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保卫餐桌 中国股市

【证券日报】保卫餐桌 中国股市该怎么做?

2011-04-28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自双汇集团瘦肉精案爆发以来,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升到空前地步,而存在于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隐患也不断暴露出来。国务院办公厅20日专门下发通知,部署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

   自双汇集团瘦肉精案爆发以来,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升到空前地步,而存在于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隐患也不断暴露出来。国务院办公厅20日专门下发通知,部署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强调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一场保卫餐桌的战役已经展开并逐步深入。

  中国上市公司能否搭建起“保卫餐桌”的强大屏障

  本报记者 姜楠

  “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意思是:粮食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民食的重要性大如天。而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食”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百姓性命安危。个中责任何其之大?!

  从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三聚氰胺,到近期接连不断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引得温家宝总理痛斥“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在这些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件中,也牵涉到个别上市公司。在深思食品安全道德根基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作为公开度最大、公众关注度很高的资本市场,能够在这场“餐桌保卫战”中做些什么?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

  不可小视的食品安全

  “上市公司”英文说法是public company,即“公众公司”。这意味着一家公司上市将面对更多的投资人、更多的公众,从而应该承担比之前Private(私人的)状态时更多的责任,社会性更突出。

  所谓企业的社会性,即社会责任,涉及到股东、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和社区等各个主体,关系到国家、社会、环境和资源等各个方面。就是说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这首先是因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容,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各行业内的优秀群体代表和主要成份。截止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达2,100多家,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在2009年就已超过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50%。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群体,也应当成为自觉、主动、全面、深入承担承担社会责任的典范。

  其次,上市公司的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也要求上市公司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截止到目前,我国股市投资者的开户数已达1.6亿户,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把股票作为其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上市公司与社会公众的接触面更加广泛。因此,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关键。这其中,不断涌现出如三一重工(600031,股吧)、中联重科(000157,股吧)、时代新材(600458,股吧)、爱尔眼科(300015,股吧)等一批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在依法纳税、提供就业、社会捐助等方面成绩显著,2010年还有11家公司主动披露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

  第三,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也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对股东、对投资者负责,更是决定一个上市公司能否在十二五期间顺应经济转型大方向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中优秀企业的代表,在技术创新、公司治理、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更应走在最前列。

  由于中国经济“高污染、高耗能”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而这对上市公司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式和企业家思维必须转型。如何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过程中仍然领跑行业,是每一个上市公司和每一位上市公司的领导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必须将目光放长远,追求经济利益与社会、环境、员工的和谐统一,最大程度上维护保证投资者权益,才能真正借助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发展壮大,才能真正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机会。

  而具体到食品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应当率先垂范,保证所生产食品的安全性,这是对股东负责、对投资者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最基本责任所在。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

  食品安全也应纳入

  证券市场监管体系

  作为企业排头兵的上市公司群体,理应在涉及公共利益的食品安全领域做得更好。除了直接涉及农产品生产、食品制造和销售的企业,为食品行业提供运输、包装、储藏以及旅游餐饮娱乐等方面的企业,乃至拥有食品检测、检测技术上市企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如同环境保护评价纳入证券监管一样,将食品安全引入证券监管体系也迫在眉睫。

  实际上,近几年关于食品安全的制度体系建设正在不断完善。2007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食品安全法》(草案);在向公众征求意见后,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食品安全法》。2008年10月,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草案)第三次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次审议意见更为集中,认为应当改革监管体制。委员们的意见直接促成了食品安全委员会,2009年2月,写入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食品安全法》获得通过,当年6月1日起施行。

  近期,我国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处罚起刑点从“拘役”提高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重典的目的也并非“杀无赦”,而是为规范企业行为,更好地服务民生发展经济。

  一般看来,资本市场是各行业优秀公司代表的集中地,其中也包括食品行业及相关公司。但一个客观事实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薄弱,社会化监管极为不足。食品安全意识淡漠的情形也折射到上市公司中。部分上市公司涉及食品安全事件之中。这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在上市公司监管方面的疏漏,为食品类上市公司的监管敲响了警钟。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纳入上市公司日常监管内容。

