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乳业

乳品巨头遭重创正奋力翻身

2009-02-10 中国食品投资网
 

  今年将是中国乳业不平静的一年。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整个乳品行业遭遇重创,虽然市场在逐渐复苏,但阴影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伊利、蒙牛、光明三乳业巨头在此背景下正奋力翻身,期望可在今年尽快走出阴影。

  三巨头损失不菲

  去年年底,蒙牛发布业绩预警公告称,预计2008财年亏损约为9亿元。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则预测,因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产品召回和注销部分库存,将令蒙牛支付20亿元的成本,而伊利的损失金额将更大,约为23亿元。与三鹿的“死亡”、伊利和蒙牛的“内伤”相比,光明因以巴氏杀菌奶业务为主,使其相对只遭受“外伤”且复原得较快,但随后而来的经济疲软也使整体消费环境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基于自身独特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改善民族饮食等特征,身兼快速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乳品一直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刚性,而乳业也因此被归于抗周期行业,主客观需求显示,乳业仍会重生。

  市场正逐步复苏

  春节过后,08年各项经济数据也都浮出水面。我国乳业主要产区内蒙古地区,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负增长1.52%,其恢复速度明显超过市场预期。其中,液体乳同比负增长3.21%,超过市场预期;其它乳制品则实现了单月18.9%的高增长。其中伊利集团乳品销量恢复迅速,奶粉业务已经开始全面复苏,预计恢复程度为80%左右。

  据了解,伊利将继续推进自建牧场、合作牧场、大型牧场园区等奶源建设模式,同时大力推进奶联社模式。即通过“民主管理、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打通农户与企业间的渠道,保障奶农利益下,使奶源管理细节都在企业管控之下。今年年底将有20个奶联社要投入使用。奶联社也将是伊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坚定践行的一个发展模式。

  另一乳业巨头光明在今年元月也全面实现增长,健能、畅优等子品牌为其增长点,正式上市不到1个月的长效酸奶光明“莫斯利安”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光明在奶源建设、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冷链物流等方面,显得更有优势。而营销和渠道原本是光明的两块短板,也是其新帅郭本恒执掌光明后发力的重点。

  光明日前对信息时报记者透露,2009年三大市场目标分别为,全面实现从恢复到增长,年底超过行业增长速度;做强新鲜,突破常温,出击奶粉;在品牌方面,使其更年轻更有活力,副品牌健能、畅优等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我们原来的构想是2007年复苏,2008年成长,2009年腾飞,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们在周期上延迟了一年。”郭本恒表示,2009年仍旧是光明的成长式发展之年,光明要抓住重新崛起的机会。

  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被国际投行一致唱空的蒙牛,在去年底亦已入选摩根士丹利优选的至2012年全球50只最优质股票。

  挑战显而易见

  摘帽“ST”不久的三元收购了三鹿“生前”的部分优质资产试图“接管”其奶粉市场,完达山、飞鹤等乳业二线品牌也开始砸出巨额广告,欲抢夺被三巨头丢失的市场,而已被外资投行掌控的太子奶、美国嘉吉插手之下的花花牛、达能新收购的妙士均欲借此机遇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专家预测,2009年乃至今后几年内都将是中国乳业的洗牌之年,洗牌期间企业无论大小,都面临着不等的生存与发展风险,短期内伊利、蒙牛以及光明依然会作为三甲领跑中国乳业,但现有1000多家本土乳品企业之间的并购与整合,也将给未来的中国乳业带来新鲜的活力,当前的竞争格局仍有被打破的可能。

  乳业三甲和诸多试图上位的二三线品牌都在各自谋划,2009中国乳业未尝不可能出现新局面。

  记者观察

  专家预计市场完全恢复至少需2年

  虽然各企业都在对外发布利好消息,但业内专家却认为这些正面消息多少含有些“水份”。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整个中国乳业市场的购买力恢复到了70%~75%左右,完全恢复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三大乳业巨头中,其中光明恢复了80%左右,伊利和蒙牛分别恢复了70%左右,仍然要面对很大的压力,没有企业敢公布目前积压了产品。目前从全国市场来看,液态奶恢复情况相对好一点,奶粉市场恢复仅在50%~60%左右,其中国产婴幼儿奶粉恢复60%左右,其他普通奶粉恢复了50%左右。据了解,目前国内每个地区都有国产乳制品厂家大量积压产品,尤其是奶粉原料。业内人士表示出担忧,认为如果国家不采取特殊手段,在这2~3个月生产企业可能采取大幅度降价促销到期原料。而终端产品近期价格会稳定,常温奶仅会进行周期性降价。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