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食品

中国食品行业在挫折与希望中前行

2008-12-17 中国食品投资网
 

  对于中国食品行业来说,2008年注定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北京奥运会百年不遇的巨大商机,猪肉价格涨价首发拉升整体CPI,三全等上市使资本成为食品行业竞争新武器,三鹿“三聚氰氨”毒牛奶事件危及整个行业诚信底线,金融风暴带来生存与发展大考验……机遇与挑战,梦想与考验,踌躇与失落,启迪与反思,中国食品行业在挫折与希望中前行。

 

  2008年回顾:中国食品行业在梦想与挫折中前行

 

  一、肉价飞涨拉升整体CPI

 

  2007525日,在经过了长时间13元左右的价格徘徊后快速飞涨到16.53/公斤,生猪收购价格拉开了快速上涨的序幕。到83日,猪肉价格达到20.22/千克,创下2007猪肉价格飙升期的最高价;1228日生猪收购价创造了年度新高,涨到21.85/千克;鲜猪肉批发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1.35/千克(见图1),全年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8.4%。同时,仔猪和毛猪的平均价格也达到了17.91/千克和15.95/千克。

 

  生猪收购价格的不断走高,首先带来的屠宰加工行业史无前例的高价位、低利润的运营风险,消费者在高价位面前必然向鸡肉、牛肉等相关产品的转移,使得销量下滑严重,行业三巨头双汇、雨润、金锣的生猪屠宰规模亦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较大影响,利润微乎其微甚至亏损使得大量屠宰加工和肉制品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还带动了鸡肉、牛肉、牛奶、鸡蛋、啤酒等主要食品价格的较大幅度攀升,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上半年我国CPI涨幅达到7.9%,其中因猪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就拉动了整体CPI增长6.6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整体上涨高达20.4%。整体物价的上涨,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信心和未来经济趋势的预期,消费者持币观望加重、消费下滑,从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增速下降,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12.7%下降到了2008年前三季度的9.9%,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降。

 

  二、速冻食品成为新增长极

 

  继20068月河南思念食品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募集资金6亿人民币之后,2008220日,三全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5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在A股上市的企业。在商业资本的支持下,三全等领军企业产品开发加快,品牌投入等不断增加,吸引更多消费者使用速冻食品。三全、思念的上市,使得更多资本涌入速冻食品行业。

 

  资本往往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催化剂。为什么投行和资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速冻食品?速冻食品在未来中国市场上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先从国际速冻食品发展的经验来梳理脉搏,据统计,美国速冻食品年产量达2000万吨,人均年占有量60公斤以上,欧洲超过1000万吨,人均占有量近30公斤,日本300万吨左右,人均占有量接近20公斤,其中速冻米面食品为速冻食品的第一消费大类,占所有速冻食品总消费量的36.8%。从近几年中国市场上的速冻食品发展来看,2007年我国速冻食品人均消费量仅1公斤左右,按世界人均消费量和2007年城市化率计算,我国速冻食品市场容量有20倍左右的增长空间。据专家预测,从现在到2015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年增长速度将保持30%以上,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

 

  正是因为速冻食品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的空间,而且速冻食品也必将成为我国食品行业下一轮引领行业发展的高速增长领域。资本的主要目的是追逐利润,有了较大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速冻食品自然是资本角力的竞技场;反过来,资本的介入,又必然加快了速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和整体创新和发展的步伐。

 

  三、食品安全危及社会诚信底线

 

  20089月三鹿奶粉“三聚氰氨”事件的集中暴发,对中国快速发展中的牛奶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重创和打击,不仅使得产品销售和消费者信心的急剧下降,使得蒙牛、伊利、光明等行业龙头企业的销售遭受重创,它的进一步扩大和升级还波及到了液态奶、酸奶、雪糕、饮料等多个甚至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并给中国相关产业的出口带来致命的打击,美国、日本、新加坡、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强制性限制从中国进口与奶制品相关行业的产品,真可谓是劣迹所至,哀鸿遍野!

 

  毒奶粉事件带来的危害可用“祸国殃民”来形容,它对中国食品行业带来的影响及危害之大、之深、之广、之远,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估量和想象。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整整30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得的成功令世界瞩目,10亿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且普遍进入小康,中国举国家之力创造了奥运历史上新的辉煌,然而在此之际却暴发了“吃的安全”问题,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诚信底线出了大问题!基本诚信的缺乏,使得世人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底气荡然无存!

 

  政府监管的不作为和企业的缺乏诚信,无异于“饮鸩止渴”!中国食品行业必须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必须在“罪与罚”中苦难前行。蒙牛乳业如今已经到生死的边缘,面临被外来资本恶意收购的厄运。一向以硬汉著称的牛根生垂泪叫苦,发布万元书出向当地政府和中国消费者求救:“蒙牛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希望企业家能解囊。”!“中毒”倒下的企业还有太子奶,急剧下滑和回复无望的销售业绩,让太子奶在2007年与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三大投行签订的对赌协议化为泡影,随着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太子奶的生死大限已经到来,一手创办太子奶的董事长李途纯已黯然退出太子奶集团权力核心……

 

  四、汇源品牌出卖案伤及民族情感

 

  2008年,让中国消费者伤及民族情感的事情还有另外一件,那就是可口可乐196年“豪吞”汇源。汇源1995年于山东开始创立,16年来汇源果汁已经快速成长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强势品牌。这次中国名牌被美国巨头购,触动不少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企业发展的自信心,尽管汇源董事长兼总裁朱新礼认为“品牌不应该有国界”,但是反对出卖民族品牌之声日益强烈。某门户网站发起的投票结果显示,在参与投票的20万网民中,有82.3%的比例认为是外资消灭民族支柱产业,联名签名反对此次并购案。

