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食品安全监管

【中国产经新闻】被动灭火还是主动预防:食品安全监管待成长

2011-06-02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炎炎夏日,总是期望会有凉风袭过。近期以来,一场打击食品安全的"风暴"就来袭了全国,从北京到广东,从浙江到宁夏。业界更为期盼的是,打击食品安全不要仅是一阵风,而是真正设为常态。

  炎炎夏日,总是期望会有凉风袭过。近期以来,一场打击食品安全的"风暴"就来袭了全国,从北京到广东,从浙江到宁夏。业界更为期盼的是,打击食品安全不要仅是一阵风,而是真正设为常态。

  苏丹红、注水肉、瘦肉精、毒豆芽、地沟油、三聚氰胺、皮革奶……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宛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收都收不住。

  食品安全陷危机,均与厂商一味逐利、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缺陷等因素直接相关。"由于违法所获得的利润远高于惩罚力度,导致不少食品企业心存侥幸。一旦恶性事件发生以后,也仅仅只是一些人受到惩罚,涉及的企业却相关无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业无序、标准失范和监管不力更是公认的深层次原因。目前,在我国15个部门共同管理着食品安全,却总是看不牢一头猪。长期以来,食品添加剂在国内一直被超量、超范围使用,而相关的标准却停留在10年前,远远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

  近日,欧盟认为BPA能在塑料(10475,-235.00,-2.19%)奶瓶加热时析出到食物和饮料中,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诱发性早熟甚至致癌。3月1日起,欧盟地区成员国全面禁止出售含双酚A塑料奶瓶,6月起禁止任何BPA塑料奶瓶进口到成员国。

  国内消费者很快就得到了这一消息,并自发地不去购买这些奶瓶,但相关部门仍未要求PC奶瓶下架。当时,浙江省质检局的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是:PC奶瓶既然能上架,那肯定是通过了质检标准。欧盟的新规不适用于国内,国内质检的新细则还未出台。

  类似这样的现象在国内并不少见。比如,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之后,检测部门才知道应该检测一下"蛋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有关方面才增加了"检测三聚氰胺"的标准。再如国外10多年前已经禁用的面粉增白剂,却在我国喋喋不休地争论了20年才被禁用。

  "我国食品行业呈现'小、散、乱'局面,各种家庭作坊、小摊贩等流动性强,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检测技术和检测水平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我国检测标准的不完善,进而忽略了一些主要指标。"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好比'消防员',事故发生后才会去'扑火'。"郑风田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是属于事后监管。"被动挨打"、"被动灭火",都体现出了中国监管体制标准的滞后以及我国监管人员并不具备预警性。

  虽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但总忙着事后处理,不如强化事前监管,变被动为主动,建立与时俱进、动态更新的长效监管制度,不给"问题食品"一丁点儿的生存空间。

  郑风田建议,我国应该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局,把目前分摊在各个部委的监管都合理归并到一个部门,避免"九龙治水"、互相推诿;同时,加大惩罚力度,对监管人员也要相应惩罚,以避免出现"懒政现象"。

  "从源头抓起,实行严格的监控措施,并着手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技术,完善食品检测标准,加强对产品的监测力度,防患于未然;实施问题食品的召回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虽然我国已经存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企业召回责任意识仍然较为薄弱。"梁铭宣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