  资本市场吸纳和支持

  优秀食品公司做大做强

  我国当前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首要任务是抑通胀、稳增长,在行业制度已经基本完善的情况下,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可以吸纳更多“柴米油盐”类公司进入,发挥资本杠杆作用,培养、规范更多食品类公司做大做强,让百姓安心端起饭碗。

  针对选择在资本市场上市的食品公司来说,应该从发审的第一关口严格把关。除了公司的基本面、盈利能力、信誉度,更要严格审查其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和体系,让真正能为大家提供放心食品的公司上市取得更大发展。

  据权威消息,为提高食品安全应急能力,我国将修订《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我国还将健全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

  针对资本市场中已经上市的食品公司来说,食品安全的监管应该常态化,使之成为日常监管的必修课。早在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就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指引》用一章的篇幅对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第二十条:上市公司应对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诚实守信;第二十一条:上市公司应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安全性。”遵照此规定,对食品类公司还应格外强调食品的成分、食用的安全性。一旦产生危害,当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处理,直至退市。

  借鉴股市模式 建立食品安全三大监管措施

  闫立良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毒豆芽”、“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人们不得不喊出“保卫餐桌”的口号。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食品监管体系的问题,又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4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标本兼治,改革并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机制,严格监管责任制和问责制”,可谓一语中的。

  美国大法官路易斯布兰戴斯1914年在《他人的金钱》中提到:“公开是救治现代社会及工业弊端的最佳良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中国证券市场自创立以来,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将信息公开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做。“三公”原则早已耳熟能详、深入人心。就涉及所有消费者的食品来说,它涉及面最广,一个细微的不安全因素都可能造成大范围的危机。从这个角度来说,食品监管完全可以借鉴证券市场上行之有效监管办法。

  一是借鉴证券市场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做法,对添加剂和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各种各样的添加剂生产厂家(包括工业和食用)都要进行公开信息披露。可借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比如推行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企业可将添加剂生产情况在指定的互联网上进行披露,首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省级地方主管部门官方网站披露,同时在公司网站披露。

  添加剂生产厂家的信息披露内容主要包括,各种产品的产量、销量,销售的对象和数量。如有的信息涉及公司经营机密(如销售对象等),可要求厂家将该类信息可向主管部门备案,备查。当然,主管部门应保证这些信息的隐秘;如有泄露,需追查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严厉处罚,以保证生产厂家的权益。

  其次,各食品生产企业也要进行信息公开披露。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食品包装上是否依法在醒目位置、以清晰字号表明产品所含成分。是否明示有添加剂在内,是否用警示字号标明其含量,是否给消费者以明晰的知情权。

  二、各食品生产企业也要以信息披露的形式公开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披露期和披露处所与添加剂生产厂家相同。披露内容主要包括,添加剂从何处购入、购入量、使用数量、剩余数量等。如涉及商业机密,相关信息可向主管部门备案,备查。同上,主管部门应保证这些信息的隐秘,如有泄露,需追查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严厉处罚,以保证生产企业的权益。

  此外,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依法在产品上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非食品添加剂的化工类产品标签上要加印“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等警示标识。

  通过建立这种类似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对添加剂生产厂家和食品加工企业的添加剂生产和使用情况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从源头上对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于这两类企业,如果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数量对不上号,则应严查其去处,以防添加剂流入非法企业。

  添加剂生产厂家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这种信息披露制度,并不会大幅增加它们的运营成本。倒是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会有所增加,这就需要强化一线食品监管机构的力量。比如需要充分调动各地的食品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类似于各地的证监局等机构),让它们充分的发挥监管、监察的作用。

  添加剂和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这种公开信息披露制度,就好比扼住了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咽喉”。这项制度的建立可以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道关口挡住非法添加,促进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好转。

