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食用油
【证券日报】中国食用油产业遭遇生死保卫战对外依存度超60%
2011-11-07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一边是因利润单薄而长期挣扎在生存边缘的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在走与留的岔路口进退维谷;一边是大量的进口大豆以价格低廉和出油率高的优势席卷而来,这看似完全相悖的一幕,却成了眼下中国大豆压榨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编者按日前,有报道称黑龙江省8成以上油脂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原因是缺乏原料大豆。东北会缺大豆?对于国人而言,东北是盛产大豆的地方,东北大豆更是闻名遐迩。但是,不管你信不信,缺豆的现实就摆在那里。而且,不仅是东北缺豆,整个中国都缺豆。中国已经从大豆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变为第一进口大国。无豆自然无油,产业链下游的食用油已经严重依赖进口,依存度超过60%以上。超市里大量人们司空见惯的食用油品牌,其实都来自于国外。在A股市场上,专注于食物油的上市公司只有可怜的2家,1家是三季报每股亏损0.32元的东凌粮油。中国食用油产业其实已经退无可退。
中国大豆进口量6年增逾90%最大需求国却无定价权
1995年至今,我国国产大豆市场不断被蚕食,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在定价权上声音越来越微弱
本报记者桂小笋
一边是因利润单薄而长期挣扎在生存边缘的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在走与留的岔路口进退维谷;一边是大量的进口大豆以价格低廉和出油率高的优势席卷而来,这看似完全相悖的一幕,却成了眼下中国大豆压榨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据媒体报道,由于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不断缩减,黑龙江油脂企业因豆荒而停工的现象开始抬头:只有少量企业在收购大豆,8成以上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为寻找原料,不少企业选择到沿海建厂,以进口大豆作为压榨原料进行生产。《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统计,6年的时间里,大豆进口数量涨幅超过90%。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分析人士介绍,从全球市场来看,由于需求市场相对稳定,因此大豆的进口数额不断增长使得对其的依赖度不断增加,致使我国作为最大的大豆需求国,却对大豆定价权的影响几可忽略不计。而由于在食用油产业中,大豆作为主要油脂品种,起到的一个标本性的作用,其它油脂品种也会随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状况,最终将使行业陷入种植及产量不断萎缩、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话语权越来越微弱的恶性循环之中。
进口大豆占据7成市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情况可以得知,近年来,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呈下滑之势,而作为大豆的主产省,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也未能幸免。非但如此,辽宁、吉林等省区的大豆种植面积也都有所下滑,而由于种植面积的减少,大量油脂加工企业陷入无“豆”下锅的窘境。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油厂的利润长期偏低,不愿意出太高的价格进行收购,而另一方面,虽说今年的大豆价格有所上调,但属于物价整体水平上涨使然,种植的成本在水涨船高,使农户的预期也因此上升,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局面。”东方艾格分析师陈丽娜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大豆就成了大豆主产区油脂企业不得不考虑的原料来源。“从我们观察的情况来看,进口大豆大概要占据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三,而且还有进一步蚕食市场的倾向。需求是会越来越多的,而国产的份额却难以随之增加。”陈丽娜说,从价格及出油率来看,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而从产业布局来看,由于油脂行业主要以豆油为主,导致其它油脂品种受其影响情况严重。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近年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豆的进口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随着它的滚动,越来越多的国产大豆被挤出市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5年1-9月,大豆进口数量为1953万吨;而至2011年同期,大豆进口数量则涨至3771万吨。6年的时间里,涨幅超过90%。在这6年间,虽然大豆进口数量及金额略有波动,但总体大幅上涨的趋势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进口数量增长6.3%而金额则下降3.7%;2007年,进口数量增长了9.2%,而金额则增加了53.2%;2008年,进口数量增长了21.5%,而金额则增加了90.1%;2009年,进口数量增长13.7%,而金额减少13.9%;2010年全年,进口数量及金额分别较上年增加了28.8%和33.5%;2011年1-9月,大豆进口数量虽较上年同期减少6.1%,但金额却增加了22.7%。
国际四大粮商掌控话语权
和这些情况相对应的是,国内行业的布局也随着大豆进口数额的增长而悄然改变。
