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30年发展历程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不会发生今天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中国葡萄酒泰斗郭其昌老先生统计,从1949年到1979年这三十年间,中国葡萄酒年最高产量从未超过60000千升,换算成全汁酒约28000千升。可以说,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才起步的。
发展历程
第一个转折点:上世纪80年代初
8年产量翻两番
1980年中国葡萄酒产量约3万吨。这一时期,长城、王朝、华东、莫高、西夏王等一批企业长线进入葡萄酒产业,基本上以生产全汁的干酒、半干酒为主。当时的中国消费者,长期以来直喝带甜味的半汁酒,对于酸而涩的真正葡萄酒很难接受,这些先行一步的企业经历了漫长的冬天,直到1996年“干红热”的出现,它们才迎来了一次巨大的转机。
这一段时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半汁酒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整个葡萄酒生产量从1980年的7.79万千升蹿升到1988年的30.85万千升,8年时间翻了近两番(4倍)。当时干酒的比重估计不到5%,稍成规模的干酒生产企业只有长城和王朝两家。
第二个转折点:1996年
全汁酒渐成主角
1996年出现了横扫大江南北的“干红热”。长城、王朝、张裕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由此奠定了直至今日的“三巨头”统治格局。“干红热”同时引爆了第二波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投资浪潮,烟台长城、新天、云南红等许多企业,昌黎、蓬莱等著名葡萄酒产区就是在“干红热”后进入或者加大了对葡萄酒行业的投资。
半汁酒自1988年达到历史性的高峰后,由于消费市场的渐渐觉醒而开始逐年下滑。1994年全汁酒国标的出台,以及取消了含葡萄汁50%以下“三精一水”的生产,加速促进整个市场以甜型酒、半汁酒为主转向以全汁、干型酒为主的局面,1996年初“干红热”的爆发可谓水到渠成。四年之后的2000年,早已成功实现了强弱易位的干型酒生产企业,有意识地发起了对半汁酒的“歼灭之战”,直接导致2002年半汁酒从法律意义上出局。
第三个转折点:2003年
产业开始高速增长
2003年的葡萄酒市场一扫2002年的平静,突然出现了强劲攀升势头,同年9、10月份出现原料抢购热潮。200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高达21%,2004年同比增速高达17%;2005年的销售增长率估计为20%。这种连续高速增长态势是1996年全汁酒成为市场主角以来从未有过的。
事实上,经过20多年的辛勤耕耘,葡萄酒的健康概念逐步深入人心,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高收入群体的形成,各类因素在2003年齐步集合,中国葡萄酒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中国酒类市场迎来了又一次消费转型。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高速成长期估计将持续10年左右的时间,平均年增长速度约在15%,到2013年市场容量约在120~160万吨之间,到那时整个中国葡萄酒市场将进入相对稳定成熟阶段。
行业现状
产地牌概念逐渐形成
“七分原料,三分酿造”,近十年来,产地概念逐渐成熟,蓬莱打造海岸产地概念、昌黎打造绝版产地概念,还有沸沸扬扬的“东西产区之争”,核心就是产地竞争,这是由葡萄酒产业的内在规律决定的,谁拥有了优良的原料产地就等于已成功了“七分”。市场竞争将逐步从品牌竞争和渠道竞争,转到产地和质量竞争。当前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影响力和渠道控制力上。而在国外成熟市场,消费者选择葡萄酒,第一考虑因素是产地,第二是该产地的企业,第三才是酒的品种。因为消费者已相对成熟,对酒质好坏都有了一般性的了解。
行业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中国现有葡萄酒厂总数在500家左右,但大部分的生产规模较小,中国葡萄酒企业的年平均生产能力还不足2000吨,年产量在1000吨以下的占70%左右,1000~5000吨的企业约占20%,50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0%。目前,产量过万吨的企业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华夏、丰收、通化、新天、云南红、莫高等10家。其中,长城、王朝、张裕是第一集团,其余为第二集团。
葡萄酒行业的集中度在酒类行业中是最高的。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主要是长城、王朝、张裕三分天下,市场占有率超过50%,销售收入达到全行业的60%,已经基本形成寡头垄断格局。而且三巨头在各区域市场也称霸一方,独占鳌头。王朝盘据华东已久,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0%以上。长城在华北、华南、西南、西北4个地区市场综合占有率均名列第一,其中在西南地区的市场综合占有率达到66%,在北京周边、华北、华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张裕则分别在山东、福建等地区占据榜首。
外资尚不成气候
虽然葡萄酒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内资企业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
