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海外种粮 第二代殖民主义

【中国产经新闻】海外种粮须绕过"第二代殖民主义"门槛

2011-05-13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4月末,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通知》指出,国家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重点支持企业在"境外农、林、渔和矿业的合作",同一企业当年最多可获得政府补助3000万元。业界由此判断,海外种粮将掀起新篇章。

 
  我国粮食安全隐忧愈显,海外种粮开始浮出水面。

  4月末,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通知》指出,国家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重点支持企业在"境外农、林、渔和矿业的合作",同一企业当年最多可获得政府补助3000万元。业界由此判断,海外种粮将掀起新篇章。

  早在2010年12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公开表示,在国内农业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农业企业应该寻求海外扩张。他认为,目前中国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我国农企尤其是大型农企要抓住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作为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主要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海外种粮战略,但一直进展不大。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钱。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2457.5亿美元,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只有20.3亿美元,约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0.8%。

  境外农业投资绝大部分是企业投资,而中国农业企业普遍资金实力薄弱。《通知》的出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另据媒体报道,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等多个相关部委正在研究制定推进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策略,并开始逐步推出包括财政、金融、税收和保险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海外种粮大范围出击的时机已到。但具体实施起来并非如此简单。我国略显高调的海外种粮行为很可能会受到各方的阻击。

  早在2009年,国际农业生产者联合会副主席高芬就指出,现金充裕国家的海外购买或租赁土地,将会导致"第二代殖民主义"的危险。"人们担心,这是在掠夺资源,让贫穷的国家更加贫穷。"

  "中国的海外种粮计划会导致土地供给国担忧本国的粮食安全,考虑到土地稀缺性问题,土地供给国很可能会抵制中国海外种粮。"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粮食集团就因在巴西的投资过分高调,导致其国土资源局在2010年召集律师起草法案,准备向议会提案,形成限制境外资本购买巴西农田的法律。

  几大国际粮商也是我国企业很难逾越的大山。跨国粮商们虽然并不买地和种地,但他们以订单农业的模式控制了巴西等诸多土地供应国的粮油作物购销环节。中国的介入会直接影响到跨国粮商的供求来源。

  "国际跨国粮食公司很可能会游说当地政府禁止海外资金收购农业土地权利,或者直接通过资本优势,抢夺土地资源,最终导致我国的海外种粮行为破灭。"梁铭宣说。

  东方艾格首席分析师陈树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建议,海外种粮不要再走置地的老路,应该更倾向于合作,采取与土地供应国共同管理的方式。依靠我国更为先进的种子资源、耕种技术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减少土地提供国和国际组织对于粮食安全的担忧。"这种方式在非洲一些部落地区很有前景。那里有肥沃的土地,且当地人并不愿意自己种植粮食,我国进去是个双赢的选择。"

  梁铭宣也建议,我国海外农业发展应当和工业布局同步进行,土地提供国家可以同时获得大量中国工业生产投资,为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减少置地种粮的阻力。

  同时,国家还应该鼓励建立,甚至出面组建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机构,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土地供应国的风险评估,以防出现类似于利比亚投资失败事件的发生。"我国应该尽快提升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境外投资的作用。"陈树韦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