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蔬菜流通 政府 产业链

【南方都市报】蔬菜流通肠梗阻 政府主刀切短产业链

2011-04-28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我国蔬菜从田头到餐桌,一般要经过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超市)等5个环节。随着城镇化推进,城市蔬菜自给率不足和流通渠道环节过多对菜价带来的影响层层放大。

     就在不久前,消费者还在期盼市场上有更多“一元菜”的出现。仿佛一夜之间,蔬菜价格却倏然向下,部分菜价已被腰斩,而白菜、卷心菜等干脆有价无市,烂在地里。

  这一轮暴涨与暴跌中,涨时消费者最受伤,菜农不是最受益的;跌时菜农最受伤,消费者也不是最受益的。

  据了解,我国蔬菜从田头到餐桌,一般要经过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超市)等5个环节。随着城镇化推进,城市蔬菜自给率不足和流通渠道环节过多对菜价带来的影响层层放大。

  南都记者了解到,中间流通渠道这部分中端环节的加价一般占蔬菜零售价的25%左右,而更甚的则是其“最后一公里”成本,即从批发到零售市场的加价,幅度往往超过50%,甚至翻倍。这样的体制意味着上涨时涨幅将层层放大。而当分散的农户扩大种植后,导致供过于求后,不耐储存的蔬菜让农民几乎无议价能力。

  让两头受伤的菜价

  “现在菜心的价格卖相好的和差的差几倍,好的可以达到两块,差的三四毛还可能没人要。”昨日,广东某种菜基地的吕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今天天气出现极端现象,目前生虫厉害。“卖相差一点我们卖出去,经过几级批发商加价,最后市场上销售在两块左右。”吕先生表示,他经营的菜场还是好的,大部分是菜心,一些农户今年种了油麦菜、上海青、白菜等等,日子最为难过,“基本上大家都不要了,直接铲掉肥地,因为拉出去也没人要,反而还要亏上运费。”

  过去半年,广东菜农日子并不好过。据吕先生介绍,以菜心为例,去年八九月份时,一斤七八毛钱,到了11月,跌到2毛钱还没人要,12月份还好,好的涨到一块,1月份到了两块,但是春节后,每天拉出去五六千斤菜,还要拉回1000多斤,卖不出去。

  不仅广东菜农如此,山东等地菜农手里的大白菜等几分钱也没人要。

  中国寿光蔬菜网总裁吕文国告诉南都记者,“用工荒”现象也在很多地方的农业领域出现,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迅速上升。目前蔬菜领域也是用工紧张,一天雇工成本要到100-120元左右,2009年还是60元每天。现在如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采摘一斤就要两毛钱,装箱每斤要一毛多,两项合起来就要三毛多了。“为什么大家宁愿烂掉不要了,不够人工和运费的,直接铲了亏得还少些。”

  种菜的不好过,批发商也喊难受。辐射华南的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批发价大幅下跌,目前市场供应充足,但是批发不出去,降价也没人要。该负责人表示,不少批发户进入2011年后基本就没赚钱,有些还要亏上一些。

  然而终端消费者却似乎并未感觉到降价的“福利”,消费者似乎还没有忘记上一轮蔬菜价格的暴涨,当时,一把蔬菜比肉还要贵。一位消费者表示,虽然叶菜价格有所下降,但是土豆、番茄等并没有感觉大幅降低。这一点在北京尤为明显,除了叶菜可以看到1元以下之外,土豆、黄瓜还要两元左右,一些小区内的小超市价格更贵一些,几分钱的菜价绝对是个遥远的故事。

  “ 根据 我们的监测,土豆、西红柿等零售价格的确没有怎么变化。”东方艾格分析师高旺表示。据其介绍,蔬菜价格一方面是受供需影响,另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去年蔬菜价格很高,地头菜价就上升很多,之后农民扩大了种植面积,寻找产量大的品种,今年集中上市,造成了供需局部不平衡。山东蔬菜全国辐射,如今跌到这么低的价位,确实有些意外。”

  中端加价与终端成本奇高

  高旺表示,蔬菜产业链比较长,从蔬菜成本构成来看,从地头到餐桌,农民种菜这块成本占比是比较低的,之后是流通环节,先由一些小商贩到大商贩,再到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市场到小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商。从加价绝对数值来看,最后一个环节加价是比较高的。

  据了解,蔬菜供给有“地菜”、“客菜”之分,所谓地菜,即在本地种植、本地销售的蔬菜,而客菜,即外地种植、本地销售的蔬菜。宏源证券研报指出,随着产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化集中,城市周边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城市蔬菜自给率下降明显,越来越多的城市完全依赖客菜供应本地市场,多数大城市的蔬菜自给率不足30%。以北京为例,随着周边城市化建设的加快,零星的甚至成片的菜地正在逐步消失,蔬菜供应几乎完全依赖山东、河北、辽宁等周边省市。

