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洋奶粉 国产奶粉 奶粉市场

洋奶粉分食市场 国产奶粉亟待还击

2009-09-07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继七月份惠氏率先宣布下属 7 个品牌奶粉价格上调拉开洋奶粉涨价序幕之后,美赞臣、雅培等洋品牌也跟风涨价,涨幅均在 10% 左右。

现在对于国产奶业的管理还存在一定些问题,往往是没事谁都管,出事没人管。新政还要配合严格监管才能起效。各省区都应有相应的监管机构,明确主管部门,把各环节责任细分到位。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监管政策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如果出现第四次全国性 ‘ 吃奶难 ’ 国产奶业将陷入更加举步维艰境地。经宝临说。

沉寂近一年的奶粉市场近日波澜再起。

继七月份惠氏率先宣布下属 7 个品牌奶粉价格上调拉开洋奶粉涨价序幕之后,美赞臣、雅培等洋品牌也跟风涨价,涨幅均在 10% 左右。

洋奶粉再掀涨价潮主要是因为有敢于涨价的条件。自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经国家监察显示合格率高、曝光率低,加之其宣传攻势,都为国产品牌奶粉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北京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经宝临表示。

洋品牌争抢高端奶粉市场

涨价对销量完全没有影响。一位超市惠氏专柜的导购人员表示。

国产奶粉价格比进口奶粉至少便宜了 25% 以上。去年至今,洋奶粉大幅调价共三次。而国产奶粉几乎都没上调价格。从事超市经营的刘先生介绍。

面对近期洋奶粉价格的大幅上扬,国产品牌奶粉却依然少见涨价。消费者对进口奶粉的追捧似乎可以理解为 “ 三聚氰胺 ” 阴影延续。据了解,进口奶粉过去一直占据国内中高端奶粉市场七成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去年的三聚氰胺 ” 事件则导致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骤降,更使得进口乳制品成倍增加。

此次涨价,惠氏给出的说法是成本压力 ” 价格是根据成本来厘定的惠氏在华联系人解释,之前供应国内市场的惠氏婴幼儿奶粉主要是从零关税的新加坡进口,而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奶粉需求的持续增长,今年惠氏将部分产品转移到欧洲和澳洲生产,转从澳洲和欧洲进口 ( 税率 15% 由此造成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以及关税的上涨是导致此次价格调高的主要原因。

但这一理由似乎并不充分。毕竟眼下国际奶价受金融危机打击,正跌得一塌糊涂。据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止 8 月,进口奶粉原料的价格是每吨 1.8 万元左右,而 2008 年初的价格为 3 万元左右,下跌近 50% 其他原材料乳清粉、营养素、包材等价格也都没有涨价,甚至还稍微下滑。

经宝临认为,此次惠氏涨价,明显 “ 价格超出成本 ” 显示出外资奶粉企业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越来越强的定价权。经宝临介绍:现在国产奶粉在市场的话语权不够。三聚氰胺事件后,随着一线奶粉品牌三鹿的沦陷,加之洋奶粉强的大宣传攻势,国产奶粉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

国内奶粉企业如何应对

随着进口奶粉原料的大幅降价,进口奶粉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据海关总署统计, 2008 年全年进口奶粉总量为 10.8 万吨左右,而今年仅 1 至 6 月份进口奶粉数量就已经与去年全年持平,预计下半年还将翻一番。

据了解,每 1 吨原料奶粉可以还原成 8 吨左右的液态奶,这意味着进口原料奶粉的成本甚至低于向奶农收购原料奶。大量的低价进口奶粉将对中国国产奶业产生巨大冲击。

就在部分 “ 洋奶粉 ” 再掀涨价波澜时,商务部突然宣布将鲜奶、奶粉和乳清纳入《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目录》自 2009 年 8 月 1 日起实行进口报告管理,包括仅供婴幼儿食用的零售包装奶粉。本来是直接报关的奶粉,现在每一家企业每次进口都得报告,以抑制盲目订货和进口。这一政策实则是对国产奶业的一种保护。这也意味着,洋奶粉把守高端市场并日渐掌控定价权的背后,有关部门也开始利用对外贸易管理方式主动介入进口奶粉市场。

然而,进口许可制不等于限制进口。当前正处于国产乳业市场恢复的尴尬期。一方面,掌握了忠实粉丝的洋品牌 ” 能以各种理由轻易在国际奶价走低的今天提高中国市场的终端售价;另一方面,国产奶粉却大量积压,据中国奶业协会去年 11 月的调研,全国奶粉库存超过 30 万吨。要理顺目前这种奇怪的供需关系,既需要消费者理性购买,政府加强对乳业市场的宏观导向,更需要国内奶企提升食品工业现代化水平,尽快挽回信誉。

有专家建议,由于洋奶粉主要针对婴幼儿及中老年高端奶粉市场,国产品牌应避开锋芒,加大对中低端市场的布局,由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去向高端发展,以此振兴国产奶业。

为了帮扶国产奶粉走出困境,扩大市场份额,政府机构还需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对奶农的补贴,以避免大量进口低价原料。同时作为桥梁作用的奶业协会,政府也应提高重视,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经宝临说道。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