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可口可乐 百事 装瓶厂 成本

【南方都市报】可口可乐与百事在华收编装瓶厂以控成本

2011-08-02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在消费转向、成本控制的压力超过急速占领市场需求的今天,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所独创的装瓶厂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摇摇欲坠。

  在消费转向、成本控制的压力超过急速占领市场需求的今天,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所独创的装瓶厂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摇摇欲坠。上周,深深宝在公告称将再度减持之后,于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以1.44亿挂牌转让深圳百事可乐15%股权,减持之后,深深宝将仅存10%.这也是今年1月北京一轻出售北京百事可乐后,年内百事中国合资公司再次被出售。

  

由于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方面享有优先权,业界估计这部分股份将如此前一样,为百事的独资化进程再度贡献力量。事实上,即使从全球角度看,两乐独创并一再为人所称道的装瓶厂模式已显得摇摇欲坠。在成本压力下,品牌大幅收编装瓶厂似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深深宝三度抛售深圳百事

  深深宝转让公告显示,其持有深圳百事25%股份,后者去年主营业务收入15亿,亏损达6742万。去年12月,深深宝就曾出手百事可乐5 %股权,原股东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放弃优先购买权,最终以挂牌价4 8 0 0万受让,而2006年10 %的出让也是由百事方面接手。

  记者了解到,百事方面曾耗资7 6 6 3 .8 2万成功收回华闽集团(C h in a C ity L im -ited)持有的福州百事64 .1%股权,同期又用1650万美元全资收购四川百事。而北京百事2009年实现营收9亿,营业亏损却达3785 .17万,去年1-10月亏损更高达7 4 2 8 .6万,在年初挂牌转让之后,目前尚无确切信息放出,外界认为多半也将成为百事的囊中之物。

  东方艾格饮料分析师陈静向南都记者表示,除上海百事和四川百事外,百事在华大部分装瓶厂常年处于亏损状态。中投顾问食品研究员周思然称,多家合资厂亏损的主因是中方股东的利润主要来自装瓶厂的分红,而百事中国的利润则主要来自于浓缩液,对装瓶厂而言,浓缩液的成本占到整体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的频频提价更压缩了其利润空间。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就曾向南都记者表示,百事中国对各装瓶厂一直扮演着品牌拥有者、外方投资商、浓缩液供应商三位一体的角色,其绝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出售浓缩液,利润贡献达70%-80%,而装瓶厂利润率仅为10%-15%.

  新近公布的财报显示,百事可乐二季度营收增长1 4 %至168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至19亿美元,其中中国的零食与饮料业务均取得10%以上增长。而因为股权转让曝光出的亏损,则被业内认为恰导致百事顺势接盘,进而实现独资化。

  成本使装瓶厂体系遭遇重创

  事实上,去年可口可乐以150亿美元收购旗下最大装瓶厂及分销子公司Coca- Cola Enterprises Inc(CCE)北美业务及前年百事可乐以78亿美元收购旗下最大的两家装瓶厂的事件,已昭示着两乐一度成为全球合作范例的装瓶厂体系遭遇重创。

  周思然告诉记者,两乐初入海外市场之时因不熟悉本土情况,寄望通过合作方快速打开局面,而能被选作装瓶厂的本土厂家无疑可以赚得盆满钵溢 不仅在于利润,还在于对跨国公司实操经验的模仿与借鉴。“但在成本的压力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事可乐之所以愿意将对装瓶厂的收购价从60亿美元提价至78亿美元,便是预计未来每年可节约3亿美元成本。可口可乐之所以愿意承担C C E高达88.8亿美元的债务,也是寄望此举可助益实现首席执行官穆泰康2011年节约5亿美元成本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具体来看,两乐在华对装瓶厂的掌控度又存在细微差别。自1981年在北京设立第一个瓶装厂以来,可口可乐选择的合作方中粮、太古、嘉里均是业界大佬,嘉里退出之后,可口可乐则将这一业务给了可口可乐中国实业公司(CCCI),三大合作方均实力不俗。

  据业内人士透露,百事可乐的合作方则显得相对不那么强势,当初为了尽快成立合资罐装厂,其以各种形式寻求与中方合作,包括合资、合作、特许罐装等形式,其中既有外方控股的也有中方控股的,甚至还有外方没有股份的;在管理模式上,有中方负责经营管理的、外方派员管理的,有百事单方承包经营的、也有中外双方各委派一名总经理的,导致了百事与装瓶厂之间各有各的想法。因此在二者收编之时,可口可乐的难题将在必须面对势均力敌的谈判对象,百事可乐则不得不面对纷繁复杂的小厂所可能带来的各种迥异状况。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