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食品 安全问题 监管 碎片化

监管碎片化成食品安全共性难题

2012-11-20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面对形势依然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如何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转变政府监管职能,通过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

  面对形势依然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如何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转变政府监管职能,通过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日前,有关政府人员以及专家分析表示:由于政府分段式管理和管理中存在“真空”,所以从世界范围来看,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监管的碎片化,这是公共事务管理当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但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治理?中国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吕琳认为,政府在监管方面呈现的碎片化,导致食品问题频发不止。

  对此,她指出,政府不但要尽其责,更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转变职能。政府要改革监管模式,参照西方国家将分段式管理为主转化为品种监管为主,将食品分类,实行不同种类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管理,实现无缝对接。同时,重视市场手段来完善监管模式,变惩处式监管为服务型监管。

  另据统计,2011年全国司法机关共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5200余起,抓获7000余人,286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缓。但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在民事司法救济途径上几乎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案件。

  农工党湖北省委会副主委杨少杰认为,面对制假、售假的食品企业,或者购买到不合格的食品,消费者有权在未启用刑事处罚程序前自主启动民事司法救济程序。但无论是三聚氰氨事件还是别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的民事诉讼要么没有体现,要么频频地受阻。

  他建议,对于食品安全事件不能盲目地依赖行政和刑罚手段去解决,并且善后小组也不可能包揽一切。比如像食用有害食品的损害赔偿,出现的情况千差万别,用单一的标准决定赔偿就不符合基本事实,但这类问题正是民事司法救济程序所擅长的,它可以公平、公正地处理食品安全案件,通过原被告之间对举证、质证、辩论和陈述,最终由法官作出一个可以期待的判决。而且,通过司法判决所产生的法律效力,比行政确定的赔偿更有参照性、更贴合实际。因此,现实中大量不涉及刑事犯罪的食品安全事件,无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都可以让消费者选择民事诉讼达到自我权利救济。这样一来,政府可以不需要动用行政力量和大量的行政成本来进行处罚,就足以让生产不安全食品的企业得到应有的民事惩处,甚至巨额的经济赔偿可以直接导致其破产倒闭。

  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党委书记李丹平则指出,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好法律义务。他指出,企业需要承担三个方面的社会责任:一是提供安全食品的责任,二是如实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责任,三是遵循良好操作规范,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同时,企业要切实履行好九个方面的法律义务: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凡是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二是执行索票索证制度、确保合法;三是执行不安全食品的召回制度;四是不安全食品停止经营制度;五是积极建立良好的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的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六是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经营;七是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八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九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