  二是引入证券市场的风险警示和稽查制度,对一般违规企业实施标注警戒制度,组建“全国食品安全稽查总队”。

  对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给予公开警告和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可以引入资本市场上“披星戴帽”、“暂停上市”、“直接退市”和“市场禁入”等处罚措施。

  证券市场有《证券法》及相关一系列配套法规,食品市场也有《食品安全法》等配套体系。证券市场上一些行之有效的执法方式可以引入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比如给违规的添加剂和食品生产企业“披星戴帽”,对严重违规的给予“暂停上市”,对引发恶劣影响的则让其“直接退市”。对于违规的个人,则可直接采取“市场禁入”的处罚。并且,将这些信息通过媒体予以公开,让涉案企业负起道义责任,承担商业损失。

  所谓的“披星戴帽”,是对出现问题但又不足以暂停或直接退市的上市公司的一种惩戒方式。食品监管可以借鉴过来,给食品安全涉案企业标注“橙色”或“褐色”,提醒消费者此类企业曾有过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须谨慎购买其产品,尽管它此时出售的产品是合格的。待“问题企业”经过整改并符合相关要求后,可去掉“橙色”或“褐色”标签。

  该类企业若想获得“绿色”标签,则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包括主管部门的审核和消费者投诉达到考核标准,但其违规行为要始终记录在案。

  “暂停上市”、“直接退市”和“市场禁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就是一旦发现企业非法添加,要快查快处,第一时间查封问题产品,责令停产停业,并给予严厉经济处罚。对故意添加的,一律吊销证照、罚没设备,企业负责人不得再从事相关食品行业。

  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更可仿照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的形式,整合食品安全监督队伍,将分散在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力量进行整合,集中起来成立“食品安全稽查总队”,对食品安全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三是对引入证券市场的扶优罚劣制度,对连续违规的食品企业限制其在资产重组、新产品上市、广告推广方面的空间,对合规企业予以政策扶持。

  客观来看,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十分薄弱。无论从企业自身的思想意识上、防范体系上,还是社会环境上,都有很大的欠缺。所以,食品安全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天下太平”。为此,要借鉴证券市场的做法,坚持扶优罚劣。

  中国证券监管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尊重现实,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进一步发展。监管者如果只是简单的“管”,丢掉了“扶”,其实也是失职。对于食品企业,包括添加剂生产企业,也要扶持好的、惩罚差的,打击违法犯罪的。对于依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应当给予资产重组、融资、新产品上市以及广告推广方面的扶持,扶持其做大做强。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强大的食品企业联合舰队,我们的食品安全又将如何保障?因此,对于知错就改,有条件继续做好的企业,也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国家层面理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前不久,针对河南“瘦肉精”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农业部将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于近期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决定,在今年年底前,所有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这是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的一个开始。

58家食品业上市公司

  或将“大洗牌”

  本报记者 包兴安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民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从瘦肉精到毒豆芽,从墨汁粉条到牛肉膏,集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挑战上市公司公信力。由此可见,食品行业的“大洗牌”或将来临。
 
 据Wind统计,目前沪深两市共有食品饮料公司58家,投资者数量庞大,机构云集,估值普遍较高,行业平均市盈率在40倍以上。这缘于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业绩预期较为乐观。但伊利、蒙牛、双汇等公司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后股价都剧烈下跌,说明资本市场并未对这些公司的风险做出足够评估,忽视盈利数据背后上市公司获取业绩的手段是否恰当及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投资者有必要修正对食品类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逐步强化社会责任投资理念,将宝贵的资金资源多配置给讲社会责任、追求持续成长的上市公司。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导火索已经被点燃,食品行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将受到食品安全问责的影响,其中原材料提供环节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少,而食品加工、销售环节将是整治的重点,国内食品行业的市场格局或将由此改变。

