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有机食品

牡丹江拟成“有机食品之都”

2009-03-31 中国食品投资网
 

  近年来,牡丹江市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建网络、塑品牌、建市场、活流通、建平台、促展销等工作措施,强力推进绿色食品市场开发工作,带动了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末,该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工量达到29.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出口额超过33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5%、66%和32%;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达到92家,同比增长53%;认证产品513个,同比增长3.3倍。

  打造强势品牌

  谈起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设想,牡丹江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王德俊说,如果将绿色食品市场开发比作一场争夺市场份额的商战,那么了解自己的市情,对于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定位有一个正确认识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前提条件。王德俊说,经过几年来对市情认识和实践探索,牡丹江市提出了“打造有机食品之都”的战略构想,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亮出了城市名片,为绿色食品开发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充分发掘比较优势。近年来,他们把牡丹江市放在全省、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来比较、调研和思考,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了农业的三个比较优势,为产业发展定位和市场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是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分半田”,森林覆盖率达到68%以上,牡丹江等三大水系水质都在一级以上,可以说牡丹江的优势在山、潜力在水,归结为两个字就是“生态”,这种稀缺资源是绿色食品生产和市场开发的最大优势。其次是地处中俄日韩蒙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区域,拥有绥芬河市、东宁县两个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和航空港,具有将绿色食品等优质农产品卖出去的得天独厚区位条件。第三是山多、水多、草多、载畜量大,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明确产业产品定位。该市对农业发展进行重新定位、重新谋划和重新规划,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倾力打造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战略构想。通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把农业打造成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把农产品打造成市场高端生态食品,利用2——3年的时间使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翻一番,有机食品之都品牌在全国享有盛誉。

  培育优势产业。几年来,该市依托比较优势,积极发展肉牛、生猪、果菜、食用菌四个主导产业和蜂蚕、北药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10万头肉牛、10亿袋(块)食用菌、27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7个)、5万箱蜂等绿色食品基地,有力地推动了皓月、北味、小蜜蜂等绿色食品企业发展和品牌提升。

  锁定目标市场

  王德俊说,准确定位目标市场,不断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是绿色食品开发的重要措施。牡丹江市的良好生态对于很多地区都是稀缺资源,生产的绿色有机食品自然“金贵”,而且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因此,牡丹江市将目标市场锁定在生态资源稀缺的地区——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及俄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重点打造三个网络,提高自己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一是绿色食品专销网络。针对社会部分消费者反映买不到真正的安全营养食品、“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消费心理和“专销店里六十元一斤的大米,四十元一斤的猪肉”的现象,意识到绿色食品跨越发展的未来不是梦,一个捷径就是面向社会高端消费群体,发展专销网络,实现高端产品销售。因此这个市积极引导扶持有实力、有魄力和有能力的企业建立专销网络,开展绿色食品展示、营销和配送业务。二是市场销售网络。这个市按照集分拣、包装、贮藏、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市场功能要求,下大力气进行市场建设。几年来,牡丹江市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方式,投资10亿多元新建扩建了黑龙江省中俄蔬菜果品集散中心、东宁宝荣、绥阳黑木耳市场等6个专业批发市场,农副产品通过这些市场的外销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这些专业批发市场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态势,已成为牡丹江市绿色食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最具活力的发展载体。三是企业营销网络。重点实施了三个工程。首先是实施专业营销对接工程,积极发挥政府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组织绿色食品企业与专销商对接。其次是实施跨省营销服务工程,通过信息引导、政策服务和政府协调等措施,积极引导帮助企业走出去搞外埠市场开发。目前,在省外建立营销网络的企业已达88%以上,在国外建立营销网络的企业已有十几家。

  另外,积极搭建平台,借助会展提升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也是牡丹江的经验之谈。几年来,他们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组织参加和举办各类展会。2008年,组织国内外135家绿色食品企业的1830多种产品参展,仅绿色食品企业签订实质性购销合同47份,合同金额达3.2亿元,签订意向性协议22份,协议金额2.6亿元。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