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农产品 互联网+农业

多地上演农产品滞销 “互联网+农业”有望缓解

2015-07-13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互联网+农业”有望缓解农产品滞销难题滞销油桃网上卖如何?

  陕西的油桃、安徽的西瓜、广东的火龙果……近期,农产品滞销事件频发,凸显当前农产品销售的困局。而随着“互联网+农业”政策的实施,滞销有望缓解。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一亩田集团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认为,互联网给传统农业既能带来高效率的市场空间,又能重新调整市场资源的分配,还能创造生长新的农业市场资源,让整个行业更敏捷、更高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农业”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望实现农产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多地上演农产品滞销

  今年入夏以来,随着水果大量上市,我国部分地区的西瓜、荔枝、杏、油桃等水果先后发生了严重滞销。今年6月,陕西省周至县竹峪镇油桃出现滞销,果农们无奈之下将部分损伤的油桃倒进村头的河道里。

  《华夏时报》记者从当地农民处了解到,油桃的价格低至一斤两三毛钱,但在北京的销售价格却仍在2元-3元/斤,从产地到消费者手里后价格翻了十几倍。

  周至县农民姚至军告诉记者,油桃的销售渠道一般是小贩上门收购,今年价格只有往年的1/3,但仍鲜有小贩上门收购,无奈只能倒掉油桃。

  农产品传统销售模式有个长长的链条:小贩从农民手里收购,然后到当地的批发市场,如果外销还存在多级批发,另外中间还有库存商、物流商、分销商,最终由零售商环节完成,这个长链条中每个环节都会加价。

  以油桃为例,根据测算,从周至到北京普通货车的价格为400元/吨,如果以0.35元上车的油桃运到新发地下车价格就在每斤0.6元左右,加上行情不好新发地两天的场地费计算油桃价格已经在0.8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批发商的成本,而大型批发市场向小型批发市场发货最后才会到达终端商贩,交易过程倒手多次,层层加价在所难免。

  陕西油桃出现滞销后,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一亩田介入,依托平台上海量的刚性买家,让滞销局面好转。数据显示,其中多位采购商以万斤级的规模大量采购,6月份累计促成油桃交易达350万元。

  一亩田陕西驻地专员陈松波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往年农民卖桃要么是小贩来收,要么是农户开着小三轮到市场卖,通过电商发布后,有来自山西、甘肃等地的采购者,直接与农民进行撮合成交。“因为这些采购者直接将油桃运到外地,而不是在陕西市场,所以大大减缓了销售压力。”他说。

  农产品滞销之结

  不过让陈松波感到有些纠结的是,当地现在滞销的不仅是油桃,还有水蜜桃、西瓜等。事实上,今年以来,广东的火龙果、安徽的西瓜等也均出现滞销。

  为了破解农民遇到的“滞销之急”,传统的解决渠道往往是舆论呼吁,地方政府则多是以紧急联系客商、发文疏通流通渠道等应急措施解燃眉之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市长街头推销、挂牌成立“西瓜办”等“奇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认为,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且周期较短,当一种果蔬价格快速上涨时,小而散的农户就会扩大种植规模、追逐高价,种植产品趋同,加之信息闭塞,市场行情误判,这就为产品滞销和价格下跌种下隐患。

  如果是在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达国家,农产品滞销现象发生频率较小,但国内通常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模式,进入流通领域后,则要面对大市场,使农产品容易走进“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圈。

  高海燕认为,这些滞销事件不是生产过剩而是信息短缺。比如去年卖的好今年农民加大种植,但是传统的渠道消化不良,在产量扩大时并没有扩大市场渠道,传统的路径依赖消化能力有限。“去年是卖给谁,今年也卖给谁,而互联网则可以实现海量无边际的对称,扩大原有销售半径。”

  有望倒逼向消费转型

  不过,由于农村青年大量外流,农村留守老人在网络使用方面仍存在难题。陈松波也提道,由于当地农村使用互联网的农民不多,更多需要工作人员来完成。

  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发布,搭建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成为一种趋势。政策层面开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设。财政部、商务部近期公布了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200个示范县名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20亿专项资金进行对口扶持。不过,这些资金不得用于网络平台的建设,也给了电商巨头越来越多的空间。

  除了一亩田这样的新型电商,像阿里巴巴等早已布局农产品电商。日前,河南省商务厅与阿里巴巴共同启动河南“互联网+农村”电商应用项目,此举旨在让全省农村企业、农民使用电商,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利军表示,河南省近年农副产品季节性滞销问题时有发生,农村淘宝提供的“代销”服务将有效解决河南农民的“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以来,一亩田已成功解决了60多起农产品滞销。“一亩田其实没有什么独特的技巧,就是发动电商平台的买家资源,消化‘滞销产品’。”高海燕说,传统的滞销产品,面对的几个、几十个买家,电商化的平台提供的是几千个、几万个买家,市场能力立见高下。“电商通过集中交易,来集中服务,形成交易规模和服务规模,然后再通过规模效应来倒逼农产品的分级、倒逼物流标准、倒逼生产方式的改变。”

  李国祥认为,通过互联网农产品的交易费会大大降低,现在各大电商都在做农村电商,增长速度很快,说明挖掘空间很大。农产品销售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的消费者与生产者不能有效地凝结起来,电商可有效解决。”

  对于国务院“互联网+”提出的“以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高海燕认为,像一亩田的电商产品“神农图”,能够把所有经过一亩田平台交易的产地、产品和用户数据化,用户和生产者能清晰地看到品类、品种、价格的市场规模、市场半径、市场发展走向,市场各方都可以基于这个数据来做出自己的生产决策和市场的选择,而不再是过去的“跟着感觉走”。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