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饮用水 水质 达标

饮用水水质三年后恐难达标

2009-07-01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可能在三年后面临尴尬境地。政府规划滞后,资金不到位,水厂改造工程难开展,中国能否在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新标准面临考验。

    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可能在三年后面临尴尬境地。政府规划滞后,资金不到位,水厂改造工程难开展,中国能否在2012年7月1日全面实施新标准面临考验。

  

按照目前的规定,2012年7月1日,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下称《标准》)全面实施的最后期限。届时,自来水的水质亦须符合上述标准。
 
    然而,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在日前举行的水业高级技术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秘书长邵益生表示,2012年所有城镇水厂供水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基本不可能”。
 
    水厂改造迟迟未动

   《标准》发布于2007年1月26日,并于当年7月1日开始实施。考虑到地方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其中部分指标的实施项目和日期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情况确定;但《标准》规定,全部指标也不得迟于2012年7月1日实施。与实施了多年的1985年标准相比,新出台的《标准》指标总数由35项增加到106项,毒理指标由15项增至74项。单从指标数量来看,已达到2001年的美国饮用水标准。
 
    然而,邵益生指出,《标准》发布至今研究虽做了不少,工程层面的实际行动却非常不够。在他看来,县级以上的城镇,约有一半以上,甚至还未必能达到1985年的标准;西部一些小城镇的水厂,由于缺少消毒和监测,水质更是基本取决于水源状况。
 
    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刘文君也认为,鉴于中国当前水源污染的问题难以好转,“水厂改造迫在眉睫”。
 
    而中国大部分水厂,还是采用传统的常规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固然能除去常规悬浮物等杂质,但对于微量有机污染、新型致病微生物等物质,却无能为力。此外,管网陈旧导致的“二次污染”,也影响着管网末端的用户水质。
 
    业内人士并非杞人忧天。卫生部2007年开始的第一批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显示,在北京、黑龙江等七个偏东部的省份,市政水厂的出厂水水质合格率在78%左右,自建设施供水的合格率仅为39%。
 
    引入社会资本或成突破口

  水质改善为何困难重重?邵益生坦言,政府规划编制滞后的问题不容忽视。
 
    例如,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就联合编制了《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年-2020年)》,确立了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为了完成该目标,水利、环保、建设、卫生四部门应各自制定下位规划;然而至今,这些规划都未完成并出台,这也客观上导致了国有水厂改造工艺的推迟实施。
 
    邵益生透露,建设部目前正在组织专家编制《2009-2012年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规划》,重点是净水工艺改造和供水管网等,希望在2012年前解决水质达标的问题,如能通过,“投资空前”。然而,邵益生也承认,根据以往经验,“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直关心中国水务的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则认为,资金是改善水质的重要因素。改造净水工艺需要资金,水质检测也需要资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鄂学礼曾表示,如粗略计算,对单一水样按《标准》全项检验的费用约1.5万至2万元。对于众多管理模式落后、甚至连年自报“亏损”的国有水厂,筹集足够资金进行设备改造,无疑是个难题。而在规划滞后的背景下,国有水厂全部等待政府财政投入来改造工艺,似乎又缓不济急。
 
    业内人士认为,要保证《标准》不至于在三年之后面临“落空”的窘境,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尽快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对此,金永祥认为,国有水厂引入社会资本,是个可以考虑的"突破口"。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改革水价形成机制为吸引社会资本提供激励。然而,这便涉及到水业改革与城市公用事业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