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 丹麦 乳品

外资乳业中国全产业链运作步入深水区

2012-12-04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日前,由中国及丹麦两国政府共同组建的“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在北京举行授牌仪式,标志着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蒙牛与爱氏晨曦全方位全产业链的合作。”

  日前,由中国及丹麦两国政府共同组建的“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在北京举行授牌仪式,标志着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蒙牛与爱氏晨曦全方位全产业链的合作。”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宋亮称,爱氏晨曦投资22亿元入股蒙牛,与目前的行业其他企业与外资的合作模式有很大不同,是外资乳业中国全产业化的一个最大试点。

  过去十年,是业内公认的中国乳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然而在这种高增长的背后,虽然中国乳企在设备、加工、管理理念等方面已经和国际水平基本接近,但在基础的奶源建设方面仍然薄弱。

  据了解,中丹乳品技术中心首个牧场与奶源项目投入1900万,借鉴丹麦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中国建立示范牧场。蒙牛集团旗下的富源牧业公司将作为试点,引进丹麦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和监测体系,包括风险识别和控制、牛奶收集管理和接收检验、牛奶安置模式、牛奶质量体系、奶牛健康和疾病防控、分析、监管等项目,建立一套现代化牧场体系。

  据悉,中粮、蒙牛与丹麦爱氏晨曦(A rlaF oods)将共同承担中心项目的实施工作。中心5年内投入总额为2 .2亿元人民币,用于硬件投入、项目研发、专家聘请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目前经济不景而且市场早就已经饱和,而中国的食品尤其是乳制品需求近几年一直快速增长,对像爱氏晨曦这样的国外乳制品巨头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甚至成为其增长的支柱。

  然而,“蒙牛-爱氏晨曦”这种模式对于其他企业来讲未必可以复制,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比较各个本土乳企与外资的合作模式,有些国外的乳业巨头,像雀巢、达能,本身产品与国内企业存在竞争关系,不太可能长久合作。譬如之前光明与达能合作,本身两家都是非常强势的企业,而且产品线存在很多重叠,在利益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最终合作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另一方面,像新西兰的恒天然这种企业,本身是上游厂商,按理来说,应该不难与主要做下游产品的中国乳企实现一种稳固的合作关系。但关键在于,恒天然也还是只参与了生产链的其中少数环节,而并没有把对方的全产业链打通,这样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只是充当一个供货商,他充其量也只能够对自己能控制的那几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但是其他环节就无能为力。”该分析人士还指出,有些国内的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或企业文化的问题,只愿意与外资在生产链的具体某个环节上形成合作关系,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本土企业去国外收购奶源,所以中外乳企在全产业链上的合作,目前别的本土乳企,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