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显示的数据得知,自2001年正式加入WTO以来,随着大豆市场的开放,国际四大粮商开始大肆布局中国大豆产业。到2004年,在大豆进口量不断攀升的同时,本土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开始被大量兼并收购。
事实上,随着大豆进口数额不断增长,产业发生改变的同时,国产大豆的定价权也随之被不断稀释。从1995年至今,我国国产大豆市场不断被蚕食,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在定价权上声音越来越微弱。
“2008-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连续三年大幅增加,国内大豆库存不断提高,自今年2月份以来沿海地区油厂压榨大豆一直呈现亏损的局面,厂商进口大豆积极性明显降低,大豆进口量在持续6年增加后再次出现下降,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偏重进口的现象,而今年我国出台食用油"限价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油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在生产经营中出现利润率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况。”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
“如果东北油厂高价收购大豆,油脂和豆粕的利润将无法保障。”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胡挺对《证券日报》介绍,从全球市场来看,第四季度供应充足,而回到国内来看,到港大豆数额将会维持高位水平。不过考虑到气候等因素,“今年南美大豆产量或将达不到去年的水平,长期来看供需偏紧。”
胡挺介绍,与此相对应的是,国产大豆较往年一直呈下降趋势,“种植收益不好,大豆确实不赚钱,农户有不少转种玉米。而在国内,除了东北,其它省份都会用进口大豆。”如果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价格差继续拉大,国内是否可以借鉴其它国家反倾销的模式加大对本土产品的保护?胡挺认为可能性不高:“中国是最大的需求国,如果增加关税,油厂的日子会更难过。农产品主要看供应,需求是相对稳定的。”
多因素拉低油企竞争力
除此之外,长期的低利润也使得国内油脂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此前公开表示,中国当前的食用油价格不高,油脂企业利润少,并呼吁适当调升油脂出厂价格,而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对《证券日报》介绍,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等,也都成为其利润被压榨的原因。
此外,周思然还认为,从行业的情况来看,由于近几年发展较快,行业门槛低导致行业迅速扩张,形成国内油脂压榨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挤压了行业利润,加上我国油脂油料市场对原料的进口依存度较高,使其所面临的风险也较高。国内油脂加工行业呈现集团化趋势,大型企业通过兼并的方式完成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全国前10位的压榨集团集合了全国约70%的压榨工厂。
不过,从食用油产品的特性来看,根据原料可以分为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葵花籽油等,其中橄榄油、玉米胚芽油等属于高端产品,“而市场上食用油中端产品占主要份额。”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介绍,但是,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胡挺同时向《证券日报》介绍,由于在油脂行业中大豆占据主要份额,“其它油脂的情况也是跟着大豆走的,橄榄油基本上是进口的,或者是贴签生产,玉米油主要是山东一带,但受原材料的限制,市场份额都有限。”
玉米油市场烽烟渐起西王食品新任80后董事长赴京督战
公司总经理王红雨表示,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是因为对公司长期发展前景看好
作为A股第一家玉米油生产企业,西王食品的注册地点、办公地点和生产基地都在山东省邹平县西王工业园。不过,这个从山东淄博火车站下车后还要坐几个小时汽车才能到的地方,已然不是西王食品的神经中枢了。西王食品的神经中枢坐落在北京的CBD商圈,这里是刚刚新建的西王食品营销中心,而西王食品刚刚走马上任的80后董事长王棣将常年“驻扎”于此。
半个月前的10月20日,王棣顺利的从父亲王勇那里接过了西王食品董事长的权杖。半年多前的2月23日,西王食品母公司西王集团重组金德发展成功,以9亿元的代价成功登陆A股并将金德发展更名为西王食品。自此,西王集团旗下拥有了两家上市公司,一个是A股的西王食品,一个是H股的西王糖业。
市场快速增长不甘长期贴牌
10月20日,与西王食品更换新董事长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长67.97%。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9271万元,同比增长48.23%。基本每股收益0.74元。而三季度单季公司实现净利润4010万元,每股收益0.32元。
在西王食品这份成长性不错的财报背后,则是中国玉米油行业的整体崛起。西王食品总经理王红雨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显著提高,高端食用油消费人群已经形成,玉米油市场潜力巨大。2009年以来,玉米油行业增速超过30%,未来几年,玉米油至少有30%以上的增长。”
不甘于长期为市场上知名品牌贴牌代工的西王食品,近年来逐步推出自有品牌的小包装玉米油,对此,王红雨表示:“可以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品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被更多的消费者认知了。但品牌的塑造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建设过程,我们将来会更加注重通过加强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口碑来传播品牌,而不仅仅是依赖广告。同时,西王食品还着眼于品牌竞争力的构建,利用集团资源优势,从定位、渠道建设以及品牌营销等多个角度出发,致力于成为中国玉米油第一品牌。”
