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食品

食品忙于瘦身曲线涨价

2011-05-25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打着升级、换包装的旗号,实际上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近期,饮料、食品行业“整容”之风频吹,让不少消费者不禁质疑其变身的根本目的。

  打着升级、换包装的旗号,实际上却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近期,饮料、食品行业“整容”之风频吹,让不少消费者不禁质疑其变身的根本目的。
  
  饮料瘦身换新装意在变相涨价
  
  相关调查显示,生产饼干所使用的面粉“特一粉”目前的均价每吨接近3000元,大大高于去年;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生产啤酒用的大麦,价格从2200元/吨开始,上涨了已经近三成;食糖价格也已从去年同期的5270元/吨涨至现在的7346元/吨,涨幅达39%。此外,物流和人力成本的上升,也加大了食品企业的压力。


  
  成本上涨如此猛烈,可是消费者却没有看到超市中商品价格的上涨,难道商家都在自己贴钱补成本?
  
  事实上,面对成本的压力,不少饮料企业年初曾酝酿提价,但后来由于多种因素,部分大型饮品企业暂缓了直接提价的行为。但食品生产厂商并没有放弃涨价的想法:他们采取了更为复杂的营销手段,用包装“瘦身”、换包装、换口味等隐蔽的方法,在不直接提价的前提下减少成本。
  
  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某种可乐就有新旧两种版本的产品,其中新版包装的可乐容量为500毫升,而旧版容量则为600毫升。同时,另一品牌的可乐也在国内部分城市推出瘦身版的新包装产品。
  
  “瘦身”似乎已成为今年饮料食品的新潮流。据了解,瘦身不单是饮料,就连酸奶、薯片、冰激凌也加入这一行列,光明畅优酸奶、以前是180克/杯,现在变成160克/杯,而乐事薯片则由原本120克的罐装,“瘦身”为110克。
  
  对于“瘦身”的行为,各家打出了低碳、环保、市场调研反馈等牌,但是对于是否涨价,商家大多回避了这一问题,只有部分企业表示,有成本上涨的压力,但这并非主要原因。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认为,饮料“减量不减价”事实上打了一个“擦边球”,利用普通消费者容易忽略饮料容量变化的习惯,让消费者误以为没有涨价的前提下购买该饮料,有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嫌疑。
  
  升级推新品盖“前科”阴影
  
  如果“瘦身变相提价”的方式过于露骨的话,推出新品或者升级产品的做法,看起来就似乎低调了不少。发现,除了变相提价外,一些之前有过不好新闻的产品更偏向于通过升级、推新品掩盖“旧闻”。
  
  日前在超市发现,奥利奥某口味饼干118克/袋换了个纸盒包装,重量变成了106克,少了12克,价格却仍然是5.8元。由于外观和此前的完全不同,人们很难注意到这微小的差异。
  
  而康师傅每日C和传世新饮两个系列饮品也缩减了容量,由原来的500ml减至450ml,售价则没有调整,因为更换了瓶型,很多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减重这一点。
  
  而在5月初因被检出致癌物而列入质检总局黑名单的金典奶粉,近日也宣布将推出升级配方奶粉。金典方面表示,新升级奶粉绝对符合4月1日起执行的婴幼儿奶粉的检验及生产新标准。
  
  对于此前奶粉被检验出问题,金典奶粉中国总代理每怡公司总经理袁媛则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所有销售的金典名作产品,每一批次都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的检验检疫,消费者绝对可以放心。
  
  这种通过升级、推新品掩盖“旧闻”的做法,有业内人士表示,当消费者穿过超市货架时,主要是根据包装和配方来判断产品,新产品会使人产生无法和老产品做比较的想法。而商家的主要敏感点也是相对差异,而并非绝对价格。因此换包装、推新品就会使人们无法将现在的产品和之前做对比,令商品更容易摆脱过去的阴影,而被消费者所接受。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