在1997~1998年,当时供不应求的国内葡萄酒市场曾经促使大量进口葡萄酒的进入,从而使洋葡萄酒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20%的水平。特别是许多从南美和南欧进口的廉价葡萄酒,后来又与国内的品牌相混杂,被当作国内的葡萄酒出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葡萄酒的声誉。洋葡萄酒的销量在1998年达到顶峰后就一路下滑,到2001年由于国内高质量的葡萄酒生产商的崛起而趋于没落。
但近几年开始,由于进口关税的下调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洋葡萄酒纷纷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进攻力度,不少大集团及小酒庄都与国内有实力的代理商合作抢夺国内高端葡萄酒市场份额,洋葡萄酒呈现出抬头的趋势,进口量逐年提升。
主要消费地区集中在东部
由于葡萄酒的价格相对来说高于普通白酒和啤酒,因此其主要的消费地区仍然集中在富裕的城市地区。目前主要的消费区域在东部、北部、东北部和南部地区,特别是在比较富裕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相对其他地区更早地对外开放,并且更多受到西方生活方式和饮酒习惯的影响。
东部地区是葡萄酒销售量名列第二位的区域,但在销售额上却位居第一,占据中国28%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对西方饮酒口味的接近,和对高品质酒溢价的日益认同,充分解释了该地区拥有中国最高水平的零售葡萄酒价格的原因。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葡萄酒销售量占中国首位,但是在销售额上居次位。当地拥有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以生产最上乘的葡萄。而南部地区的葡萄酒销售量和销售额在中国列第三位,与东部地区相类似,该地区的消费者也比较接受西方的文化。
发展前瞻
栽培面积不断增加
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生产发展十分迅速的国家之一,随着政府对葡萄酒产业的重视和国民葡萄酒消费的不断增长,中国酿酒葡萄将呈现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全国酿酒葡萄栽培面积将进一步增长,根据国家葡萄、葡萄酒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66.67千公顷,到2015年将达到100千公顷,从而为中国葡萄酒酿造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栽培向优势区集中
根据国家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布局,酿酒葡萄重点向西部和环渤海湾地区两个优势生产区集中发展,2010年这两个优势区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占全国的90%以上,尤其是生态环境优异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是今后中国优良酿酒葡萄和优质葡萄酒的重点发展区域。
实现葡萄品种区域化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主要葡萄产区将达到品种良种化、良种区域化,以充分利用各地不同的生态资源,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势。尤其是结合“酒庄酒”、“小酒堡”的发展,在一些特殊的小气候区域,发展一批有明显地方特色的酿酒葡萄品种,如小白玫瑰香(Muscat blanc)、阿登纳玫瑰(Muscat ottonal)、白彼诺(Pinot blanc)、马尔斯兰(Marsalen)及威代尔(Vidal Blanc)等品种。使葡萄酒生产进一步多样化、特色化。
酿酒葡萄质量进一步提高
以往一个阶段,酿酒葡萄生产过分重视提高产量,目前大家都已明确,过高的产量将显著影响葡萄的质量,从而影响葡萄酒的质量,限制产量提高质量已成为全国酿酒葡萄产区的共识,对此中国的葡萄科研单位已从品种选育、脱毒苗的生产、优质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一系列新的以提高葡萄质量为中心的栽培技术已在全国各产区迅速推广。中国酿酒葡萄的质量正在稳步提高。
- ·2015-2019年中国预调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黄淮地区白酒行业(黄淮名酒带)深度调研及投资前...
- ·2010-2015年中国果醋、果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4-2018年安徽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陕西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湖北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贵州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基金年末抱团摘帽概念 黑牛食品净...
- ·方便面的记忆:味蕾上的温情
- ·王老吉近日赢下“吉庆时分”广告...
- ·食药监:北京绿山九减肥茶菌落总...
- ·临近年关,泸州老窖头曲价格上涨
- ·啤酒企业三季报成绩差强人意 业内...
- ·上海公司推出怪兽饮料 美国怪兽饮...
- ·联想跨界做葡萄酒 摸索2年之后发...
- ·前三季度广东省共退货销毁387.2吨...
- ·进口红酒价格与品质双降
- ·李安民的“安泰集团神话”
- ·庞庆华:中国汽车零售业第一人
- ·杨澜:阳光女人与她的阳光传媒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石油大佬蔡天真
- ·陈义红:动向集团的闪电创富之路
- ·周国辉:怡亚通供应链的革新者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张新明:煤老大与金业集团
- ·“味千拉面女掌门”潘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