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增仓
西王食品三季报显示,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增仓35.9万股成为第一大流通股东。对此,王红雨透露,“我们与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一直保持着联系,此次社保一零七组合加仓,是基于对西王食品未来发展以及股市的信心,未来,我们双方还会有更多的合作。社保基金一向奉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的投资理念,这次成为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应该是对公司未来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对国有油脂民族品脾的看好。”
坐拥玉米主产地原料无忧
与其它食用油原料需要大量进口不同,西王食品过着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日子。
西王食品总经理王红雨介绍说:“众所周知,玉米油生产受制于原料的供应。而西王食品坐落于国家玉米第二大主产区山东黄河流域,此区域四季分明、土壤肥沃,造就了这里的玉米营养丰富,籽粒饱满,为我们提供了高品质、纯天然、无公害的原料来源,为我们生产玉米胚芽油提供了充足的玉米胚芽原料,这也正是我们能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玉米胚芽油生产基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未来,我们会寻找更多优良玉米的供应源,在东北、华南等区域建造生产基地,完善全国的布局,降低运输成本。”
新少帅坐镇北京招兵买马
作为西王食品的少帅,刚刚上任的董事长王棣还不满30岁。对于部分投资者的质疑,王棣对《证券日报》表示:“我在西王食品的工作最先是从一线工人做起,在接任董事长之前,已经在集团里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了很长时间,对企业、市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和磨砺,逐渐意识到责任。此次接任董事长职务,也是希望通过现代化管理,带领西王食品更好的向前发展,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目前公司的人员结构和发展基础都已经很稳定,通过过去两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因此我上任后公司发展的大思路不会变,反而在实施过程中会更加明确、更加坚定,并且要更快地落实下去。
据悉,王棣坐镇的北京营销中心正在大规模的招兵买马。王棣表示,“对于西王食品来说,能够坚定不移的专注于玉米油并不容易。目前消费者对玉米油营养价值的认知还比较少,我们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用在市场的培育和教育中,以促进玉米油品类的消费,增加在食用油中的消费比重,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西王食品将继续以专业生产健康玉米油为发展方向,专注、专精于玉米油的研发、生产与营销,合力打造出金龙鱼、中粮多元化发展和鲁花、西王专一品类发展的中国食用油行业"两大模式、四大品牌"的新格局”,西王食品总经理王红雨表示。
价格倒挂反推产品转型
东凌粮油四季度或扭亏
建立自有品牌,通过中小包装等形式投放至终端客户,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一步
对于食用油加工企业来说,今年注定是个要在荆棘中前行的年份。上半年,由于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价格调控政策,原本就利润单薄的食用油压榨企业顿时显得捉襟见肘起来,以豆油豆粕为主营业务的东凌粮油即是如此,根据公司三季报披露信息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72.18%,亏损约7068万元。
从整个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由于上游大豆原料供应等诸因素的影响,中游豆油制造企业因此而多方掣肘,为摆脱困境,油脂压榨企业各显其能,而东凌粮油则选择利用现有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来提升利润,多家券商研报显示,由于这些举措,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将被看好。
下半年止亏反转
东凌粮油今年的亏损主要出现在上半年,而第三季度随着豆粕价格不断不涨,三季度单季业绩实现扭亏,营收同比增长44.66%,天相投顾研报称,目前大豆加工利润在150-200元/吨,四季度随着饲料行业景气度的回升和油脂旺季的到来,豆粕价格有望继续走高,豆油行情保持温和增长,四季度业绩有望实现反转。
根据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243.13%,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238.57%,主要由于上半年受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价格调控政策影响,其次由于上半年饲养业对饲料需求减少影响,导致公司进口大豆加工后所得产成品之成本高于国内产成品市场价格,因此在2011年上半年出现亏损。
东凌粮油主营业务为大豆油脂加工,2011年上半年公司共加工大豆66.93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2.23%,销售豆粕55.55万吨、豆油11.60万吨,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5.08%、15.14%。
