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功能性 乳制品 拯救 乳业 毛利率

功能性乳制品拯救乳业毛利率

2009-11-19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经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各"涉案"厂商纷纷加大广告公关力度进行品牌修复,没有"受伤"的企业也借机斥资大打"安全牌",试图以此上位争抢三鹿等"涉案"品牌留出的市场空缺。

    经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各"涉案"厂商纷纷加大广告公关力度进行品牌修复,没有"受伤"的企业也借机斥资大打"安全牌",试图以此上位争抢三鹿等"涉案"品牌留出的市场空缺。

 
 
    双重压力挤榨乳业毛利率

    “三聚氰胺事件”阴影渐渐淡去,中国乳业市场以超人意料的速度实现复苏,但乳品厂商们面临的毛利率考验依然存在。

    来自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业经济研究室的最新信息显示,10月份全国原料奶市场价格继续上涨。同时,前阶段“杀牛”现象造成原奶产量下降,加上冬日消费旺季来临,奶源紧缺越来越严重,抢奶的局面开始在各地出现,有些公司的奶源工作人员手持现金拦截其他公司的送奶车辆。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自今年2月份以来,奶牛饲料“主力”之一玉米的收购价格已连续7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到20%。受北方主产区天气转凉产量下降,饲料价格上涨和下游需求走强的影响,原奶价格连续走高,回升态势明显,未来原料奶价格或将继续上扬。

    分析人士称,我国奶业目前形势是季节性旺季,每年四季度都争抢奶源,原料奶价格继续回升也是每年必然出现的情况。今年有所不同的是,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后一年来的低迷,奶农终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原料奶价格的上涨虽然是季节性的,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给乳品企业造成巨亏,目前的原料奶价格上涨无疑又给乳品厂商第四季度经营带来了压力。

    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市场营销费用也进一步挤占乳品企业的赢利空间。相关资料显示,在食品饮料行业中,近年来乳业一直是利润增速小于销售收入增速,而营销费用增长快于销售增长。有报道称,乳业营销费用平均高达近15%,全行业因促销而减少的收入接近行业利润的90%。基于乳品是同质化较为严重的日用快速消费品,消费者的忠诚度偏低、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较强,同时广告和促销对消费的引导性也较强,乳品厂商往往既不敢轻易提价,也不敢轻易减少广告、促销等线上线下的投入。
 
    功能性乳品迎来花样年华

    为拯救日益微薄的毛利率,乳品企业着实花了不少心思,调整产品结构、加速新品上市即是主要举措之一。
 
    资料显示,在乳品这座“金字塔”中,普通的常温奶、奶粉和巴氏鲜奶属于大众化产品,共同构成金字塔的“塔基”,在我国这部分消费量的绝对值最大;普通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因营养价值更高处于“塔身”位置,近年来增幅较大;功能性乳品因具有更胜“塔身”一筹的保健优势而高居“塔尖”,是国际乳品开发新趋势,在我国方兴未艾。

    以“塔基”和“塔身”产品跑量追求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以“塔尖”产品担纲利润增长点来提高产品毛利率,已经成为乳品企业新一轮拯救毛利率行动的“法宝”。从光明乳业获悉,在其“2010及未来3-5年新品规划研讨会”上所展示的50个新品中,绝大多数都是功能性乳品,而市场上销售最火的高端酸奶畅优、AB100优酪乳、舒平奶等也无一不是功能性乳品。

    有观点称,当今世界食品发展的主流是营养平衡产品,功能性乳品大行其道是必然趋势。而当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食品消费观念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也越来越重视营养和保健。当前在国外乳品市场上,高端的功能性乳品要占10%以上的份额,相形之下,国内的功能性乳品只算刚刚起步,但已有光明等部分本土公司自主创新的功能乳品脱颖而出,虽然售价高于普通乳品,仍受到相关目标消费群体的追捧。

    基于功能性乳品对研发水平有很高要求,而研发水平的提升又非朝夕可至,早起的鸟儿就多吃到了虫。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早在1999年公司就确立了“自主创新、科技领先”的高科技发展战略,是当前行业中唯一列位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公司,已在益生菌、婴儿配方粉、酸奶、液态奶、奶酪五大领域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核心技术。据郭介绍,2007年至今,光明以功能性乳品为主的新品阵营销售额已超过60亿,新品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超过70%,远高于30-40%左右的平均水平。
 
    在我国乳品市场全线加速恢复和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之下,功能性乳品迎来花样年华基本已无悬念,但能否逃脱以往新品仿制和价格战的尴尬冲击,还依然是个疑问。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