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奶粉 涨价 主管 部门 缺位 是主因

奶粉涨价 主管部门缺位是主因

2009-07-18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婴儿奶粉问题牵动着很多国人的心,洋奶粉和中高档国产婴儿奶粉高高在上的价格让很多人感到吃不消,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奶粉涨价风波早已引起很多怨言,但奶粉厂商显然并不为之所动,著名洋奶粉品牌惠氏奶粉这两天又开始宣布涨价。

  婴儿奶粉问题牵动着很多国人的心,洋奶粉和中高档国产婴儿奶粉高高在上的价格让很多人感到吃不消,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奶粉涨价风波早已引起很多怨言,但奶粉厂商显然并不为之所动,著名洋奶粉品牌惠氏奶粉这两天又开始宣布涨价。

  

洋奶粉领头涨价,人们批评的往往是奶粉厂商,而另一个与奶粉价格息息相关的问题一直被忽略,那就是主管部门长期纵容奶粉厂商进行过度宣传。主管部门的缺位不仅导致广告和公关费用在奶粉价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严重误导了婴儿喂养概念,使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本末倒置。

  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婴儿奶粉市场的混乱状况令人惊异,主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三聚氰胺”事件反映的只是质量问题,对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不进行有力的宣传推广,对奶粉的广告、公关和误导式宣传不进行有效约束,甚至和奶粉厂商“同流合污”,为了蝇头小利置广大婴幼儿健康和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不顾,是中国市场婴儿奶粉价格畸高而且一再走高的主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比较得力,国际母乳协会等非政府组织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它们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卫生组织等进行合作,从上世纪中期开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母乳喂养推广活动。在它们的影响下,奶粉厂商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显得非常低调,有些厂商还和国际母乳协会签订协议,承诺不对婴儿奶粉进行商业宣传。由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母乳喂养知识深得人心,并且奶粉厂商在成本支出中免除了高昂的商业宣传费用和在政府、医院等机构的公关费用,因而奶粉价格比较低廉。

  而在中国,主管部门对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基本上只停留在口头上,鲜见有多少实质性行动。现在就连很多身体素质非常好的农村产妇都出现母乳不足的现象,显然不能把体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当作解释答案,母乳喂养知识普及度不够、奶粉喂养“深入人心”才是主因。很多人都有过经历,如到妇产医院听孕产讲座,听的实际上是奶粉广告,还会领到不少奶粉赠品;生完孩子回家,会没完没了的接到奶粉推销电话,而个人信息显然是从医院和保健所等地方泄露出去的;有些医院甚至会对新生儿哺喂某种品牌的奶粉,由于婴儿过早食用奶粉可能会拒绝母乳,从而导致母乳喂养困难,并影响到产妇的母乳量,形成恶性循环。而相关奶粉能获得医院“青睐”,显然需要支付“进场费”。

  同医院相比,主管部门的不作为更值得谴责。各种品牌的奶粉在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上所做的广告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见不到有什么约束。更有甚者,就连由卫生主管部门印制的婴幼儿的接种手册和体检手册都要“插播”三四个全彩页奶粉广告,另外在每一页也都有“刊头”式奶粉广告。这种故意纵容奶粉厂商、对育儿家庭进行有意误导的情况不仅使人气愤,更让人提出疑问:奶粉的商业广告费归媒体,奶粉的婴幼儿保健手册“广告费”哪里去了?

  近乎“原始”的中国奶粉市场成了商家的乐园,让它们感到兴奋的是在中国可以随意推广婴幼儿奶粉,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的如同“过街老鼠”般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在中国需要支付高昂的广告费和公关费,但利润率依然非常可观。很多育儿家庭都知道,相同品牌的奶粉,从美国购买并漂洋过海的寄到中国,价格依然比中国市场上的奶粉低。在香港,某些品牌的奶粉比大陆市场上的要低三分之一,很多人在香港购买奶粉带回大陆早已不是什么新闻,网络上也很容易买到价格低廉的“港版”奶粉。这种奶粉的价格差无法完全用关税来解释。在洋奶粉的带领下,众多国产奶粉的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而且还出现不少“假洋鬼子”跟着招摇撞骗。

  推广母乳喂养和规范制约奶粉宣传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经济状况,这本来是主管部门责无旁贷的义务。希望相关部门能象纠治“三聚氰胺”事件一样,重拳治理奶粉市场的乱象,为下一代人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广大育儿家庭减轻哺育负担。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