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食品

浙江给每件食品均安装“GPS”

2009-05-11 中国食品投资网
 

  在一次大规模的食品批零企业专项检查行动中,一家超市把所有的证、票堆在地上,叠起来比两个人还要高,当时要抽查一种食品,要求超市出具相关证票,对方找了两个多小时竟然没找到。这一发生在前年的事情对于浙江省工商部门而言已是历史故事。

 

  “士兵突击”难解食品忧患

 

  其实,国人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的“运动式”的各类整顿、拉网式监管、地毯式排查已习以为常。“我们曾经习惯于充当救火队的角色,以至于眼皮底下看不到,货柜之上认不出,出事以后吓一跳。”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说,许多时候,监管跟着媒体曝光走,跟着领导批示走,长期处在提心吊胆、疲于奔命的境地。而热衷于人海战术的结果是,拉大网、捕小鱼、成本高、效率低,工商疲于奔命,安全隐患重重,百姓心存不满。因此,这些年来,浙江工商探索以精准的监管方式取代粗放的监管方法,预防预控取代被动应急,力求建立长效的机制保障和制度约束。

 

  制度虽然好但不便落实

 

  “对食品来路去向不清楚,不仅不能随时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将无法控制风险”绍兴县工商局局长说。这两年,在工商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有关食品经营者购进与售出应做台账的制度已建立起来,然而,这个“台账”的建立对于经营者和监管者都是非常繁杂和沉重的。

 

  杭州下城区一超市负责人算的账很能说明经营者履行这一义务的难度。该超市经营有8000余个食品种类,索证量在40000份以上,每年至少需要16000份监测报告,工作量之大局外人难以想象。而要求食杂店的经营者履行这一义务更难,有的不会记账,有的不愿记账,有的随便乱记。

 

  工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样的台账不具有实际意义。

 

  浙江工商自2003年开始探索,2005年就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零售小商店的三级商品准入制度,不论食品多少,不管来自何方,都有据可查。

 

  在市场入口处设置关口的基础上,为了索证备案手续操作方便易行,浙江工商于2007年开始推行“一票通”制度,就是将食品批发单位的销售凭证与食品零售单位的进货凭证统一格式、内容做账,所列的信息如生产者、许可证、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由工商查验保证食品“来路明”,作为食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监管和应急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奠定了基础。

 

  人海战到电子监管模式

 

  “我们在推行‘一票通’的同时,按照商家的经营习惯设计了一个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给每件食品安装‘GPS’,运用现代编码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那种面对两人高的证、票堆,两个多小时也没找到一种食品的进、出账的尴尬已成为历史了。”一位工商所所长说。

 

  正如这位监管一线的所长所言,目前,浙江省工商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已发挥重大作用。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食品经营户在电脑上录入“一票通”信息的同时,这些数据就会自动反馈到工商部门的平台上,再由系统分门别类管理,形成统一的食品档案数据库,成功替代了书式台账。通过电子监管平台实现对食品经营主体的动态管理,对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进行双向追溯,对问题食品进行精确预警。

 

  绍兴县亚太粮油批发市场的一位陈老板对记者说,这好比给每一件食品都装上了“GPS”,哪来、去哪,一清二楚。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对传统监管模式的颠覆,是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革命,不仅使工商部门的监管实现了精准,工商部门对市场的异常波动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及时清查,有效处理并防范其蔓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危险控制在萌芽中,而且在方便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经营者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浙江食品消费环境的改善让人有目共睹,2008年食品不合格率同比下降20.2%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