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奶粉

“三鹿事件”是民族奶粉企业的危机,也是契机

2008-11-14 中国食品投资网
 

  由“三鹿”引发的婴幼儿奶粉危机,波及到许多知名的国产品牌,但由此不适当地否定整个民族奶粉业,则是矫枉过正,且有害无益。

 

  916日,国家质检部门抽查了一百多家婴幼儿乳粉配方企业,不合格的22家,未检出三聚氰胺的占87家。87家未检出三聚氰胺的企业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数量还是占相当比例。这样讲,不是为那些添加三聚氰胺的企业辩护,人命关天,添加三聚氰胺无异于道德自宫,如果许多曾经为我们熟知的涉案奶粉企业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消亡,都是咎由自取。

 

  此次卷入三聚氰胺事件的奶粉集中在中低价位,除了个别丧尽天良的企业,多数企业是被动参与,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多年的恶性低价竞争,添加三聚氰胺可以增加蛋白含量,大幅度降低成本。另外一个原因是产品标准缺失,没有规定检测三聚氰胺。而外来品牌主攻高端市场,所以逃脱了泥潭。同样,因为产品定位不同,民族奶粉中的高端产品,包括提供给奥运会的奶粉,也没有发现类似问题。

 

  鼓动消费者都去购买外来品牌,不是别有用心,就是不现实的。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消息,外来品牌美赞臣上周推出涨价15%的升级奶粉产品,而另一家目前也在评估,欲与近期上调价格。这两家外来品牌的动作,多少有点趁火打劫的味道。无论哪个国家,孩子都是父母的未来。在美国,针对低收入家庭,有一项叫做WIC的特别补助。符合条件的家庭都可以申请,用于为孩子购买奶粉等。而在以福利著称的加拿大,18岁以下的孩子每月都可以领取政府的一项补助,名字直接就叫牛奶金。但在制度不同的中国,要消费者都去购买价格昂贵的高端奶粉,超出了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寄希望于能够提供中低端产品的民族乳业的凤凰涅磐,是现实和理性的选择。

 

  至于外来品牌的食品质量一定就好,是外来品牌长期在中国公关和塑造形象的效果,并非真实的状态。欧美国家食品监管部门的网站上,几乎都可以找到长长的不合格名单,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牌赫然在列。就在两三周前,某发达国家一著名品牌的食品企业生产的肉制品,还因为细菌超标,导致了十多人死亡,当地政府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力度,远不及国内。而大品牌一般都是西方媒体的重要广告客户,所以西方媒体对于由本地企业引起的此类事件的炒作的程度不及国内,所以食品危机不为人熟知。多数西方媒体的报道形式都是媒体提供平台,由企业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自行直接发布处理措施。

 

  联系到出事后国内的处理方式,好的方面需要肯定,但有一个重要的方式看起来被忽视了。国家惩处违规企业以及媒体和公众声讨当事人的同时,对于受害家庭的赔偿没有统一的标准。牛根生承诺蒙牛负责五年,是目前见到的最高标准,明显优于伊利。是伊利的客户就该倒霉,拿较少的赔偿吗?还有老牛的内部讲话并没有法律效力。按照目前的处理,可以让三鹿关闭,可以把田文华抓了,可以让地方或主管领导下台,但真正的关系人---受害家庭最终得到的是什么?有律师起哄,到处发文让李长江辞职,即使李长江辞职了,会怎样?不会怎么样!律师要真正替消费者伸冤,而不是作秀,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联系受害家庭,按生产商和受害程度,进行集体诉讼赔偿。自称三鹿董事长田文华子女的吴晴,在自己的博客里声称母亲在看守所里安排自己出国,远走瑞士,除了田文华活动能量大,关键是有钱。目前的惩处方式,在现在大的社会环境下,效力要打折扣。要几天之内改变大环境,是说梦话。不想打折扣,当前能做的,就是要让害群之马赔到倾家荡产。

 

  三聚氰胺事件对于民族奶粉企业是个重新洗牌的机会,是危机,也是契机,让我们期待民族奶粉行业阵痛后的集体觉醒和崛起!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