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糖高宗 食品 涨价

【南方日报】“糖高宗”高烧不退 助推食品涨价不止

2011-08-22 中国食品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秋消费旺季到来时,国内糖价仍然高居不下,屡创新高。

  中秋消费旺季到来时,国内糖价仍然高居不下,屡创新高。为平抑上涨过快的糖价,近期国家加密抛售储备糖。记者昨天获悉,国家将于8月22日再次向市场抛售20万吨中央储备糖,竞卖底价为4000元/吨。这是国家8月份以来二度抛售储备糖,也是从去年到今年的整个榨糖季国家第八次抛储。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国家抛储备糖的量对于整体市场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但国家在食糖消耗旺季、糖价大幅上升时加密抛售,有政策引导作用。日前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处长刘宏全曾透露,过高糖价不能持续,对糖业长期发展不利。“政府会视乎市场供求情况,择机实施调控。”业内认为,这意味着新一轮国家调控将重拳出击,有望可为持续高烧的“糖高宗”降温,同时也有利于下游食品行业的发展,稳定食品价格。

  高糖价传导 今年月饼要涨价20%

  最近,糖价再次冲高。记者昨天从中国云南白糖网看到,18日,广州现货白糖价格已达7840元/吨,天津为8000元-8050元/吨,上海为8000-8020元/吨,均达到高位。根据该网的食糖现货价格指数显示,今年1月4日指数7183元/吨,到8月18日达到7923元/吨,每吨上涨740元。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糖价总体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上半年其价格几乎站稳在7100-7500元/吨左右,自7月中下旬开始,“糖高宗”现象再次上演,糖价快速上涨,一举突破7500元/吨,有望破8000元/吨。

  上游高涨的糖价迅速传导到下游食品行业,今年以来,包括洋快餐、饮料、糕点、糖果、洋奶粉等多种食品商品涨价,其中与糖价高企有关。据周思然介绍,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主要食品饮料品种占工业用糖比例分别为:糖果25%;饮料24%;糕点及饼干18%;乳制品12%;冷饮8%;液态奶5%;罐头4%;其他4%,随着糖价的上涨,食品企业糖的成本比例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记者从广东多家月饼生产企业获悉,今年整体月饼市场价格上调20%左右,其中上涨原因之一就是糖价高涨。广州酒家集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今年该公司为月饼制造采购食糖价格同比上涨25%,如长期使用的优质桂花糖价格就达8000元/吨,而以前才4000元/吨。

  “今年的月饼原材料都是半年前大批量采购,已经签订了合同,原材料采购上,价格得到了控制。日常食品使用的糖都是每个波段分批采购,基本上都能管一个季度。”但该公司有关人士也担心,到11月中旬,糖价很有可能再次上涨,“这是近年的一个规律,因为那时老糖消耗完,新糖没有上市,大家糖都卖得差不多了,没什么存货,所以价格可能是会涨的。”

  椰岛集团董事长助理肖竹青认为,糖价高企,对中小型企业冲击很大,大型企业则尚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据其介绍,为应对糖价上涨,该公司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企业库存一定量的糖;在采购糖时,由于是大批量有规模的采购,加强议价能力;同时公司还尽量完善结构,把糖价转移到其他成本上,通过采取一些先进科学的生产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降耗来抑制终端价格。

  食品加工企业的调价,直接推高终端食品价格,进而推高CPI。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食品价格上涨14.8%,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3.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08个百分点。

  开始。同时,这也印证了早前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处长刘宏全透露的消息:“政府会视乎市场供求情况,择机实施调控。”

  “过高的糖价是不会长久的,也是对糖业的长期发展不利的。”据刘宏全称,国家的调控手段是很多的,“我们会视市场供求情况,择机实施调控。”据其介绍,目前原糖已陆续到港并在加工,预计今年的9、10月份会是原糖集中到港的时期,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储备,后期调控的力度也可能会加大。同时,国家也在充实储备糖加工企业的产能和布局,提高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加工效率。在一些沿海地区和港口已有一些企业在主动建厂,有些企业已经建成,有些已在生产。

  有分析认为,国家投放储备糖,对目前国内缺口达300万吨的食糖消费市场而言是杯水车薪。不过,国家加密抛售,释放新一轮调控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平抑糖价上行势头。

  有部分分析人士对新一轮调控抱乐观态度。华商储备商品中心分析认为,后市糖价的上涨后劲不足。“从今年8月份国际糖价的走势来看,一方面糖价已经处于高位,另一方面国际糖市来年的过剩预期强烈,见顶的可能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糖价特别是远期合约的价格的上涨空间将受到极大的制约。”此外,国储糖多次抛售,政策调控的累加效应不容忽视,而进口糖以数倍的数量进入国内之后,其影响也将逐渐体现。

  纵深

  糖价高涨根本原因:供应不足

  今年以来“糖高宗”频频再现,而国储糖多次抛售、国家调控作用“失效”,其根本原因是供应不足。

  据中国糖业协会日前发布简报称,2010/2011年制糖期食糖生产已全部结束,本制糖期(截至7月底)全国共生产食糖1045.42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28.41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较上一制糖期减少67.79万吨。

  上海金源期货分析师贺达认为,供给不足是硬伤,“本榨季国内减产和近几月原糖价格高企导致的进口不利才是不能逼退"糖高宗"的根本原因。”

  上述人士分析,从国内产量来看,仅1000万吨出头的产量要满足超过1300万吨的消费本来就非常紧张,因此重担全部压在了国储调控和进口调剂,但是“从上榨季就开始持续抛储以来,国储糖的数量已经大幅下滑,虽然去年通过进口来部分补库,但本榨季再次大量抛储,后期调控能力减弱。此外,另一大主要调控手段进口,在近几月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自5月初原糖触底反弹以来,期价持续走强并击穿前期高点,这使得短期内外价格倒挂的消失,同时也给国内大量进口带来一定的压力。两方面因素的叠加,导致了本榨季的供给不足。”

  “现在饮料和食品企业大多用的是前期购买的白糖,如果库存用完,白糖价格马上又被推高,所以近一两个月白糖价格依然会持续走强。”有分析师如是说。

  周思然也指出,新一轮调控将给市场带来利空消息,一定程度上抑制糖价上涨幅度,但就目前食糖主销区现货市场情形来看,能否平抑价格还待观察。

  本月再度抛售储备糖 国家近两年第八次抛储

  为抑制迅速上蹿的糖价,记者发现,国家已在采取行动。记者昨天从商务部发布的公告获悉,8月22日20万吨的中央储备糖将再次投放市场。据公告介绍,此次抛售商品为今年加工、符合国标一级标准的白砂糖,竞卖底价是4000元/吨。据悉,这是本月第二次,也是2010/2011整个榨糖季国家第八次抛售储备糖,至此,中央累计向市场抛售1678248吨糖。记者发现,多次储备糖的竞买主体均为食品加工企业。

  国家在8月份加密向市场抛售食糖,被业内认为是新一轮调控的。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