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乳制品 企业 争夺 乳业 标准 话语权

乳制品企业争夺乳业标准话语权

2009-07-01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业界翘盼乳业安全标准出炉之时,一场诸企业抢夺乳业话语权的标准之争已硝烟渐起。两份标准征求意见稿———《杀菌乳安全标准》和《灭菌乳安全标准》,来自蒙牛集团,而另外一份全新的标准———《生鲜乳安全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则出自另一乳业巨头伊利的手笔。一旦这些标准获得通过,将成为具有“强制”性质的行业标准,来取代原来的“GB19645-2005、GB54081/2-1999”国家标准。

    在业界翘盼乳业安全标准出炉之时,一场诸企业抢夺乳业话语权的标准之争已硝烟渐起。两份标准征求意见稿———《杀菌乳安全标准》和《灭菌乳安全标准》,来自蒙牛集团,而另外一份全新的标准———《生鲜乳安全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则出自另一乳业巨头伊利的手笔。一旦这些标准获得通过,将成为具有“强制”性质的行业标准,来取代原来的“GB19645-2005、GB54081/2-1999”国家标准。

    然后,在卫生部近日举行的闭门讨论会议上,标准制定者之外的企业,包括光明、三元等均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是,伊利、蒙牛制定的相关标准初稿试图把“复原乳”和“巴氏奶”概念混淆,此举无疑伤害了以巴氏奶生产为主的光明等乳企的利益。
   
   

导火索:关于杀菌乳的争吵

    据报道,6月24日,在卫生部内部会议上,国内奶业两大阵营———常温奶(以伊利、蒙牛为代表)和巴氏奶(以光明为代表)双峰“对峙”。焦点正是由伊利、蒙牛等起草的《杀菌乳安全标准》、《灭菌乳安全标准》和《生鲜乳安全标准》三个乳业标准草案。

    据报道,主攻巴氏消毒奶市场的光明、三元等乳企对草案内容表示不满,表示“个别企业左右国家标准,并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

    据了解,三个标准草案之所以遭到其他企业的抗议,是因为在这份《杀菌乳安全标准》草案中,对“杀菌乳”定义为:“全脂杀菌纯乳、脱脂杀菌乳、部分脱脂杀菌乳、杀菌调制乳”。此定义即把复原乳列入“杀菌乳”的范畴,而此前,业内通称“杀菌乳”的是巴氏消费奶产品。

     巴氏乳业认为,《杀菌乳安全标准》对“杀菌乳”的定义与国家质监督检总局、农业部2007年11月联合签发的《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的描述存在差异。该《通知》规定: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可标“鲜牛奶(乳)”。

    常温奶阵营与巴氏奶阵营之争由来已久。而此次乳业安全标准之争则是两大阵营长期争斗的一个延续。

    所谓常温奶,也称复原乳,就是用生鲜牛奶加工成奶粉再液化成液态奶。说白了,就是用奶粉还原的液态奶。其加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鲜牛奶中掺入比例不等的奶粉;另一种是以奶粉为原料生产的调味乳。而巴氏奶,则是直接以鲜奶为原料,采用巴氏杀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特点是采用72-85℃左右的低温杀菌,在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完好地保存了营养物质和纯正口感。

    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常温奶阵营,虽然得益于乳源丰富,但由于牛奶冷链建设投入巨大,而发明了常温奶阵营,以满足距离奶源较远市场的需求。但也有巴氏奶企业指出,经过二次加工的复原乳,其营养成分大大逊于巴氏奶。

    而显然,蒙牛伊利等乳业寄望通过此次的乳业安全标准制定之机,为曾经备受质疑的复原乳正名。“这其实是为部分企业谋利益,更不能以草案的形式,借国家的名义来强制全行业执行。”一位巴氏乳企的高层上周日提出异议。

    争吵背后:两大乳业阵营之争

    由于常温奶(复原乳)易于保存,并且价格便宜、运输方便等优点,几年来在全国的销售呈直线上升趋势,并进一步压迫以生鲜乳和巴氏奶生产为主的企业市场。市场数据显示,常温奶与巴氏消毒奶的市场份额大致比例为7:3。

    但三聚氰胺事件似乎给曾经萎靡不振的巴氏乳企以咸鱼翻生的机会。以广东乳企为例,由于大部分仍坚持生产巴氏奶、生鲜牛乳为主,从而得以幸免。但显然,由于蒙牛伊利等企业主推的常温奶使中国乳业成为中国特色工业之一,并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关于常温奶与巴氏奶孰优孰劣的争论也从未平息。

    以之前曾闹得沸沸扬扬的“禁鲜令”为例。从2004年开始,围绕着“巴氏消毒奶能否称鲜”的问题,我国奶业界曾激烈争论了3年之久。直到2007年11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农业部联合签发了《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此《通知》明确界定了巴氏消毒奶要标示“鲜牛奶”,即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处理的巴氏杀菌乳标“鲜牛奶(乳)”。

    围绕“禁鲜令”,我国的奶业行业协会也形成两派。反对“禁鲜派”的一些声音称:国外采用巴氏杀菌法生产的液态奶都叫做鲜奶,这也是国际惯例。

    而支持复原乳的另一方声音则称,复原乳高温灭菌法高温时间只是瞬时的,因此不会大量破坏鲜奶中的营养成分。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用“复原乳”为原料和用生鲜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其主要成分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复原乳作为用奶粉二次高温“复原”而成的牛奶产品,应该通过商品的明确标识让消费者清晰辨别,不可“瞒天过海”。

    巴氏乳企欲反击

    据悉,7月中旬,巴氏消毒奶阵营企业将在重庆开会,就《杀菌乳安全标准》等三大乳业标准草案提出意见。深圳某证券公司食品行业分析师指出,重庆会议的重要目的,可能是向政府相关决策机构“施压”。

    有分析认为,三大标准草案中对杀菌乳的新定义,相当于把不是鲜奶的“复原乳”列入“灭菌乳”、“巴氏消毒奶”的范畴。“这对于光明等采用鲜奶生产奶制品的巴氏阵营乳企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据分析,在全国1500亿左右的乳业市场上,伊利蒙牛在销售上,占据了430亿元左右的份额。“尽管两大集团占据全国份额不到25%,构不成垄断,但是足够对一些小型企业和中等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

    伊利方面的回复是,由于作为起草者,已经完成了一个大企业应该完成的责任和义务,并恪守了科学原则。“但是草案在讨论征求意见过程中,决策者肯定要倾听不同的意见,“重庆会议也许会给决策者一个参考性的声音。”伊利相关官员称。

    蒙牛乳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姚海涛说,蒙牛接受国家委托起草标准,这不是为我们一个企业,或者是几个企业制定的。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承担的行业责任。有关部门的信任也意味着压力和责任。”他强调道,“我们尽管是起草者,但一旦国家通过标准,蒙牛也必须和其他数千家企业一样,是这些强制标准的执行者。”

    乳业专家王丁棉说,有关部门应该做的,也许正是尽快站在裁判者的立场上,基于公共利益和行业整体良性发展的利益立场,让这场关于新标准的制定,成为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最好的一次行业大事。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