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华南 饮用水

华南饮用水行业陷入生死门

2008-08-05 中国食品投资网
 

   2008年是艰难的一年,对于华南饮用水行业来说,更是一个“生死门”,暴雨连连、柴油价格高居不下、新劳动合同法激增企业用工成本,重重压力一浪接着一浪。一时间,各种并购、抛售、销量下滑、裁员、甚至关门大吉等现象层出不穷,华南水业顿时乌云笼罩。

  新劳动法激增行业成本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对于靠廉价劳动力来获取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把利剑,正中企业要害。水行业从此告别低成本运作时代,用工成本激增20%。

  在水行业中,最受到“新法”冲击的是中小型水厂以及小水店,小经销商们开始加速渠道整合,经销渠道重新分配,出售水店,或将水店托管给他人的行为屡屡可见。中小型水厂人员流失及裁员现象普遍,同时,小资本陆续退出水市场,鲜有新的资本进入水行业。纵观整个饮用水业,2008年新进入的品牌屈指可数。

  从2007年开始,整个食品行业出现价格飚升的现象,牛奶、食用油、大米、猪肉等各类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而在水行业面临成本激增的现状下,涨价似乎是势在必行,但这恰恰是水行业的一个怪现象,谁也不敢带头涨价。八奇饮用水总经理罗灏认为,大部分企业都在咬紧牙关,忍受利润率降低,因为一旦提价将减少市场份额,赚钱少比丢掉市场没钱赚好。他同时表示,提价是必然的,会在合适的时机出现。

  他指出,从2007年开始,水行业已经在痛苦中挣扎,工人工资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新劳动法确实对劳动者好,但对整个社会来说,以后10元一桶水将再也买不到,任何成本的提升都得由消费者来买单。”

  销量下滑

  柴油价格上涨20%,用工成本大增20%,这已经让水企们不堪重负。而2008年南方的天气又十分不稳定,在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冰灾之后,进入水行业销售旺季的夏季,突遇罕见的连连暴雨,于是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众多水企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进入7月,天气开始重现骄阳,众水企们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把之前的损失抢回来,“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全年的业绩大局已定,再怎么努力,都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了。”一位月销量30万桶的中型水企老总告诉记者。

  并购潮掀起

  行业内的并购风潮其实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涌动,2007年,益康泉十余家水店被八奇合并,改成八奇的形象店,自然饮、水之星等企业抛出愿被更大资本并购的消息。香港清泉意欲在国内收购几家水企,整合后在香港上市,先后瞄上富山、加林山等企业。2008年,并购之风愈演愈烈。

  5月,广州饮用水老品牌大峡谷被滔达饮料有限公司收购一事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据了解,广州大峡谷蒸馏水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广州第一家从事桶装水生产销售的企业,曾经占据广州桶装水市场销量首位,后因采取低价策略,致使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其销量目前一年达数百万桶。

  进入7月,已有水企按奈不住,主动出击寻找买家。清远洛富山泉和花都水露宝在广州日报上登出广告,欲卖工厂。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主动卖厂的行为会越来越多,“自己的孩子若不是因为养不下去了,谁愿意卖?”该人士表示,这种无奈的现状,更加反应出了水行业目前的艰难。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