 

  汇源出卖民族品牌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短视和缺乏自信心,尽管朱新礼本人在此次并购中套现74亿,无疑是创造了个人最大赢家,但出卖民族品牌却大大伤害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因为一个没有民族强势品牌的国家缺乏国际竞争力。从一年一度的世界500强评比情况看,除了中石化、中国银行等国有垄断企业之外,已很难找到完全市场条件下通过自由竞争打拼出来的民族品牌。近年来,先后有娃哈哈、乐百氏、苏泊尔、大宝、中华牙膏、南孚电池、舒蕾等一大批民族品牌陆续被外资所收购,被收购的民族品牌不是被“雪藏”就是被取消,都渐渐销声匿迹: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再看到乐百氏品牌的身影;2003年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现在小护士品牌已经不复存在;我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美国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后不见踪迹……

 

  在一定意义上看,民族品牌也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民族品牌的中国经济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强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拥有了诸如可口可乐、沃尔玛、微软、通用等许许多多世界一流品牌;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强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拥有松下、索尼、本田等优秀品牌。如果中国的民族品牌越来越多地变卖,越来越多的从市场上消声匿迹,中国就不会有真正强大的一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就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经济需要向高质量的运营转变,就必须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中国的未来需要强大,而强大的中国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来支撑。

 

  2009年展望:苦练内功从危机中寻求发展机遇

 

  在希望与挫折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到,2008年的中国食品行业有着诸多的诚信与欺骗、成功与失败、希望与挑战、困境与突破。2009年中国食品行业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与机遇?中国食品企业将何去何从?如何应对?中国食品行业该遵循什么样的趋势与方向?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渐行渐近,并触发了全球金融风暴的大暴发,世界各国相继卷入,连锁效应快速扩散至全球,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事件之一。金融风暴对世界各国经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随之而来的是各国将普遍笼罩在经济成长率滑落、失业率升高、货币大幅贬值、股市重挫、景气衰退引发需求疲软等阴霾之下。

 

  2009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的置身于一个滑落过程,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万亿的救市方案,但这个过程仍然可能会延续到20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在未来2-3年的经济衰退和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中国食品企业必须苦练内功,从困境中寻找出路和机遇,才能独善其身,获得生存甚至发展的新机遇。

 

  一、不同行业的挑战应对:

 

  食品行业属于典型的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相对其他行业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和冲突会小一些。但国内景气衰退、市场需求萎缩等效应,必然会使食品业总产值衰退。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使得出口运输成本上涨,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美元贬值的影响,食品出口利润空间将不断被挤压,因此我们可以预测食品出口(如冰冻鸡)等业务将受到较大冲击。根据食品行业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判断水果业、软饮料、饲料业、食用油、糖果业将成为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中高档水果、饮料、黄豆粉(饼)、包装食用油、中高档糖果等产品的需求和消费将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而关系日常百姓消费的中低档的食品行业幸存度比较高,如屠宰业、冷冻食品业将有相应的增长空间。

 

  二、危机中的机遇把握:

 

  那么,在全球金融海啸中,我国食品行业在2009年存在着哪些发展机遇呢?从行业发展的中期趋势看,有三大因素将支撑“大农业”持续发展。首先,政策托底,农产品价格基础抬高。持续提高最低收购价以及实施国库收储,有利于国内农产品尤其是玉米、小麦等价格可望稳步回升,加之面向种养殖户的“四补贴”,农民可越来越充分分享农产品的牛市。其次是需求刚性。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食品业的影响,主要在于国内消费者对收入预期的下调,尤其当扣除价格因素后的收入增速仍将较低,因此导致食品消费支出更谨慎。随着全国工业经济增速的明显回落,作为消费主力的城镇居民,日后收入增长放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无论如何,食品作为必需品具备极强的刚性,增速只是暂时放缓,市场对行业的信心只是暂时受到压制。但与其他周期性行业相比,食品行业波动仍然较小。第三是产业整合促进上下游分享行业景气。从农业到农副食品加工业再到食品制造业,这是一条的由资源、原料到半制品再到食品制成品、上下游密切相连的产业链,预计未来我国农业与下游食品工业的相互渗透、两者企业间的重组整合都将会突飞猛进。由于近一个时期以来的“惠农”政策实施,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率的促进已显出成效,因此必将增进上述趋势的加快。纯粹的种养殖业低水平收益状况将随之迅速改观。

 

  三、破解信任危机重构企业形象

 

  相对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对食品消费构成威胁最大的还是企业的诚信和消费者的信心。面对困境,从中国政府到企业,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重塑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处罚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监控体系建设。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修改,对食品生产的全程监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标准等重新作了法律规定。在加强食品安全问题整治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促进着产业整合。随着“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强化对上游农副产品原料的质量控制,已成为食品企业运营的最重要课题,很多领域如乳制品等行业企业都加大了向上游渗透的力度。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农业、食品饮料业也将因此在深度和广度上结合更加紧密,存在着较大的机遇。

 

  中国的食品企业要把国家和行业法规、政策的出台、国家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当作企业自身的内功提炼的一次重大机遇,强化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尤其是以此建立一个对社会、人民负责任、诚实守信的良好企业形象,才能在整体诚信缺失的环境中搏得消费者的青睐,并以此形成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忠诚,才能从危机和困境中取得突破和发展。

 

  2009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第四年,面对着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人民币继续升值、经济增长放缓等不利影响,对中国食品行业和企业来说,既是困境、挑战又有新的机遇。食品企业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苦练内功、扭转并建立企业诚信的良好形象,把握住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才能置之险地而后生、开创行业和企业在困境中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新局面!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