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迎来高价格 国内低粮价经受考验
之前是玉米、小麦和大豆,现在轮到大米了,这是全世界一半人口的主食。上周四,国际米价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吨。这个价格是如此之高,就连泰国这个世界大米最大出口国的出口商都没法不胆战心惊。一两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价格基本维持在300美元/吨。
粮食价格的暴涨,抵消了世界银行过去7年的扶贫成就,并由此而在非洲、美洲、亚洲等很多地方引发了骚乱、暴动、甚至政府更替。粮食出口国更是纷纷限制出口以确保本国的粮食供应,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是粮价在恐慌中进一步高企。
就像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官员所称,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飓风”。
飓风究竟因何而起?在抛荒不断、粮库空置传闻不断的情况下,中国的粮食安全到底有没有问题?在国际高粮价时代,中国是否能够继续维持相对较低廉的粮价体系?我们到底是该付出食品价格更快上涨的代价来放开市场放开价格管制,让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接轨,从而保障农民的收益,还是该通过提高对农民的补贴来维持目前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倒挂?
在这一轮全球食品价格通胀中,起码有30%是石油价格上涨的结果,使用生物能源的汽车第一次大规模地和人争粮食。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在美元快速贬值下,众多基金涌入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并把价格推高至非理性的高度。
全球低粮价时代已经结束,95%的粮食能够自给的中国能否继续维持相对较低廉的粮价体系?如果可以的话,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农业的高补贴时代将要来临?
世界市场上最危险的趋势是什么?次贷危机深不见底,银行纷纷破产,美元汇率暴跌,抑或是原油价格超过120美元/桶?民以食为天,比起吃饭问题,或许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仅过去的一个月,国际市场稻米价格就上涨超过50%。与去年同期相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小麦价格涨幅超过140%,稻米价格涨幅超过80%。全球持续了30年的低粮价时代已经结束,这已经成为共识。暴涨的粮价相继在海地、菲律宾和埃及等37个国家引发抗议和骚乱。
粮食为什么在一夜之间紧俏起来?令人迷惑的是,近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温和增长,并未出现严重的歉收。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21.3亿吨。既然产量未减,目前粮价暴涨、粮食短缺的局面又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7年,被直接用作人类食物的粮食仅占当年世界粮食产量的一半不到(10.1亿吨)。全球消除饥饿所需填补的粮食缺口仅0.5亿吨,剩下的粮食到哪去了?
都是石油惹的祸?
仅仅两年前,国际石油价格还处在每桶40美元的水平,到本周二已经突破了117美元。
为了确保石油安全,粮食作为可替代能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提高乙醇使用量的强制标准被写入美国的能源法案之后,被用来制造乙醇的玉米变得像石油那样抢手。
2000年,美国乙醇生产使用1500万吨玉米,到2007年则暴增到8500万吨玉米。美国(世界上玉米最大生产国)所产玉米中有三分之一被用在生物能源上。
在全球范围内,2007年,全球用于生产燃料的粮食超过1亿吨。恰恰是这1亿吨,打破了世界粮食市场维持多年的供需平衡关系。2007年,全球粮食储备总量已经下跌到3.09亿吨,仅仅相当于54天的全球消费量,而1999年全球粮食储备水平相当于115天的全球消费量。
能源涨,粮食也跟着涨,更糟糕的是,玉米涨价带动了农民将其他农地转种玉米。“和从前的粮食价格上涨不一样,人们选择种玉米,因为玉米可以生产乙醇带来更好的效益。”世界银行主计官兼战略与资源管理副行长法耶泽尔·乔杜里向记者解释。其他作物供应减少,价格自然上升。
另一方面,较高的石油价格自然抬高了用于农业生产的柴油和化肥的价格。有些农业经济学家指出,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中,起码有30%是由石油价格引起的。
问题是:这样上涨的空间还有多少?能源价格会一直涨上去吗?