而这种状况在三季度则得以改善,三季报显示,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79万元,虽然较上年同期依旧大幅下滑,但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6.86%,公司解释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产品平均售价较上年同期提高以及新增海运服务所致。
从中游到终端逐步完善
基于对未来行业发展的预期,东凌粮油开始从大包装向中包装食用油转变,并尝试做小包装,以图占领终端消费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9月中旬,东凌粮油发布定增预案,拟以不低于19.53元/股的价格定增不超过3030万股,募资总额约5.9亿元,用于投向食用油主业,完善从加工到物流的整个产业链。
中信建投研报称,此次非公开增发,建设年产16万吨食用油包装项目,将形成年产中包装油7.5万吨、小包装油8.5万吨的生产能力。建立自有品牌,通过中、小包装等形式将产品投放至终端客户,是公司作为大型粮油企业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东陵粮油可出产豆油、棕榈油、调和油等多个品种。
公司必须继续扩大压榨产能,形成规模优势,利用自身大豆、棕榈油进口和压榨的技术、成本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大豆食用油市场尽可能多分一杯羹。
中国食用油危局:
绝非“豆你玩”不能“油他去”
贺骏
短短5年时间,中国的大豆产业就已经萎缩到很难再称其为产业,顺而,其下游的食用油产业也毫无意外的被鸠占鹊巢。
按照“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顺序,油排在第三位。但是相比于柴(石油)、米(粮食)而言,油(食用油)的问题离我们距离更近。这里,并不是说今天的食用油不够吃或者价格上涨了。对于这类全体国民刚性需求的东西,比供需问题更要重要的是谁在供?其下衍生出由谁生产?用什么生产?在急需的时候,不做出妥协让步,是否就可以供应等诸多问号。
目前,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已经大大萎缩,冲击中国大豆的是美国大豆,更准确一点说,是美国的转基因技术。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的确是“物美价廉”,其高产值、高出油率使得中国自产的大豆缺乏竞争力。尽管转基因这个东西争议颇大,但是在没有定论的情况下,再多的非议也难以阻挡美国大豆“高性价比”的攻势。
在美国大豆如此“经济”,中国大豆如此“不经济”的比赛中,中国大豆快速退出了赛场,也由此让出了市场。中国由5年前的大豆净出口国一举沦为最大进口国,市场需求的60%以上要依赖进口原料或直接进口食用原油。
国际粮商在输出产品的同时,自然也不会忘记输出资本。数据显示,国际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里参股或控股,占总股本的66%。目前,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被四大国际粮商“ABCD”所控制,即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这些国际大鳄的实力丝毫不逊于人们天天挂在嘴边的世界500强,但是他们从来都是拒绝上市。在这样隐秘的状况下,世人也很难更多的窥探到他们的触角。
如今,这些国际大鳄已经布局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下游品牌、渠道的绝对控制。从理论上说,这的确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但是,这样的结果却不是一个让人高兴的结果。正如中国另外的一个产业汽车产业一样,甚至于还远远不如汽车产业。
9月份发布的《农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达40%以上。在“力争”之下,自给率的目标才是40%,可见收复失地,谈何容易。
食用油行业的市场经济,在我们获得了经济的时候,却失去了市场、失去了定价权。而最后的结局,却很有可能有朝一日,经济变成了不经济,市场变成了“刑场”。
当人人都赞誉市场经济中有“看不见的手”时,殊不知,看不见手不等于没有手,甚至于,当手足够大的时候,看见了也不知道那是手。至于大手会如何“下手”,美国前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其实早已透露过天机:“粮食是一件武器,而使用它的方式就是把各个国家系在我们身上,那样他们就不会捣乱。”
这不是“豆你玩”,更不能“油他去”。
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粮食加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食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烟草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
肉类加工 饲料 白酒 保健酒 啤酒行业 饮用水 粮食加工 功能饮料 调味品 食品添加剂 食用油 中国水产 奶粉 茶叶市场 饮料市场 软饮料 果汁市场 焙烤食品 食品饮料行业 花卉市场 食用油 乳制品 调味品 中国烟草 食品 粮食加工 饮用水 茶叶市场 葡萄酒 保健酒
一周热点
- ·基金年末抱团摘帽概念 黑牛食品净...
- ·方便面的记忆:味蕾上的温情
- ·王老吉近日赢下“吉庆时分”广告...
- ·食药监:北京绿山九减肥茶菌落总...
- ·临近年关,泸州老窖头曲价格上涨
- ·啤酒企业三季报成绩差强人意 业内...
- ·上海公司推出怪兽饮料 美国怪兽饮...
- ·联想跨界做葡萄酒 摸索2年之后发...
- ·前三季度广东省共退货销毁387.2吨...
- ·进口红酒价格与品质双降
免费电子书
- ·李安民的“安泰集团神话”
- ·庞庆华:中国汽车零售业第一人
- ·杨澜:阳光女人与她的阳光传媒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石油大佬蔡天真
- ·陈义红:动向集团的闪电创富之路
- ·周国辉:怡亚通供应链的革新者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张新明:煤老大与金业集团
- ·“味千拉面女掌门”潘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