投资土地限制的趋紧则给这些外来企业能否成功增添了变数。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跨国粮商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相对而言,国内企业在种植、生产、加工等各个方面所承担的风险都较大。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会提高其国内进入门槛,设置各种障碍限制国外企业对其土地的投资。事实上,去国外进行土地的投资与农作物的种植,企业还面临着气候、关税、融资难等种种风险。这其中,海外投资的资金来源成为企业头疼的大事。
  
  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2008—2010)》称,调查中有27%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来自银行借款,有14%的对外投资企业表示曾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融资方式筹集对外投资的资金。
  
  “总体上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渠道仍然较为单一,中国企业"走出去"仍面临着资金难题。”中国贸促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天津聚龙集团新闻发言人孙卫军近日对媒体表示,海外购买1万公顷的棕榈种植园约需资金1亿美元,单个企业难堪重负,希望政府部门给予优惠利率的贷款或者补贴。
  
  有机农业或成投资热点
  
  食品安全关乎国泰民安,随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日趋严重,现代常规农业和中国的生命健康将面临严峻挑战和冲击。
  
  各国为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都在加大力度寻找对策,而生态发展、有机农业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措施。当前,有机农业产业已成为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发展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近日,记者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营养源分会有机产业专家委员会及春元有机生活俱乐部成立暨倡导有机生活高峰论坛获悉,目前,中国有机农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通过有机认证的有机农场已经超过了6000多家。
  
  “生态有机农业是我国提倡发展的新兴阳光产业,有机生活俱乐部的成立将推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转变农村农民低附加值低收入的局面,同时也会成为下一轮投资海外农业新的增长点。”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营养源分会有机产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告诉记者
  
  存栏量、出栏量居世界首位,猪肉产量居世界首位,是猪肉消费大国。但出口量少,生产率低,这是目前中国猪肉市场的现状。
  
  记者近日从首届中国·丹麦畜牧业技术研讨会上获悉,素有“欧洲食厨”之称的丹麦养猪业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产业”,基因生物技术、电脑自动控制系统等在生猪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何通过改善养殖模式、优化饲养环境、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增强动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为保障动物食品安全,促进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畜牧业关注的焦点。
  
  北京斛盛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丁一告诉记者,中国如何从畜牧业大国转变为畜牧业强国,如何放大畜牧业强国的技术优势效应值得探讨,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我们已经着手准备发展有机农业,包括有机蔬菜、有机猪肉等新型农业作物,为将来到海外投资做好准备。”丁一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