  拉长的中间环节不得不层层加价。高旺表示,蔬菜从山东运到北京,运输费一斤一毛钱,运输过程中还有损耗也要加价。到了北京在各级批发商中流动还有损耗和运费,也都要加在零售价格中。而最后的零售环节也面临着各项成本的增加,如摊位费、人工成本等等。此外,其表示,蔬菜销售还有一定的垄断性,一些小区内的超市,即使批发价格下降也不会即时改变零售价格,跌得多的时候才调整。

  宏源证券指出,城市蔬菜自给率不足和流通渠道环节过多,对菜价带来的影响可视为中端环节对其的影响,这部分的加价一般占蔬菜零售价的25%左右,而更甚的则是其“最后一公里”成本,即从批发到零售市场的加价,幅度往往超过50%,甚至翻倍。导致“最后一公里”成本奇高的原因有城内运输难,卖菜摊位租金成本高等因素。以北京为例,蔬菜摊位费在最近10年间涨了10余倍,社区菜市场的价格甚至涨了30倍。“我们调查中的摊位的长度大约为1.5米,使用面积大约为2平方米,一个月的租金加卫生费是1500元,再加上强制购买市场提供的塑料袋,仅终端销售的租金成本占菜贩所获毛利的一半左右。”

  有一菜农向南都记者透露,冬季时南方包括广东种菜要供应给北方的采购商,进入北京等各地市场。“让我们又爱又恨的是,一些地区的采购商存在抱团的现象,比如菜价稍微涨上来了,他们二三十个采购商可能就一起不要菜了,把菜价再压下来。即使终端市场上的价格涨得十分厉害,但是他们这些采购商会千方百计地压低采购价格。”

  这位菜农表示,蔬菜价格受季节变化影响大,但无论是涨还是降,最受益的绝不是种菜的和吃菜的,肥的是中间环节。

  中国寿光蔬菜网总裁吕文国表示,中间环节中人力成本上升因素对于菜价上涨以及菜农的盈利空间都有明显影响。

  政府应领路走出怪圈

  吕文国告诉南都记者,由于温度较高,蔬菜耐受长途运输的能力也有所下降,尤其是芹菜、油菜、菠菜等叶菜,不能实现远途运输导致了销售不畅,而不断加大的产量当地又消化不了,价格就越积越低。据其介绍,以白菜来讲,去年无论是种菜的还是囤菜的都赚了一笔,“去年不少人从囤菜中尝到了甜头,2009年下半年存的白菜最终每斤能赚1块多,再加上韩国泡菜危机的影响,去年仅寿光的白菜存量就达到4万吨,而2009年时白菜囤积量才不到2000吨,不只寿光,金乡、莱芜等地也都有不少白菜囤积。而到了今年,全国各地白菜产量都有所增加,再加上天气好、损耗少,年前年后都有鲜白菜上市,所以今年白菜价格一路下滑。”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菜价提不上,主要是由于当前蔬菜供过于求。由于今年气候影响,导致南北蔬菜供给“撞车”,南方菜还未下市,北方菜就已经接档,因而蔬菜供给量大幅增加,加上菜农缺少信息渠道,蔬菜品种的选择往往具有一定跟风性,无法与市场需求保持良好的衔接。政府应当积极建设市场信息渠道,给菜农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市场信息,保持供需双方的动态平衡。

  向健军表示,每年4月清明过后,蔬菜供给量出现增幅,菜价回落,部分蔬菜囤积甚至滞销,而今年尤为严重。要走出怪圈,政府应承担领路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此类怪圈的反复出现,保障菜农利益,保持菜农种植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兼顾物价稳定的责任。

  吕文国表示,现在一些超市的终端价格还不错,目前蔬菜七成还是走农贸菜市场等,超市占比约为三成。但是能进入超市的菜,都是大的合作社组织或者比较大型的种植基地,有一套流通体系和配送公司。而普通菜农的菜根本进不去超市。据了解,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所能提供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超市的需求,只能增加中间环节,一步步传导。“现在很多蔬菜产区都缺乏合作社之类的指导单位,大量分散经营,蔬菜种植面积无法统计,销路上也无法与一些大商场、超市对接,导致出现小户不好卖,大户找不到客户的尴尬局面。”吕文国说。

  事实上,商务部和农业部都正采取措施帮助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商务部指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对主要蔬菜品种价格、销量监测,掌握消费需求变化;积极引导蔬菜生产和市场流向。并开展产销对接,降低流通成本。发挥“农超对接”、“农批零对接”等长效机制作用,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运销企业等与出现“卖难”的蔬菜生产大户、合作社等建立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优先销售滞销蔬菜。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向南都记者表示,“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要抓根源。菜农出售蔬菜的售价才几分钱一斤,但是流入寻常百姓家却成了几毛钱、甚至几块钱一斤,中间翻了近10倍的差价,两端利益均受到损害,因此要尽量建少中间的流通环节,尽可能形成“菜农--- 零售”的直销体系,而这一统筹的关键也在于政府。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