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葡萄酒

国产“年份”葡萄酒或将加快隐退

2008-12-27 中国食品投资网
 
2009年春节来得比往年早,葡萄酒消费旺季也随之提早到来。然而各大国产葡萄酒品牌此时在华南市场仍未见大张声势,在各大卖场只见“循规蹈矩”的促销准备。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早前发生在深圳、扰攘一时的葡萄酒年份官司有很大关联,由于多宗“年份葡萄酒”的官司案结果均以消费者胜诉告终,预料标榜“年份酒”的国产葡萄酒将加速淡出华南地区市场,葡萄酒市场格局很可能现在面临彻底改写的关键时刻。
  
  “年份酒”加速隐退?
  
  一直以来,葡萄酒被视为“舶来品”,与洋葡萄酒紧密相 连的就是“年份”。人们更熟悉的是1992年法国拉斐尔酒庄葡萄酒的说法,似乎越是年代久远,感觉上就越“对味”。葡萄酒“年份”也成为了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早期认知,国产葡萄酒在早期也是借“闻名瑕尔”的年份而大规模走向市场。
  
  然而时间一年年过去,1992年产的葡萄酒却怎么买都有。2005年就曾爆出嘉裕长城虚报年份的事件,然而风波过后部分国产葡萄酒品牌依然继续年份“神话”。目前中国食品质量安全极受关注,消费者对各种年份说“不”了:“如果这不是 1992年的酒,谁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深圳市民孙映东在10月一举将销售“年份”国产葡萄酒的商场告上法庭,并获得胜诉,事件的影响正以深圳为圆心迅速向广州扩散。
  
  业内人士认为,年份酒官司判消费者胜诉,意味着国内消费者意识在葡萄酒领域的苏醒,也等于宣告了年份酒时代的彻底终结。消费者采取什么新依据来选购葡萄酒,既是对国产葡萄酒的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改写市场格局的机遇;但毫无疑问,事件之后国产“年份”葡萄酒将加速从华南市场中隐退。
  
  新标准先到先得?
  
  早在2008年1月1日颁布的中国葡萄酒新标准就规定:用年份划分的年份酒必须采用当年出产的80%原葡萄汁。这正是沿用“年份划分”的国产葡萄酒在下半年接二连三地遭到消费者质疑的理据。与此同时,避开年份的国产葡萄酒则以“树龄”、“产区”、“品种”等多种划分标准并存,通常强调的是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某单一因素,一时之间只能令消费者无从选择。
  
  早在新国标实施之前的2006年就主动弃“年份”,一些品牌企业如张裕力推“综合等级”;现在看来是极具前瞻性且富成效的战略。尽管这种葡萄酒等级出来之时,受到市场不少质疑。包括分类依据太复杂与繁琐,名称和顺序不太好记等。然而一路以来,面对消费者惯性的“年份”思维与“单一”思维,一些厂家仍不遗余力地推广综合等级,可谓用心良苦。
  
  等级将取代年份?
  
  事实上,这种葡萄酒等级被质疑的复杂性正是它独具的“系统性、综合性与科学性合一”的体现。
  
  据介绍,该等级是从葡萄园、葡萄原料、酿造工艺、橡木桶陈酿、调配、瓶贮共六道关键环节进行综合评定,将葡萄酒产品按照质量高低划分为4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大师级”、“珍藏级”、“特选级”和“优选级”。
  
  葡萄酒美食家庄臣认可这种葡萄酒等级的理论依据周密,从六方面综合评定的结果相对单一因素显然更为客观与可靠。他指出,年份是国外葡萄酒评估的首要依据,年份意味着气候,气候决定酿酒葡萄的质量,而葡萄则从先天上决定了当年酿制的葡萄酒的“底子”。然而一瓶葡萄酒的好坏并非只由年份决定,还与葡萄品种的优劣、葡萄成长的地理状态、葡萄酒酿制商的技艺水平有关;若只以“年份”论英雄,也会失之偏颇。
  
  从中国葡萄酒的消费国情出发,国产葡萄酒放弃年份这个华而不实的“姓氏”,从自身出发,客观评估酒质等级,也是更顺理成章的结果。毕竟中国的大众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一瓶瓶标榜为1992年的葡萄酒,而是更多适合在餐桌上放心饮用的优质葡萄酒。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