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美国 通用 中国 酸奶

国产液态奶亟待提升品质

2012-09-13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有消息称,世界第六大食品公司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未来将在中国推出酸奶品牌,并着力将新的酸奶品种引入中国饮食结构。其首席财务官唐·穆里根曾表示,公司酸奶类产品布局新兴市场的第一站就是中国。

  有消息称,世界第六大食品公司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未来将在中国推出酸奶品牌,并着力将新的酸奶品种引入中国饮食结构。其首席财务官唐·穆里根曾表示,公司酸奶类产品布局新兴市场的第一站就是中国。目前,该企业在华主要品牌包括哈根达斯、贝蒂妙厨、果然多、绿巨人、湾仔码头以及多个谷物早餐品牌。

  而在此之前,作为世界排名第六的乳品企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除了加大在中国养殖奶牛的投资外,也表示计划在华生产液态奶制品。

  事实上,近10年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开始转变,对安全、健康、高品质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国产品牌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自2006年伊利、蒙牛分别推出金典牛奶和特仑苏牛奶后,国内中高端液态奶市场蛋糕不断扩大,功能性酸奶、含乳饮料、高品质白奶等产品年均销售额同比增长速度达两位数,国产品牌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企业获得了高端产品带来的丰厚利润。而这一切也极大地唤起了外资投资中国液态奶市场的欲望。

  然而,国产品牌高端液态奶的盛销恐难以持续。近几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对乳品市场的侵蚀,已从奶粉快速转向液态奶。今年中国三大龙头乳企均被曝出安全问题,作为国产品牌的主阵地,液态奶在华东、华南地区占有的市场份额开始流失。

  蒙牛近日发布的2012年中报显示,上半年收入183.6亿元,同比下降1.2%;盈利6.447亿元,同比大降18.4%。从2011年年底的“黄曲毒霉素”到今年连续不断的安全事件,让主营液态奶的蒙牛品尝到市场份额下滑带来的苦果。而此次义乌地区液态奶改期事件,很可能是部分人因市场份额急剧萎缩,处于业绩提升压力之下的冒险行为。

  与蒙牛相比,近两年光明也不断遭受安全问题侵扰,消费信誉下滑,加上新入竞争对手的增加,企业在华东地区的传统优势受到极大挑战。

  与此同时,外资“机会主义”势力抬头,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凭借其所谓的“高品质”蜂拥而至,让华东、华南地区液态奶市场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2011年4月,日本明治公司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标志着外资正式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而近几年,德国欧德堡、德亚,美国纯美,新西兰安佳、田园,法国金章、兰特等品牌陆续登陆中国市场,开始在一二线城市的部分超市以及网络店铺布局。

  笔者曾提到,与婴幼儿奶粉相比,外资进入中国液态奶市场有两个最主要的障碍,一个是成熟的销售渠道,另一个则是当地奶源。

  目前,外资新进入产品多以淘宝等电商、专(兼)营进口食品超市及专业食品店为主。实际上,随着网络购物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大批进口食品超市和专业食品店的出现,外资在华液态奶销售渠道障碍进一步被弱化。

  至于奶源问题,近两年,一方面,企业自建牧场步伐加快,特别是具有外资背景的恒天然、朝日,均在华投资建设奶源,并都有继续扩大投资规模的意向,雀巢等企业更是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增强对奶源的控制;另一方面,专业化的牧场企业或者家庭牧场发展迅速,这都让在华外资有机会获得稳定、优质的奶源。

  在此背景下,外资大举进入已不可避免。同时,与乳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企业仍在加工、包装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再加上国内企业目前还处于食品安全危机的风口浪尖,使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得到不断放大。

  从长期来看,中国高品质液态奶未来消费前景非常可观。对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国产品牌来说,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也来自于未来中高端液态奶市场中的外资品牌。对企业而言,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杜绝恶性价格战以及国产品牌奶企的相互“诋毁”,打好“安全、品质”基础,在确保产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品质,彻底消除消费者对国产液态奶质量安全的顾虑,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