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CPI调控

【中国产经新闻】勿让农民成CPI调控的受害者

2011-11-14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居高不下的CPI终于开始回落了。随之而来的却是“伤农”情节。

  居高不下的CPI终于开始回落了。随之而来的却是“伤农”情节。
  
  10月份的CPI终于降到6%以下了,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大大小小的企业,还是城市居民都松了一口气。唯一感到伤心的是农民。因为,我国农产品纷纷走下神坛,降价的悲观消息充斥着整个农产品市场。


  
  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10日到10月30日的3周时间里,共计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累计下降了10%。其中,大白菜价格累计下降幅度超过了30%。
  
  2010年受韩国泡菜危机拉动最厉害的山东,大白菜价格同比更是同比缩水80%。据媒体报道,山东的净菜目前仅仅才1毛钱/斤。去掉每斤大白菜收砍和运出的工钱和化肥、种子等成本,基本没有赚头了。
  
  针对此次农产品价格的回落,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今年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主产区气候条件良好,动植物疫情相对较轻,农产品持续丰收增产。另一方面,通胀和治理通胀造成的货币供应急刹车导致了此轮农产品价格的暴跌。“后者的影响要高于前者。”他说。
  
  换言之,我国农产品市场寒流的到来,更大的程度上是我国防治通胀的副作用。回顾每次通胀的缓和都会发现,价格下降最快、最为显著的都是农产品市场。CPI的下降导致“伤农”情节已经形成了定式。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微博)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一方面,我国CPI计算方法中食品类产品比重过高,导致社会的眼光紧紧盯住农产品。这是不合理的,应该加以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供需两端的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市场本身就存在暴涨暴跌的怪圈。
  
  两者相加就导致了“伤农”情节的发生。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CPI上涨时导致物价上升,从而导致蔬菜价格上涨,这也使得种植蔬菜的农户增加,供给旺盛,但是CPI下滑、通胀缓和后,蔬菜价格开始回落,由于之前有大量的农户进行蔬菜种植,因此这种价格回落的现象就会得到双倍体现。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