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有机食品

【中国企业报】有机食品谁做的外衣?

2012-03-13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超市,贴有一张绿色有机认证标识的食品虽然价格是普通食品的好几倍,但这种代表健康卫生的“有机食品”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推崇。

  在超市,贴有一张绿色有机认证标识的食品虽然价格是普通食品的好几倍,但这种代表健康卫生的“有机食品”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推崇。

  随着“假有机”也不断被曝光披露,有机食品陷入信任危机。而危机背后的推手是混乱的有机食品认证市场。

  只要交钱,啥食品都“有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有机市场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市场远没有预想中的风光。再加上有机食品行业存在的认证混乱、标签不一致等问题,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发展。

  价格不菲

  所谓有机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通俗讲就是在自然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用农药,使用有机肥。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北京海淀区一家超市看到,蔬菜、鸡蛋、肉等专柜均有贴着“中国有机产品”标识的商品在售,一小袋黄瓜20元,一斤卷心菜12元,一斤大米卖45元……

  一位正在整理菜品的售货员向记者介绍说,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购买有机食品的消费者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老百姓对有机食品关注度逐渐增加。

  这家超市一位经理则向记者表示,虽然挑选有机食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但由于有机食品价格确实太高,至少比普通食品高出好几倍。“买有机食品的顾客人数不能和买普通食品的人数相比,但我相信,随着有机食品的愈发普及,将来有机食品会走进万千普通百姓家庭。”

  尚普咨询食品行业分析师认为,近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成为老百姓日常议论的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加强,对食品质量要求更高,有机食品开始逐步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加速了有机食品购买人群的扩容,由原来的白领逐渐扩大至老人、孕妇、年轻的父母等。

  据梁铭宣介绍,2007—2009年,中国有机食品销售市场规模分别为61.70亿元、81.59亿元和106.50亿元,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截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有机食品销售市场规模为63.47%,同比增长22.64%。

  资料显示,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而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技术,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二、生产转型方面,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其他食品(包括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三、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而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真假难辨

  市场上,从“有机蔬菜”到“有机大米”,形形色色的有机食品标识,让人眼花缭乱。

  实际上,据业内人士反映,目前市场上“有机食品”有随意标注“有机”、花钱购买认证,甚至还有张贴假冒认证等不正常现象,一些只是披着“有机”外衣的普通食品。

  上海食品研究所总工程师马志英表示,现在市场上真正做到有机的食品为数不多。打出“有机食品”的产品是否真能达到有机产品标准,还是要打个问号。

  马志英还认为,真正的有机产品生产成本会很高,价格高理所当然。但从营养角度讲,有机食品的营养价值不一定比常规食品高。

  据记者了解,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标注认证机构的标识或机构名称,且有机食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仅为一年,但市场上的有机食品很少会主动标出认证证书的有效期。

  专家介绍,有机食品的认证要经过申请、材料审核、现场检查、检查报告、综合评审、颁证评审等多个阶段。但实际上,对一些认证机构来说,企业只要花两三万元就能拿下有机食品认证。有些认证机构甚至主动找企业来买有机认证。

  事实上,有的企业收购普通食品后,经过简单加工包装后,干脆直接贴上假冒有机认证标志。

  有机产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也是有机产品发展的一道门槛。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企业不规范用标、违规用标的现象十分突出,已对有机产品整体形象产生损害。

  另外,销售环节的监管也存在空白地带。

  按照有关规定,在销售环节,应在柜台或货架上公示“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一位从事绿色认证的农业专家介绍,有机食品进入市场后,工商、农委、质检等多个部门都有监管职责。对此,工商部门表示,他们没有检查其是否为有机食品的义务。农业部门表示,他们对有机食品监管有越俎代庖之嫌。

  这名专家表示,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等已对有机产品整体形象产生损害。

  长期从事有机食品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文良认为,政府对认证机构监管很重要,政府应建立诚信监管体系,公布不诚信企业的名单,加大处罚力度。此外,政府也应加强有机食品概念的普及和宣传,增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各配套环节建设仍不完善,工商、农委、质检等多头管理的全程监管体制仍然存在交叉或空当,并且认证工作中大多数有机食品生产企业重认证轻贯标,且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后期监督力度不够,监管未完全到位。这些都造成了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市场的混乱。”梁铭宣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梁铭宣表示,“要推动有机食品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体制,并对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均实行无缝监管,加大力度处罚市场上违规行为。”

  新规实施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第四大有机食品的消费主体。

  面对有机食品的庞大市场和潜在增长,各大企业纷纷介入这个行业,意欲抢食有机食品市场“蛋糕”。

  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有机、绿色食品市场正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已形成80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据预测2015年中国有机农产品消费将达到248亿—594亿元的市场规模,因而有机食品将以年均15%甚至更多的速度增长。

  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规范。

  针对认证机构存在的问题,国家认监委负责人表示,认监委对有机产品认证始终坚持“严格标准、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查处”的原则,一旦发现严重违规的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将坚决撤销其从业资质。

  据了解,2011年国家认监委对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检查获证企业1610家,发现违规行为69起,处罚、立案12起。

  自2012年3月1日起,我国实施有机产品认证新规则。要求所有已经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重新审核认证,并逐一发放有机新标志。消费者凭新标志上唯一编码,可在国家认监委网站查询其身份信息,有机产品将携带唯一编号来让消费者更容易识别。我国有机食品不敢放心吃的现象和市场的混乱状况有望得到改观。

  “政府要在政策、技术、资金方面大力扶持有机食品企业,企业要抓住目前的大好机遇,努力解决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难题,科学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中国有机食品产业大有希望。”梁铭宣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