答案恐怕并不让人乐观,这一波的能源上涨和前次的石油危机原理如出一辙,背后是一个经济体的崛起。
1960年代,世界经济在日美欧发达国家重化工业经济牵引下,维持了年率5%左右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世界资源需求紧张,其累积效果导致1970年代石油、有色金属及谷物的市场行情急剧上涨。
以石油危机为契机,这些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向尖端化、节能、省资源化发展,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开始降到了3%左右。1980年代至1990年代,因发达国家经济成熟化,即便经济发展也不会直接导致资源需求增加,资源品和石油价格开始回落。
2000年之后,“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拥有30亿人口的地区工业化进程加速,世界经济再次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经济发展直接导致资源需求增加的时代再度到来。
原来地球上的能源足够美国、日本、欧洲大约8亿人以美国式生活方式生活,世界银行一份报告称,一个人一年食用的玉米,仅够SUV(运动型多用途车)加油一次。如果新兴经济体的30亿人都期待开上SUV,而粮食产量又没有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除了涨价还有别的选择吗?
当粮食也成为一种资产
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王庆将这个过程描述为“全球化红利的终结”。他说:“如果没有油价大幅上涨,很难想象‘软’大宗商品价格会如此快速攀升。”但他同时认为,石油并不是惟一的因素,包括指数基金、一些小投资者等在内的投机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和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资金开始大规模向农产品市场聚集,这无疑与农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息息相关,但最近的暴涨是资金推动的,他形容为“农产品走势金融化”。
最近的粮食危机可以说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副产品。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内危机,放手往市场里注入流动性,导致美元狂泻。美元跌了,资金总要寻找出处。商品价格大涨,投机客蜂拥而至。这个过程就像“将浴盆中的水倒入咖啡杯里一样”。
近年来,来自对冲基金、退休金、捐赠基金和个人的巨额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将大笔资金投入各类衍生产品。这些产品允许投资者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一篮子商品证券,使得商品价格进一步飙升,其中,商品指数基金是近年来随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基金类别。
统计显示,2002年全球商品指数基金的规模不到5亿美元,而到2007年已经超过1200亿美元。而花旗集团估计,目前全球商品投资金额为2000亿美元。而在以往的大宗商品繁荣时期,也没有出现过这种资金流入。
今年2月22日“施罗德农业基金”(下称“农业基金”)无限期暂停申购是另一个佐证。相比2006年10月刚成立时的24.18亿美元,“农业基金”的资产规模目前已接近50亿美元(约合386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一倍多。它在公告中指“基于目前全球农业期货市场容量”的考量,“其资产规模已达到本基金可有效地管理的限额”。这暗示了目前全球投机资本已大规模囤积在大宗商品市场的事实。
当数量庞大的指数基金流入有限的商品市场,价格就严重偏离了供求基本面。而农产品价格以及大宗商品是否存在超级周期的争论已经成为各大期货公司、投资银行及对冲基金经理们的日常话题。
一位美国资深对冲基金经理在给其投资者的信中写道:“对农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这会持续多久呢?也许会到2020年,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强劲和持久……对农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是导致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从2007年开始,很多投资大宗商品的对冲基金都增加了对农产品期货的持仓,有的甚至达到投资组合的60%到70%。
这一状况促使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下简称为CFTC)决定于4月22日在华盛顿总部召开行业会议,主席沃特·卢肯(Walter Lukken)声称要聆听来自市场一线参与者的呼声,以确保商品交易所在价格监测和风险管理中发挥正常的作用,促使商品交易顺利进行。
除非监管部门施加压力,否则指数基金将继续成为推动商品市场繁荣的生力军。最近的一次基金抛盘风潮中,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接受了彭博社的采访,他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现在世界上有超过7万只基金,但是目前只有不到50只参与了商品市场的交易,所以投机泡沫还会存在好几年。
国内高粮价时代来临?
