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果汁

中国南方热带果汁危机下订单反增

2008-12-22 中国食品投资网
 

  金融危机使我国北方苹果汁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并出现果农毁园砍树现象。与之相反,南方的热带果汁生产却一片繁忙,订单不减反增,销售价格有所上升。同为水果加工,热带果汁为何能够“风景这边独好”?

  未雨绸缪,危机变“商机”

  12月上旬,记者在国内最大的热带果汁出口企业广西北海市合浦果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了一番“意外”景象:运送鲜菠萝的汽车不断地驶进工厂,两个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果棚里,鲜菠萝堆得像连绵的小山,数百名工人忙碌地给菠萝削皮,主车间正在满负荷运转……公司总经理满桂富说,现在每周检验出口菠萝汁200吨,订单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公司采取3班倒,每天还从周边农村招工,连平常的周末也不得不取消,成为公司成立9年来最繁忙的一个冬季。

  “果香园”董事长黄辛说,在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情况下,公司逆市扩张、日夜生产,缘于对金融危机影响做到未雨绸缪。9月份,国内柑橘市场受害虫影响,出现严重滞销跌价;苹果也因全球果汁需求下降,加工企业受困,造成鲜果大量上市。我们判断这两种大宗水果会出现滞销,将影响热带的鲜菠萝北运而滞压在南方产地,成为果汁加工提供廉价原料的契机。

  另一方面,泰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菠萝加工产地,果汁生产在工艺上与罐头生产捆绑在一起,因为罐头需求下降,果汁生产受到较大影响,许多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虽有订单难以满足市场供应。黄辛说,与苹果汁不同,热带果汁优势独特,多年来始终供不应求,如果成本上具有优势,就能在危机中赢得市场。

  “果香园”的原料主要来自广东徐闻等地,大量鲜菠萝积压后,鲜菠萝收购价由11月上旬的800元/吨降至500元。而金融危机也导致其他生产成本下降,煤由1200元/吨降至700元,海外运费由150元/吨降至40多美元,人工费、包装桶费用也有较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公司之前主动与欧洲几大老客户签订购销合同,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150美元/吨。

  为了满足大生产需要,“果香园”还通过各种方式在广东抢聘人才,充实企业管理团队;同时从劳动人才市场招聘了从广东打工回来的工人,进行岗前培训。繁忙的生产也为附近农村富余人员提供了就业。一位姓梁的临时工告诉记者:“在这里做削皮工,每天能领到四五十元到上百元的收入。”

  依托资源优势“后工业时代”准确定位

  “果香园”之所以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傲然挺立,更缘于其准确的产业定位。黄辛介绍,从全球经济看,随着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汽车等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逐渐步入“后工业时代”。在“后工业时代”,一个家庭的水果消费远远大于口粮,一顿宴请开销可以抵几台彩电、几部手机。美国在1968年就将彩电、音响列入“夕阳工业”,1972年将最后一家彩电企业卖给了韩国,包括饮料业在内的食品工业则迅速成长为美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果香园”1999年投资办厂时,正是国内鞋、帽、玩具及电子产品等制造业最红火的时期,而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5省区的热带果汁加工企业却全线崩溃,十几家主要企业家家亏损,负债累累,半数以上被银行查封。但“果香园”判断造成其亏损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而是经营体制、技术和产品结构。将广大农民卖不掉的热带水果加工成果汁、果浆等产品,出口欧美等高纬度国家,既不与他们国家的苹果汁、橙汁发生冲突,又深受消费者的喜欢,在快速扩张的饮料市场中需求旺盛,国际价格十分稳定,堪称中国水果加工业的“蓝海”。

  热带果汁加工的工艺、技术以及设备,属于较前沿技术,我国目前没有一家专门为热带果汁生产的专门设备制造厂,具备热带水果果汁加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因此,“果香园”把确立技术优势作为企业发展重点,根据不同热带水果的果型和属性,进行加工设备和技术探索,目前一共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菠萝、香蕉、荔枝、雪粒等4项榨汁发明专利,还有管道破碎、无菌灌装、悬浮切粒等六项机械实用专利,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自行设计、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大型现代化热带浓缩汁生产线。2006年又首次实现国内荔枝浓缩汁产业化加工,开发了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的拳头产品。

  据海关统计,“果香园”年出口菠萝汁占全国60%,此外还开发了芒果、木瓜、百香果、香蕉、金桔等约20种热带水果浓缩汁和果浆。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在2008年中国果汁峰会上称赞:“中国的小品种果汁,北方有‘尚志’,南方有‘果香园’。”

  金融危机救市宜扶“龙头”保基础

  记者多年来一直关注热带水果加工。“果香园”往年加工的菠萝绝大部分是鲜销剩下的拳头大小的次劣果,如果果汁厂不收购,产地的果农们只能将它们丢弃在地里当肥料。今年情况却截然不同,由于鲜果滞销,“果香园”不论优劣全收,使得果汁加工成了果农增收的“稳定器”。徐闻县一位水果贩运户告诉记者,按目前产地400元/吨收购价,菠萝种植成本每公斤0.22元至0.26元计算,果农仍然有钱可赚。

  据了解,滇、桂、粤、琼、闽为我国的热带水果主产区,产量巨大,中国的热带水果能开发利用、适宜种植各种热带和亚热带果树的荒山、丘陵和坡地等土地面积约2000万公顷,目前已被开发利用的仅为800万公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热带水果目前实有面积在250-300万公顷之间,年总量约2000万吨,产值400亿元以上。相比之下,深加工仍然较为落后。由于热带水果成熟收摘期短、难以贮运,经常周期性出现丰产歉收、果贱伤农等现象。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波及面广,对热带水果加工业的冲击很大,毕竟像“果香园”这样的果汁企业属于凤毛麟角,大部分加工企业以罐头、果脯、干果等产品为主,处境艰难。这种状况最令人担忧的不是“下游”加工企业暂时半停产或停产,而是对作为产业基础的“上游”种植业的破坏。毕竟每种水果从种植到收摘,一般需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一旦出现果农毁园砍树,投资巨大的加工产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树,好不容易形成的产业链将毁于一旦。

  一些专业人士指出,发展热带果汁加工应吸取苹果汁产业的教训,政府在出手救市时,不应乱打一气,应注意宏观调控,做好规划,避免助长盲目扩张,造成对原料的非理性高价竞争,对种植业产生误导。要把救市重点放在打造资源与加工产能相配套的产业链上,做到“上”“下”游兼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深加工产品,并为他们“保底价收购”原料提供资金支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保住资源,稳定产业基础。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