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小曲香型” 登 国字白酒 行列

“小曲香型”登国字白酒行列

2009-11-11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近日,据中国酒业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云南省酒产量120余万吨,其中,啤酒61万吨、白酒40余万吨,销售收入达25亿元,酒消费量居全国第3位。以上数字足以说明云南酒类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但由于云南酒企“小、散、乱”,导致“云酒”产量低、品牌知名度低、市场占有量小。

    近日,据中国酒业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云南省酒产量120余万吨,其中,啤酒61万吨、白酒40余万吨,销售收入达25亿元,酒消费量居全国第3位。以上数字足以说明云南酒类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但由于云南酒企“小、散、乱”,导致“云酒”产量低、品牌知名度低、市场占有量小。

    今年9月份,作为‘云酒’代表之一的‘小曲香型’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确立为中国第12种白酒香型,这不仅增加了中国白酒香型的数目,也鼓舞了云南酒企的信心。如何打造像“云烟”一样的名酒品牌,成为业界又一广泛关注的问题。

  “云酒”自身弱点待突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名酒纷纷进入云南市场,很多本土企业处于被动应战的窘境,就连零售价在10元左右的本地白酒也被挤得难以立足。经营白酒多年的云南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普必恩认为,“云酒”虽然风格多样,但由于品牌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引导全省市场的知名品牌,所以,“云酒”生存的现状不容乐观。另外,由于出现了不正当竞争的情况,违背市场规律的压低价格,导致恶性循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来品牌又逐渐占据省内中高端市场主导地位,“云酒”被远远地抛在“川酒”、“陕酒”、“豫酒”等八大区域白酒的后面。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云酒”发展如此缓慢?云南省酒类行业协会副会长潘章认为,首先,云南酒业,尤其是云南白酒产业长期处于散、小、弱状态,全省小作坊酒厂有2000余家,其中八成以上的酒厂年产不超过100吨,生产分散,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其次,资金、人才管理不成熟,生产设备、技术与工艺落后,营销方式不科学,加上恶性竞争,导致“云酒”生产商各自为营、闭门造车,进而导致酒类市场的畸形发展。

    同时,也有相关人士指出:缺乏走向全国市场的意识,也是云南白酒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虽然近年来省内一些地域性品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缺乏主导市场的大企业和高端产品,振兴之路任重道远。

    对此,云南省政府以及各大企业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寻找发展新思路。茅粮集团董事长李宗城的创业思路值得借鉴,“从1995年建厂以来,我们倾力打造颇具民族特色的世界第一支木瓜发酵酒。采取稳定低端市场,推进高端品牌,不断调整产品的口感以及外包装,争取五年内冲刺省外及海外市场的营销战略。”他说。

  “小曲香型”打破“云酒”窘境

    尽管“云酒”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走访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获知,“云酒”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特别是“小曲香型”荣升为“国字号”之后。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的赵建华秘书长说:“云南玉林泉酒被评为‘中国白酒小曲香型的代表’,充分说明了‘云酒’的独到香型可以自成一派,这不仅对整个‘云酒’行业有较大影响,对整个中国整个酒业发展也作出了不小贡献,丰富了中国酒文化的同时,也为本地酒走出云南、走出国门夯实了基础。”

    潘章认为,资源与地域优势也是“云酒”发展的利好条件之一,“云南有着丰富的生物酒种资源,又与川、贵相邻,自然可向贵、川酒企取经,进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学习。”他说。

    普必恩则就云南省民族元素多样化优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云酒”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多彩的民族文化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作支撑,便于“云酒”品牌塑造,品牌文化内涵的提升及“云酒”文化的对外传播。

    正如云南某酒业公司总经理廖斌华所言,其实论酒的口感品质,“云酒”与“贵酒”、“川酒”相比并不差。所以面对高端酒市场几乎被外地酒垄断这一现象,云南的酒企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今年9月份,作为‘云酒’代表之一的‘小曲香型’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确立为中国第12种白酒香型,这不仅增加了中国白酒香型的数目,也鼓舞了云南酒企的信心,同样还标志着‘云酒’从此荣登中国‘国’字白酒品牌系列。”他表示。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