国际粮价的上涨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股上涨的动力是否将波及国内,这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通过采访,大多数专家都认为,在短期内国内粮食的问题不大,王庆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在主要粮食种类上达到自给自足,短期内,国内粮食价格往往不会跟随国际价格。”
中国国内粮食产量则尚未有权威预测。此前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要争取2008年粮食产量达到一万亿斤。考虑到消费刚性增长,今年国内粮食供需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琨测算,到2020年,作为基本口粮的小麦和稻谷自给率分别可以达到96%和105%-106%的水平,但玉米的进口量将达到国内需求的1/3左右。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将保持在90%左右。
中国的小麦、稻谷和玉米产量能够实现供需紧平衡,这种平衡十分脆弱。
因为中国没法摆脱大约70%的大豆需要进口所带来的阴影。中国每年4500万吨大豆需求有3000万吨依赖于国际市场,占据了全球6000万吨大豆贸易总量的50%,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主要是通过大豆传导到国内。
大豆价格高涨进一步刺激大豆种植面积增长,其后果就是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供需趋紧。另外,如果种粮成本的增速高于粮价增长,一些农民选择撂荒,或者种植其他作物,这为处于紧平衡状态的粮食供需关系增添了变数。
不过,众多接受记者采访的粮商都普遍认为,未来粮价一定会涨。“这是粮商的普遍看法。现在粮价之所以稳定,是因为现在政府是用政策压制着粮价,限制出口,不让它涨。”贵州省批发市场的陈华说。
陈华的判断来自于,目前国际粮价的高企,比中国高出了好几倍,很多粮商走价格“剪刀差”,将粮食出口到国外。2007年一年,我国净出口粮食800万吨。国家去年对此专门出台政策,限制粮食出口,保证国内粮食供给。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今年3月份政协小组讨论会期间还表示,为保障国内粮食的供应,“原则上来说今年粮食的出口都将全面叫停”。
“这种国内外的倒挂现象不会持续多久的。中国市场始终是要放开的,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不能老是用政策压制。”陈华认为粮价上涨是必然的。
安徽粮商张明伟也认为:“未来粮价一定会上涨。”除了与陈华相同的判断外,张明伟还提到今年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2月8日国家公布了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后来再次提高,两次累计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
“最低价提高这么多,这就封死了新粮上市后的价格下降空间。新粮上市后,价格一定会涨,但也只是在稳定范围内涨。”张明伟说,“2008年奥运会之前,国家一定会稳定粮价,但是奥运会之后,就不知道会是怎样了。到时候是大幅上涨,还是继续补贴农民,把粮价稳定在低价水平,谁也说不清楚。”
“但我相信,大涨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因为现在农民已经在抗议低粮价了,生活成本上涨,相比较起来,农民种植粮食收益太差。而补贴粮食、稳定农民情绪,将花费国家巨大资金。国家负不负担得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农”学者李昌平则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中国农业将进入高补贴时代。全社会都要支持政府给农民合理的补偿和平等的公民待遇。”
而除了直补政策稳定农民情绪以保证粮食生产外,国家还面对一个团体:粮食加工企业。
现在粮价由中储粮和中粮两家两头控制,一方面在源头提高粮食价格,一方面又压制最后粮食制成品的价格。
“高价进购,低价卖出,我们根本赚不到什么钱,现在除了几家有资本的大企业还在挣扎,很多小企业都纷纷倒闭了。”王雷抱怨说。他是一家小型面粉加工厂厂长。因国家限制面条涨价,他的工厂就快濒临倒闭了。
王庆对南方周末记者强调,他们预计,中国粮价能相对独立于国际粮价的期限是12个月。从长期来看,粮价的放开是一个趋势。
- ·2016-2020年中国粮食加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食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烟草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基金年末抱团摘帽概念 黑牛食品净...
- ·方便面的记忆:味蕾上的温情
- ·王老吉近日赢下“吉庆时分”广告...
- ·食药监:北京绿山九减肥茶菌落总...
- ·临近年关,泸州老窖头曲价格上涨
- ·啤酒企业三季报成绩差强人意 业内...
- ·上海公司推出怪兽饮料 美国怪兽饮...
- ·联想跨界做葡萄酒 摸索2年之后发...
- ·前三季度广东省共退货销毁387.2吨...
- ·进口红酒价格与品质双降
- ·李安民的“安泰集团神话”
- ·庞庆华:中国汽车零售业第一人
- ·杨澜:阳光女人与她的阳光传媒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石油大佬蔡天真
- ·陈义红:动向集团的闪电创富之路
- ·周国辉:怡亚通供应链的革新者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张新明:煤老大与金业集团
- ·“味千拉面女掌门”潘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