  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政府部门将提高食品企业的准入门槛,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被淘汰的几率加大。例如,近日乳业进行洗牌,近一半的小企业被淘汰,勉强过关的乳企沦为奶源提供商,大型乳企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中小企业的加速淘汰将产生新的市场份额,届时,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将完全体现,整个食品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食品类企业的资本格局也将发生改变,食品安全问题将导致食品类上市企业的市盈率将继续降低,企业生存风险与食品安全的关联更加紧密。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决定着投资者的投资意愿,食品问责将使食品行业的资本格局发生改变,融资难度、IPO审核难度将提高。

  向健军指出,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食品企业的从业总量将可能减缩,而市场需求总量不减,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有可能产生。所以政府加强食品行业整治的同时也应该加大食品行业扶持力度,推动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保持食品的正常供需。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类食品安全问题,第一类问题存在于加工环节,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在加工环节做了手脚,例如染色馒头;第二类是养殖环节出了问题,例如瘦肉精事件等。

  中金公司认为,在当前种植养殖业集中度仍较低的情况下,工业对耕地构成污染,以及部分地区监管存在漏洞的背景下,必定会造成初级农作物、畜禽水产品存在类似瘦肉精这样的行业潜规则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金公司认为对于畜禽水产品养殖屠宰厂商而言,要保证食品安全只有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完全自养;其二是下游采购商对质量品质要求很高且对养殖屠宰厂商有足够议价能力时,才能保证食品安全。而目前来看,上市公司中圣农发展(002299,股吧)符合这个标准。

  在经营模式上,中金公司强调区别“公司+农户”和“公司自养”两种畜禽养殖模式的优缺点:“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下,好处在于养殖公司的规模可以迅速扩张,公司也可以规避环保压力和疫病带来的部分损失,但是缺点却集中在难以完全避免农户的违规用药和添加剂行为。另外一个方面,“公司自养”的模式下,优点则在于质量品质可以进行全程的监控,经营情况不会受到产品品质缺陷的突发影响。但公司自养模式也会存在投资规模较大、环保费用偏高、扩张速度偏慢的缺点。

  在当前的养殖上市公司中,分析师们也看好雏鹰农牧(002477,股吧)的生产模式,因为该模式在现有的养殖上市公司中对风险的规避能力最强。这种模式核心主要表现为,农户与市场绝缘,公司用它的服务体系去弥补农户的短板,慢慢将农户养殖水平提高至一个必须的水平之上,然后农户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对应安全食品的供应方,还有一类上市公司值得关注--淡水养殖上市公司。这主要是基于短期内日本核辐射危机使得市场对海产品消费产生担忧,在此情形下淡水养殖上市公司有望填补这一消费空白,其中近期被市场热炒的大湖股份(600257,股吧)也是基于此。不过,据大湖股份生产部人士介绍,公司淡水鱼主要在国内销售,以湖南、四川、重庆等地为主,近期销量确实有增长,但并不是因日本核辐射导致市场对淡水鱼的消费增加,而是因为公司销售的上述地区基本是以饮食淡水鱼为主。

  在目前的A股中涉及食品检测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华测检测(300012,股吧)、达安基因(002030,股吧)。华测检测的业务主要涵盖了贸易检测、消费品检测、生命科学检测、工业品检测等四个领域,其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检测主要是生命科学检测,其客户群主要分布在医药、农产品、食品、化妆品、饲料、饮用水的生产流通行业。

  当食品安全问题屡敲警钟之时,加强源头监管,严格准入门槛已成行业发展当务之急。在此过程中,龙头食品企业或迎重要发展机遇。据悉,工信部将会同发改委开展《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未来肉类、马铃薯、粮食加工等均将列入其中。与此同时,工信部将制定下游消费产品的准入门槛,包括浓缩果蔬汁(浆)加工的准入条件、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等。

  业内普遍预期,随着一系列规划和措施的出台,中国食品产业将加速进入优胜劣汰、强者恒强的格局,一些龙头企业将成为行业的受益者。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