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粮食

201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

2015-08-24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22日在北京表示,尽管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不能掉以轻心,粮食大县在全国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做强、做大粮食大县。

  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粮食安全与八百产粮大县城乡统筹发展高端论坛”22日在北京举行。60余位农业及相关领专家就中国粮食安全、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陈晓华出席论坛并发言。

  “库存满了,进口多了,供应能力增加了,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需求的刚性增长,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不能掉以轻心。”陈晓华在发言中强调。

  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同比增长0.9%,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同时,2014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14万吨,比上一年同期增加33.3%。

  “虽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粮食产量和需求量发生了改变。”陈晓华指出,中国粮食生产竞争能力和价格水平与国外农业强国还存在很多差距。

  陈晓华认为,粮食大县在全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在国家的支持下,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做好功能区的定位。同时,做强、做大粮食大县既要加强政策的支持、推动城乡统筹,又要转型升级、提高现代化的水平。

  针对粮食大县的转型升级问题,陈晓华强调需要从提升产能、优化结构、规模经营、绿色生产、政策扶持五方面入手。

  “未来不可能再以追求连年的粮食产量增长作为目标,必须统筹数量、质量和效益。”他强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今后的发展战略。

  “粮食大县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水利设施建好,同时提高物资装备水平,以此增强生产能力。”

  此外,陈晓华建议,粮食大县要实现粮食规模化生产,并优化产业结构,让农产品加工在地区形成产业。另一方面,过去粗放的经营方式也应当改变,实现节肥、节药的绿色生产,而非过去的“大水、肥水漫灌”。

  从政策扶持角度,陈晓华强调,投资和补贴应当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此外,采取什么样的价格机制,既确保农民基本收益和种粮积极性,又使价格能够按照市场的机制发挥作用,值得认真研究。

  “价格形成机制是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安全的重大问题,其影响远远比一项工程和一项技术来得深刻。”陈晓华表示。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